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园林设计|园林规划-规划设计频道 → 行业动态—规划设计频道 | www.chla.com.cn 中国风景园林领先综合门户 |
威尼斯建筑双年展 “约会”中国设计师
“印象团队”远赴威尼斯双年展 “印象系列演出”总导演樊跃、王潮歌以跨界艺术家的身份,应邀加盟今年8月29日至11月21日在威尼斯举办的第12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并为中国馆内设计了惟一的作品――《风墙》。在10日文化部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记者获悉,本届威尼斯双年展的主题为《相逢于建筑》,而中国馆与之相呼应的主题则是《来自与中国约会》,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介绍说,这个主题强调了“邀约”和“此时,此地”在威尼斯的约会。 “约会”作主题 此次中国馆展览,包括了建筑雕塑、装置、影像及综合媒体等作品。在文化部主持下,经专家组评选,确定了策展人唐克扬的以《来自与中国约会》为主题的策展方案。唐克扬介绍说,这个“约会”的主题,强调的是每一位“赴约”――参观者从受邀到赴约,直到使用这所建筑时的感受过程,并通过这个过程来感受和了解中国建筑文化中的“开放性”和“写意性”。 为此,整个中国馆创作团队也具相当的开放性,有国内著名建筑师朱锫、大型活动场景设计师樊跃、王潮歌、景观建筑师朱育帆、艺术家王卫、徐累,意在通过不同的侧面向人们揭示中国传统人文建筑思维。展览不仅包括现场的空间装置,还涵盖了完备的文献展览内容,侧重于阐释“公共空间”在中国当代的发展历程,令观众可以对展览主题进行思考和回馈。 《意园》《风墙》有创意 中国馆的作品颇具特色,建筑师朱锫是以景观的方法处理建筑的户外装置作品――《意园》,它采用透明塑胶材料配合LED光照,结合场馆的全天日照变化形成光线变幻的园林式空间,“将产生像白云飘在地面上的效果,有着虚幻、柔性、轻盈、流动的中国式写意和书法的意蕴,让观者在现代装置中捕捉到中国传统的园林意境”。 景观建筑师朱育帆则是以不锈钢板铸造了一个广场,是开放空间的“路引”,其中糅合了东方人对于景观的认知,规范和提示着人在环境中的行为。画家徐累也是通过装置艺术表达空间与“看”的关系,其灵感来自老照片簿和中国园林的门洞,“让观者在移步换景中与旧时光约会”。 中国馆室内惟一的一件作品是由樊跃、王潮歌设计的《风墙》,是二人在上海世博会的民企馆“高潮秀”后的二度“出位”。王潮歌说,“我们虽然在建筑设计上是新手,但绝不是白丁,每一个‘印象’都必须首先考虑剧场设计。建筑设计成为我们思考最多的。《风墙》追求我们的二度突破,并期待获奖。”樊跃称这是一次剑走偏锋的“借道”,在飞翔的鸟和画面中用“风”做一道墙,这面墙的体量、体积、高度、材质、色彩取决于人的现场感受,“即便是在10厘米的距离你也不会感受到它的存在,但当你触摸风墙时,你的感受会有很多的可能性”。 ■新闻链接 威尼斯双年展 威尼斯双年展始于1895年,至今已有百多年历史,是历史最悠久的国际艺术展,是欧洲最重要的艺术活动之一。威尼斯双年展与德国卡塞尔文献展、巴西圣保罗双年展并称为世界三大艺术展,并且其资历在三大展览中排行第一,被喻为艺术界的嘉年华盛会。作为威尼斯双年展的一个重要部分――威尼斯建筑双年展,虽然迟至1980年才诞生,比起艺术展要年轻许多,但同样也是当今世界建筑界最重要的展事,是全球建筑师、设计师、规划专家和评论家的盛会。2005年开始,中国以国家馆的形式进驻威尼斯双年展,在中国馆内向世界展示中国艺术家的作品。 ●2002年,中国的建筑作品“长城脚下的公社”在第八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上获得“建筑艺术推动大奖”。这是中国首次应邀在威尼斯双年展国际建筑展上展示建筑作品并获大奖。“长城脚下的公社”是亚洲地区12位著名建筑师设计和建造的世界前卫建筑工程项目,位于长城边上的一个8平方公里的山谷,该项目的主旨是建造一个私人住宅的当代建筑博物馆,并希望通过这个具有试验性的举动,影响中国一代建筑师、开发商和消费者。 ●2006年的第十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上,中国馆首次进驻,当时参展的是建筑师、艺术家王澍和许江带来的作品《瓦园》。《瓦园》是用了6万片旧城拆迁回收的旧瓦片,以浙江竹扎结构为支撑建成的具有中国江南韵味的建筑。参展的中国国家馆策展人王明贤评价道:“建筑展上大部分的作品都用图纸或者模型的形式展示。中国建了这么大一个真实的建筑,将会显得很大气也很直观,让来自全世界的观众都体会到中国传统建筑和当代艺术的韵味。” ●2008年的第十一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上,中国馆内展出了艺术家李心刚的《纸砖墙》、童明的《脚手支架》、刘家坤的作品《再生砖》、葛明的《默默》等艺术作品,这些由中国建筑师亲自率团队在半个月左右时间垒砌的作品,有的可以让人在其中穿梭攀爬来呈现建筑的整体质感,有的可以用简单、原始的垒砌来凸显材料本身的特质和应用性等。
编辑:daodao712 |
阅读: 次
网友评论(调用5条) 更多评论(0)
最新推荐
企业服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