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 聚焦防沙治沙-国内动态|园林动态-中国风景园林网-中国风景园林领先综合门户
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 聚焦防沙治沙
[日期:2010-06-17]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   发表评论(0)打印



  6月的神州大地,风沙暂时歇息。6月17日来了,这一天是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我们有理由再次聚焦防沙治沙。

  尽管我国几十年来坚持不懈地推进防沙治沙,取得了巨大成就,但防沙治沙形势依然严峻,需要全社会进一步提高认识,共同参与,切实行动起来。

  ——编者

  我国有沙化土地174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近1/5,涉及30个省(区、市)、近900个县和4亿人口。

  记者不久前到我国第二大沙漠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的新疆奇台县采访,西北湾牧场村62岁的维吾尔族农民克依·吾拉音说,他家原来的田地已经完全被沙丘掩埋,老房子也在风沙的侵袭下只剩残垣断壁。近几年,奇台县开展了大规模治沙造林和封沙育林,活化的沙丘基本被固定,克依木和乡亲们的日子不再受狂风沙尘的威胁。

  进入新世纪以来,尤其是“十一五”期间,随着保护和治理力度的不断加大,我国土地沙化总体上实现了从扩展到缩减的历史性转变,“沙进人退”的局面得到初步遏制。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防沙治沙,“十一五”以来政策措施力度大、效果好

  “十一五”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将防沙治沙作为一项重要战略任务,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政策举措。2005年,国务院做出《关于进一步加强防沙治沙工作的决定》,批准了《全国防沙治沙规划(2005—2010年)》;2006年国务院召开了沙尘暴防治工作专家座谈会,进一步明确了科学治沙、综合治沙的基本思路;2007年3月,国务院召开全国防沙治沙大会,根据国务院授权,国家林业局与防治任务较重的省区签订了防沙治沙目标责任书。

  “十一五”期间,我国建立了地方政府负总责,林业部门牵头,相关部门配合的工作机制,按照以林为主、林结合的植被保护和建设思路,采取林、农、牧、水等各种措施,综合推进防沙治沙。

  国家相继实施京津风沙源治理、三北防护林四期、退耕还林、退牧还草、草原保护、小流域综合治理等一系列生态建设工程,对重点地区和薄弱环节进行集中治理。

  国家林业局防沙治沙办公室主任刘拓介绍,2009年,国家林业局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监察部、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水利部、农业部等单位,对有关省(自治区)人民政府防沙治沙目标责任落实情况进行了中期督促检查。结果表明,各地加强林草植被保护,强化水资源管理,抓好重点工程,推进依法治沙进程,完善扶持政策,编制省级防沙治沙规划,防沙治沙的各项措施基本得到落实。

  防沙治沙促进了沙区生产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也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

  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区的森林覆盖率,由2000年的12.4%提高到18.2%,自然灾害损失率由2.2%下降到0.6%,农田草牧场防护率从3.5%提高到14.8%。这一区域的生态防护功能得到明显加强,地表起沙得到有效遏制,风沙危害明显减轻,已经从沙尘暴加强区变为减弱区。

  防沙治沙改善了沙区生态状况和生产生活条件,促进了生产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特色种植、养殖、加工和生态旅游等支柱产业不断发展,一批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初步形成,农民就业增收渠道日益拓展,农民脱贫致富步伐明显加快。一些地方开始呈现生态与经济相互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喜人局面。

  内蒙古自治区大力发展沙生灌木林造纸、生物质能源、生物制药等生物产业。甘肃河西走廊坚持发展日光温室、葡萄、中药材等特色种植业。新疆和田的肉苁蓉、宁夏和青海的沙棘产业发展势头强劲。我国“三北”风沙区林木蓄积量已达10亿立方米,粮食单产增幅达10%—15%。

  中国在防沙治沙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2008年召开的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评价:中国防治荒漠化处于世界领先地位。2009年,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秘书处授予国家林业局局长贾治邦“防治荒漠化杰出贡献奖”。

  我国还有120多万平方公里“不可治”的沙化土地,沙尘天气在我国不可能“消灭”

  今年春季,我国北方地区共出现15次沙尘天气过程,比常年同期(13.7次)偏多。

  刘拓认为,今春我国发生沙尘天气的频次与往年相比,处于正常范围,算不上异常情况。主要是今年春季沙尘暴发生的时间偏晚,发生比较集中,使人们感觉强烈。

  “防沙治沙、预防沙尘暴最根本的是要持之以恒、锲而不舍。对待沙尘暴应该有一个平常心,不能因为沙尘暴少了就放治沙工作,也不要因为刮了几次沙尘暴就产生悲观情绪。”刘拓强调,“从最近几十年的统计数据看,我国北方沙尘暴是逐渐减少的,这说明生态治理起了作用,有成效,我们在减少沙灾方面是可以有所作为的,树立这个信心十分重要。”

  刘拓表示,沙尘暴是一种正常的天气现象,只要有大风、沙尘源,就会产生沙尘天气。我国有174万平方公里的沙漠、戈壁等沙化土地,主要在北方地区,其中可治理的有50多万平方公里。即使我们把这50多万平方公里的沙化土地治好,还有120多万平方公里的沙化土地,由于不具备水等条件,是不可治理的。

  另外,周边一些国家也有广袤的沙漠,这对我国的影响是很大的。所以,完全“消灭”沙尘暴的想法,是不客观的、不科学的。我们只能尽可能减少沙尘暴的发生频次,减轻沙尘暴的危害。

  沙化土地面积大、分布广,局部地区沙化土地在继续扩展,防沙治沙形势依然严峻

  我国防沙治沙虽然取得了显着成绩,但形势仍然十分严峻。我国沙化土地面积大、分布广,局部地区沙化土地仍在继续扩展。已治理的地区,生态状况还很脆弱,如果得不到有效巩固,极易反弹。亟待治理的沙化土地,沙化程度更重,治理难度更大。

  记者在沙区采访时了解到,当前存在的一个突出困难是防沙治沙资金投入不足,与治理需求差距较大。我国沙区大多属贫困地区,经济相对落后,地方财政投入防沙治沙的资金有限。据甘肃古浪县林业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工程治沙(埋压沙障造林)投入一般在600至700元/亩,而目前国家投资为120元/亩,远远不能满足防沙治沙的建设投入。另外,国家造林补助费是一次性投入,对后期林木的抚育管理没有相应的资金投入,只能靠造林主体自筹解决。

  刘拓介绍,“十二五”期间,国家将按照科学防治、综合防治、依法防治的要求,突出抓好几个方面的工作——推进京津风沙源治理等在建重点工程,形成工程体系,以大工程带动大发展;严格执行禁止滥开垦、禁止滥放牧、禁止滥樵采制度,依法严厉打击毁林毁草开垦、乱采滥挖等破坏沙区植被的违法行为,保护沙区植被,巩固治理成果;总结推广100多套比较成熟的防沙治沙实用技术和治理模式,提高防沙治沙的科技含量和综合效益;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引导沙区发展特色产业,调动社会力量参与防沙治沙。

  链接

  我国防沙治沙总目标:到2015年,通过划定封禁保护区,实现封育保护面积3.72万平方公里,完成治理任务13万平方公里;力争到2020年,全国一半以上可治理的沙化土地得到治理;力争到本世纪中,全国可治理的沙化土地基本得到治理。

编辑:justin | 阅读:
【 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点击查看
网友评论(调用5条)  更多评论(0)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 请尊重网上道德,遵守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导致的法律责任
  • 本站有权保留或删除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评论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最新推荐
企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