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在林中 林在城中--记江门创建园林城市-园林城市动态-中国风景园林网-中国风景园林领先综合门户
城在林中 林在城中--记江门创建园林城市
[日期:2009-10-26]  来源: 江门日报  作者:   发表评论(0)打印



 

地处商业中心区黄金地段的东湖公园景色优美,堪称市区最美、最好、最绿的地方。

两岸绿树婆娑的蓬江河穿城而过,给市区增添了不少绿意。

  “一进入这个城市,我就感觉到这里的空气特别清新,环境特别优美。也许是因为我是搞园林绿化的,我觉得江门最亮丽、最夺人眼球的就是城市园林绿化,这是一个宜居的城市,生态环境非常好!”这是江苏省建设厅风景园林处主任科员张勤对江门的感受。今年2月12日至14日,国家建设部组织有关专家对江门市国家园林城市工作进行了复查,张勤是专家之一。

  “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多年来,侨乡民间流传着这样一句口头禅。

  自2002年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后,我市城市园林绿化工作持续强势推进,7年来投入园林绿化建设资金6.1亿元,建成区绿地面积增加1440公顷,其中公共绿地194公顷,城市建成区绿地率达到38.22%,绿化覆盖率40.54%,人均公共绿地9.38平方米,分别增长了1.81、2.53个百分点和0.55平方米,形成了“城在林中、林在城中”的城市生态环境格局。

  策划背景

  园林绿化水平 关乎侨乡形象

  江门的城市面积虽然不大,但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资源。西江、蓬江、天沙河如3条玉带穿城而过,白水带、大西坑风景区南北相望,东湖公园犹如皇冠上的明珠,镶嵌在闹市中心,形成了三河五岸、山抱水绕、秀丽多姿的山水园林景观

  早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我市就成立了绿化委员会,由市长兼任绿委主任。在市绿委的领导下,全市打响了绿化荒山的战役,1991年我市成为广东省第一个实现绿化达标的地级市。1996年,在大规模绿化普查的基础上,我市做出了“三年全面绿化、五年基本美化”的工作部署。1998年,市委、市政府进一步提出把我市建设成为“现代化滨江园林城市”的奋斗目标,并制订了用3年时间争创国家园林城市的工作计划,专门成立了由市长担任组长的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工作领导小组。

  1999年4月,时任江门市市长的蒋进在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动员大会上的讲话,详细阐述了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与城市定位两者之间的辨证关系,并明确提出要努力把江门建设成为国家园林城市。蒋进说,园林绿化建设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侨乡的形象,因此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把我市建设成为国家园林城市。“我市的绿化面积虽然不小,但目前分布还不尽合理,特别是城市中心区的绿地较少,‘精品’不多,与五邑中心城市的地位很不相称,因此,要在城市中心地区多开辟绿地,营造绿化‘精品’,改善城市小气候和人民群众的工作生活条件。要进一步提高园林城市建设设计水平,讲究造园艺术,丰富植物品种。”

  运筹帷幄

  广开资金渠道 突出山水特色

  江门市园林局办公室主任吴荣达参与了江门市国家园林城市的创建工作。他说,在城市绿化建设中,我市始终把城市绿化的环境效益和生态效益放在首位,充分发挥我市优越的自然景观和独特的侨乡风貌的优势,突出“自然”,显“山”露“水”,把山水园林城市的定位贯穿于城市绿化规划设计和建设的全过程。此外,我市还明确提出了城市园林绿化是“一把手工程”,实行严格考核。

