为何哈尔滨本地树种在城市绿化中战败-植物动态|绿化-中国风景园林网-中国风景园林领先综合门户
为何哈尔滨本地树种在城市绿化中战败
[日期:2010-11-26]  来源:新晚报  作者:尹明   发表评论(0)打印



  年初,哈尔滨市计划投资5.5亿元用于绿化,新增绿地800公顷,新植树100万株。时至年末秋冬补植已经完成,在这庞大数字的背后,专家看到的却是本地苗少得可怜的境遇。近日记者采访多部门了解到,本地育苗基地缺乏扶植、在价格战上屡屡败北,冰城绿化多年未树立特有品牌等原因,导致外地树抢占了本地市场;也直接导致冰城年年种、难成林的窘境。

  新路难见本土绿

  “哈尔滨被称为榆树之都,丁香之城,可走在大街上很难再看到本地的榆树和丁香了。”东北林业大学植物生态学教授聂绍荃告诉记者,本地树种除了榆树之外,还包括杨树、蒙古栎、水曲柳、椴树、槭树等,可他走访许多路段,甚至刚刚新修好的街路,发现城区大范围新栽树木虽然依旧以榆树为主,但多是“南方榆”。

  “植物具有三度性,经度、纬度以及高度地带性,一旦超出这‘三度’树木就不易存活,这就能解释,为什么学府路、花园街、红旗大街、机场路等许多街路移植来的大树会相继死亡的原因。外地树种大行其道,其产生的水土不服、带来的病虫害等诱因必将蚕食有限的绿化成果。”聂教授为此很担忧。

  短期驯化即上岗

  “外来树种也不能说不好,但很多小型苗圃在不掌握专业技术的前提下,盲目栽培外来苗,不驯化或者采取密植驯化,短则数月即可上市,再通过低价售卖占领市场,这样的苗木只会影响城市绿化形象。”黑龙江新天地市政环境工程有限公司周经理说,该公司多年从事道路绿化设计以及园林景观施工等工程,对外地驯化树种不合规范深有感触。

  对此,聂绍荃教授说,对引进树种如果能进行实用驯化,是可以在本土栽培成功的,比如哈市的市花丁香,就是一种外来的灌木品种,采取科学手段,经过长期驯化,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本地驯化过程要在专业性的苗圃内完成,不能随意进行实验,一些公司没有经过驯化或者短期驯化就直接栽植,成活率低是必然的。

  据了解,哈尔滨市有近50家园林公司,30家苗圃,许多商家以增加城市绿化多样性的名目,大量引进外来品种,这些品种未经本地驯化,种植生长速度慢,死亡率高,使城市的绿化园林总是处于新生期,无法形成较大规模的生态效应。

  质量与价格之争

  采访中,专家们认为,利润最大化是造成哈市本地苗始终无法占有一席之地的主因。

  记者从市城市绿化办了解到,目前,哈尔滨市国营苗圃有5家,占地面积400公顷左右,每年可出土苗木约150万株。

  “如今哈市苗木供应已经完全市场化,尽管国营苗圃苗木质量要好于私营苗圃,但在价格上没有优势,所以经营非常困难。”市一苗圃有着30年育苗经验的吉女士告诉记者,城市绿化面向市场招标,一些小型私营苗圃以低价中标,尽管国营苗木质优,但因价高而不被认可。

  市二苗圃负责业务工作的戴先生说,国营与私营的价格就差在培育成本上,国营培育的灌木最少4年、最长要达到10多年,种苗经久耐用;而私营的通过短期催肥二三年就能成活,价格自然就悬殊。

  采访中,多年从事植物经营的吴经理也对国营苗圃质量表示认可。她说,以紫丁香为例,周边小苗圃最便宜的2元,而正规苗圃多年生的紫丁香少则数十元,多则百元。她曾采购过呼兰、利民等私营苗圃的种苗,确实价格很低,但质量难保证,因为都是短期栽培出来的,许多树木连一年都熬不过去。“可是没办法,利益决定一切,质量与价格,我们只能选后者。”吴经理说。

  品牌欠缺绿化受阻

  市政协委员周颉认为,一直以来,哈尔滨市没有培育出一支从事绿化的品牌队伍,多年无序竞争的状态才会让城市始终没有独树一帜的绿化风格。

  “道里区工厂街儿童影院旁的小公园是典型的上世纪80年代商业运作前的园林绿化,因为以乡土树种为主,再加上保护得当,形成很好的生态效益。而近些年哈尔滨市大量使用引进树种,每年因死亡更新需大量投入,实际成绩并不显着。”聂教授说,苗木市场化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哈市绿化事业的发展,但由于缺乏统一的管理和计划性,苗圃发展良莠不齐,苗木质量参差不齐。城市绿化是一个远期工程,加大对国有苗木基地的投入,提高育苗基地的科技含量的,指导各苗木基地科学、健康、有序发展,才能让冰城的绿化有所成就。

编辑:符煜 | 阅读:
【 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点击查看
网友评论(调用5条)  更多评论(0)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 请尊重网上道德,遵守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导致的法律责任
  • 本站有权保留或删除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评论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最新推荐
企业服务
');var k=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