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园林设计|园林规划-规划设计频道 → 行业动态—规划设计频道 | www.chla.com.cn 中国风景园林领先综合门户 |
合肥总结“十一五”展望“十二五”(下)
和——合肥气韵! 再没有一个城市像合肥,在过去,她地处南北东西之中汇,得名淝水两流之相合。在今天,她更因合而,聚天下志士;因和而盛,谱崛起新篇。她已将和谐精神化作城市气韵,将和谐梦想视为发展目标,更将区域性特大城市和美幸福的生活,当成全市和衷共济、朝着未来奋进的不竭之源。 民生至上社会和谐 “抓改革、促发展,最终都是为了人民”。 在“和”字精神谱就的伟大篇章中,谁是当然的主角?人民!在加快建设与发展过程中,合肥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最大限度地造福于民,几年来相继实施了“12项民生工程”、“28项民生工程”、“36项民生工程”和“33项民生工程”;各级财政累计向33项民生工程投入资金90多亿元,城乡受益人民500多万!累计建成19个农民创业园和256个充分就业社区,基本消除城市零就业家庭,新增城镇就业岗位50万个,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全民有医保、社保全覆盖、优质教育资源惠及最普通市民…… 衣食足而晓荣耻、仓廪实而知礼节。合肥市已连续16年获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城市,去年再次捧回“长安杯”。合肥市清醒认识到,未来五年,仍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优先,大力推进以改善民计民生等为重点的各项社会建设,认真、扎实地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使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让最广大百姓,从改革发展中得到更多实惠。 市县融合城乡和鸣 五年来,合肥大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在一体化齐步发展的道路上,今天的合肥,城市乡村同频共振、和鸣齐声。 不是吗?在过去五年,合肥强化县强才能市强理念,坚持县域突破,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加大支农、惠农投入力度,有力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变貌。 县域经济主动融入省会发展洪流,肥西跻身全国“百强县”,长丰争得“十快县”;市直部门倾情扶助县域跨越步伐,33项民生工程遍布城乡、惠及百姓。如今,就连最偏远的农村,卫星电视信号也倍儿清楚,多少农家厨房用上了清洁方便的沼气灶,多少农户水缸通上了清澈干净的自来水。五年来,合肥新改建农村公路6200公里,村村实现通班车,三县县城首次公交全通达,从市区到乡村一车抵家门,路平路畅路舒心,空间上,合肥城乡无缝而接。在心间,合肥创造了以万亩土地复耕和整村推进为主的新农村建设模式,多少世代居住破草房、低矮屋的农民喜迁新居,村级卫生室让百姓健康指数直线上升;村村设读书室,农民文化生活空前丰富,蓦然回首,多少昔日的“泥腿子”发现自己竟也是“城里人”,心中美滋滋的。而未来,在区域性特大城市的总体框架下,合肥市将一如既往,坚定实施统筹规划和统一推进县域发展,一批镇级市将跃然而起,一个民生更富足、差距更缩小的省会城乡面貌必将成真。 百姓幸福生活和美 “一切工作都要以增加人民收入为核心。”这句话常常被合肥的领导人挂在嘴上、放在心里。 看吧,今天的合肥,处处荡漾着无限的生活活力与动感。 从商厦卖场涌动的人潮,到剧院广场激情的旋律,从写字楼拔地而起、大都市风味毕现,到高速公路、高架桥上的滚滚车流,每一张笑脸都写着迈向现代化大城市生活的幸福与向往。每到上班时间,在各大小银行,前来理财办款的市民总是排着长队、络绎不绝;每到双休假日,外出结伴休闲旅游的合肥百姓,总是放眼全国、足迹遍布各地,现代化高品位的生活已成为这个城市流行的风尚、成为合肥人孜孜不倦忙碌并快乐着的高尚理想。 有数字表明,过去五年,合肥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均实现翻番,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高达21%,老百姓人均储蓄存款余额年均增长更达25.2%! 而未来五年,合肥市已然信心百倍地作出规划: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在“十一五”末基础上再翻一番,分别达到37700元和14000元,这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目标,届时,合肥市将把城乡居民收入比,前所未有地缩小到2.7∶1! 