  城市绿化用地和资金投入是搞好城市绿化建设的基础条件。多年来,我市加大投入,实行政府投入与社会投入双管齐下,广开资金渠道,以综合开发、综合整治带动城市绿化。一是通过换地造绿、拆临建绿等办法,大力拓展城市绿化空间。老城区密度大,缺少公共绿地,我市便定下一个原则:旧城改造动迁后的部分用地置换出城,原地用于搞绿化、建广场、修公园。1998年,我市拆迁地处商业中心区黄金地段的民居及公建1.5万平方米,建成占地面积4万平方米的大型综合性广场——东湖广场,把城市最好、最美、最绿的地方留给市民。2000年,我市又在白水带公园入口处拆除已建成的别墅等一批建筑物,建成占地面积8万平方米的白水带大草坪。二是广泛开展认建认管公共绿地和“门前三包”绿化活动。全市由单位认建认管公共绿地项目达90项,投入资金5000万元。此外,我市还充分调动集体、个体投资建设生产绿地的积极性,共建成苗圃、花圃43个,总面积78.39公顷,约占全市生产绿地总面积的69%。“我市已初步探索出一条以政府投入为主导,社会各方面参与,群策群力,共建园林城市的路子。”2001年4月12日,时任江门市副市长王南健在江门市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工作汇报时说。

  2002年3月,由国家建设部命名的第6批国家园林城市名单公布,江门市区以97.3的优异成绩高居榜首。这是我市人民多年努力的成果,也是全体江门人的自豪!

  项目效应

  城市环境明显改善

  市民幸福感大大增强

  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使我市在公共绿地建设、道路绿化、居住区和单位绿化等方面取得新突破,城市环境明显改善,城市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形成“山、水、城、林”融为一体、“城在林中、林在城中”的城市生态环境格局,市民的幸福感明显增强。

  据了解,近年来,我市紧紧围绕“环境优市”战略,以被评为国家园林城市为新起点,以建设珠三角生态型宜居典范城市为目标,加大投入,全面加快园林绿化建设步伐,打造园林精品。

  在公共绿地建设方面,我市按照“显山露水”的要求,拆除了沿西江的北街旧客运码头等一批建筑,将其改建为环境优雅的河岸景观长廊;拆除蓬江河南岸旧盐业仓库等建筑,建成了占地11公顷、景观亮丽的釜山公园;高标准完成了白沙公园、江滨公园扩建改造工程……在道路绿化方面,除在迎宾路、江沙路、江会路、西环路和环市路大量种植蒲葵,突出“葵乡”特色外,我市还在其他主要道路大量种植细榕、大叶榕、芒果、棉等乡土树种。

  此外,我市全面构筑城乡一体化的生态园林体系,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大力推进治山、治水、治气“三治”工程,努力把江门建设成为珠三角生态型宜居典范城市,先后获得“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中国人居环境奖”以及“广东省文明城市”等称号,有力地促进了招商引资工作的开展。

  专家点评

  江门把城市建在园林中

  刘秀晨(教授级高工、原北京市园林局副局长、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参事):

  虽然江门是2002年被评为国家园林城市,但如果从绿化量来讲,从绿化特色来讲,它早就应该是国家园林城市了,因为很多工作在上个世纪50年代就已经开始做起了,所以江门的绿化基础是非常好的。

  江门市从2002年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以来就没有停歇下来,这7年来的工作力度比创建园林城市的过程中更大,工作内容更多,这7年的园林绿化在国家园林城市的基础上确实是迈了一大步。

  周淑兰(湖南省建设厅原城建处处长、高级工程师):

  对江门,我的感觉就是,这是个名副其实的园林城市,没有半点水分。上世纪80年代大力宣传新加坡的时候,新加坡内阁资政李光耀说过,你们中国城市里头有花园,而我们的城市是建在花园中。我也套用这句话来评价江门,因为江门有蒲葵之乡的基础,有优越的天然气候条件,到处都是园林,到处都有绿化,这是江门给我的第一个感觉。  文/图 本报记者 吕胜根

编辑:jojo | 阅读:
【 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点击查看
网友评论(调用5条)  更多评论(0)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 请尊重网上道德,遵守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导致的法律责任
  • 本站有权保留或删除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评论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最新推荐
企业服务
');var k=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