干事干净干群和顺 “让制度与建设同行。” “不仅对建设与发展负责,也要对干部的成长负责。” 干部清廉勤勉,干群和顺归心,上下同欲者胜;跨越发展,便无坚不摧。这是五年来,合肥“大发展”的精神之源。 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旗帜鲜明地“以发展论英雄,凭实绩用干部”。过去五年来,合肥采取措施,不断激发干部队伍干事创业的激情,着力营造“干事在基层、成长在一线、发展比实绩”的浓厚氛围。在用人上,坚持面向县区一线、重要经济部门、工业园区及重点乡镇,一大批既干事、又干净的干部,被充实到工业经济、财税金融和城市建设等紧缺性部门和单位,那些既熟悉经济工作,又具有较强驾驭能力和开拓精神的优秀年轻干部,则以千里马的角色被充实到县区党政班子中。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合肥更是连续6年,分6批组建大规模招商小组,在招商一线锻炼了更多年富力强的干部。 事实胜于雄辩。在四年多的“大建设”中,合肥累计投入资金730多亿元,相当于“九五”和“十五”时期总投资的4倍,令人欣慰的是,一条条道路铺展开去,一栋栋大楼拔地而起,一座座高架桥横空出世,而合肥的干部,却没有一个因经不住考验、挡不住诱惑而倒下身去。这一切,老百姓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喜上眉梢。 不久前,一场全市瞩目的县处级干部公推竞职,更以其空前公正和透明的方式,使更多敢于竞争、勇于创新的现代型干部走到聚光灯下接受人民挑选。在“十一五”末“十二五”初,这种选拔和竞争的方式更给所有关注合肥的人透露出强劲的信息就是,在未来五年乃至更长时间内,“大发展”的合肥,真正欢迎的就是这样敢于“策马啸西风”的时代精英,而且,走出来接受挑战与竞争,将成为真正千里马在合肥不断涌现的惯常之举。 “礼之用,和为贵;王之道,和为美。” 抓好各方统筹、放眼未来,弹奏好现代化滨湖大城市的和谐乐章,一幅合肥未来的美好画图,便温馨无限。 美 ——合肥容貌! 合肥的美,不止融入到市民的生活,已经来到人们的心间。 新华网发展论坛上,一位北京人用最真的情感描写了合肥的美:看到合肥变得如此美轮美奂真是为她高兴,这个城市很温柔,很诚实,不喧嚣不浮华,我在合肥出差近十年,每次回到北京就开始算计下次去合肥办事的日子,有几年不去了,对合肥的怀念也在与日俱增,不需要和别的城市相比,合肥自己独特的美足够征服世人。 绿城美如画 暖阳初升的冬日,俯瞰庐州大地。脚下,高楼林立,高架如虹,水系环绕,绿意满城,巢湖如画……已步入现代化滨湖大城市的合肥,生机涌动。 作为国家首批园林城市,合肥的园林绿化一直引领全国城市绿化建设潮流,无论你是从东、南、西、北不同方向,乘列车、走高速来合肥,但见绿树掩映。合肥人一直以获得全国首批园林城市的桂冠而欣喜,但并不沾沾自喜,5年“大建设”,合肥在楼变高了,道路变宽了,城市空间变大了的同时,也一直注重让绿染庐州。 “十一五”以来,合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绿化建设工作,将“生态立市”放在“工业立市”战略的同等重要地位来对待,租地绿化,开墙透绿,拆违建绿,滨湖绿化,高压走廊建设第二条翡翠项链,合肥冲击全国生态园林城市,力争用5年时间完成绿化面积5000公顷……5年来套在合肥“脖子”上的“翡翠项链”越来越多。 “合肥在绿化工作上舍得投入,下了真功夫,效果非常好,满城绿色。空气清新、环境优美。真希望能够更加深入地体验这个城市,甚至生活在这个城市。” 说这段话的人,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外事委员会主任委员李肇星。2010年11月,李肇星做客《庐州讲坛》,其间参观了滨湖新区、合肥京东方、安徽名人馆、包公文化园等地,老人兴致极高,说,“很想骑着自行车在合肥走走!” 2010年10月,全市又吹响绿色大会战的号角,合肥市委市政府围绕“绿化和种树”开了7次专题会,组织了4次全市调研和观摩,对全市老百姓发出了植绿、爱绿、护绿的倡议书。植树造林在合肥已成为一场“全民行动”,从肥东到肥西,从新站到滨湖,到处都能见到植树造林中鏖战正酣的身影,到处都能见到绿化大会战后涌现的新绿。为了“森林城市”的目标,在这个寒冷的冬季,庐州大地上掀起了一股绿化造林的热潮。 根据最新的计划,在“十二五”时期,全市要新增植树造林面积60万亩,森林覆盖率提高6个百分点,追赶上全国的平均水平,把“森林”请进城市、请到路边、请到合肥郊区来,合肥“森林城市”的梦想正朝我们一步步走来。 水秀美似景 做好“绿文章”的同时,合肥还做足“水文章”,做活“水文章”。为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十一五”期间,合肥已投入60多亿元,通过做“水文章”,阻隔污染,改善水系。 合肥因水而生,由水得名。建设滨湖临江的生态宜居城市是合肥人民不懈的追求。“十一五”以来,合肥市以建设现代化滨湖大城市为统揽,掀起了波澜壮阔的“大建设”热潮,并把水环境治理摆在“大建设”的突出位置。 于是,合肥引江济巢,使巢湖由半封闭型湖泊变为吞吐型湖泊;引泉入城,润泽城市,引进水库源水,恢复水体生态修复能力;构筑大水网,做活“水文章”,形成三大淮河水系和八大长江水系;截污治污,力争不让城区一滴污水进入南淝河和巢湖。同时,加强对河道的综合治理,努力实现碧水穿城,对塘西河的水环境实施综合治理;对板桥河、十五里河、四里河等城市内河河道实施综合整治,让城市更加水清岸绿。 仅2008年、2009年两年,合肥就建成大、小污水处理厂6座,新增污水处理能力31.7万吨;新增污水主干管网1101公里。目前,合肥市已建成运行污水处理厂10座,总处理能力达75.2万吨/日;建成污水主干管网2874公里,污水泵站38座,建成区污水管网覆盖率达98%;城市污水处理率达98%以上。 你现在来到合肥,滨湖新区的湿地里,大蜀山下的湖泊上,很多水鸟在湖泊上栖息,它们的到来,构成合肥一幅幅生态美景。 环保美常驻 大笔书写“绿文章”、“水文章”,大力推动节能环保与新能源产业发展,让合肥天更蓝、水更清、景更美,成为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十一五”期间,合肥在经济快速发展、城建日新月异的同时,坚持生态优先导向,守卫着合肥的这片碧水蓝天和净土。 “十一五”以来,合肥扎实推进节能减排,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施生态示范工程。近日,合肥市被财政部、商务部列入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试点城市,体系建成后,传统的“资源―产品―污染排放”单向物质流动模式将被“废旧物资―整理加工―再生资源”循环利用模式代替。据不完全统计,2009年,合肥仅回收利用的废钢和废纸两项,相当于节约成品铁矿石72万吨、标准煤20万吨、木材16万立方米、电力3000万千瓦时、水520万立方米。 同时,为了让污染远离合肥,市委市政府要求严格对“两高一资”、产能过剩项目的环评审批,认真把好验收关。积极开展工程建设领域突出环境保护问题检查,开展乡镇工业聚集区调查,开展河道巡查,将污染扼杀在摇篮中。同时,所有工业企业固体废物纳入规范化管理,城乡医疗废物全部实现集中处理,所有危险固体废物都被戴上了“笼头”。这一切,为防止污染事故的发生筑起了一道坚实的“防火墙”。2010年全年,合肥市空气质量达到优良的天数为308天,再次冲破300天大关,好天气占全年天数84%以上。 未来五年,合肥全市森林覆盖率将达到20%,城市人均公共绿地13平方米,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6%以上…… 响 ——合肥声音! 多年前,说起安徽省会,很多人不知道是合肥;说起合肥,很多人不知道在哪儿。这令合肥感到尴尬。 这个默默无闻的江淮小邑,寂寞前行,鲜有掌声。知名度不高,名气不够响。这是事实。 “十一五”,五年巨变。当合肥不断强筋骨、健体魄,加速度,快赶超之际,耳畔传来阵阵喝彩。 合肥声音因精彩而响 “生态滨湖,造福于民”。这是2009年7月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亲临合肥视察时的欣然题词。八个苍劲有力的大字寄托了国家领导人的几多赞许和殷切希望。 由衷的赞许,是对合肥敢为人先、锐意进取的褒扬,是对合肥加速崛起、奋力赶超的肯定。 “我搞了一辈子的工业,还没有哪个大项目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实现投产。”——2010年12月17日,时任工信部部长李毅中在合肥考察,得知上百亿投资的合肥京东方项目动工到投产仅花了一年时间,李毅中心生感慨。 “主城区和四大组团之间规划了这么多生态用地,在城市规划中不多见。”——2010年2月25日,住建部副部长齐骥考察合肥的城市建设时,对合肥城市规划注重生态保护非常赞赏。 “合肥市用短短4年多时间,走完了其他城市10年才能走完的路程。合肥用自己的行动和成绩,生动诠释了‘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这是中国城建集团董事长、总裁于炼发出的感叹。 “如果不在合肥投资兴业,那么我们为中部崛起作贡献将是不圆满的。”于炼继续说道。 合肥声音因魅力而响 在合肥市委的网站上,随意打开一页“大事记”:2010年7月,国家发改委、财政部领导前来考察;河北承德、贵州黔南、广东河源、广州代表团前来考察;幸福航空、美的集团、浦发银行、武汉凯迪,以及来自新加坡、日本和宝岛台湾等地的客商前来考察…… “现在每个月到合肥调研、考察的外地代表团、企业越来越多。”合肥市接待办一位工作人员说,“我们的字典里已没有‘双休’这个词了。” 曾几何时,合肥少有人问津。平心而论,并非人家眼光高,目中无人,而是你能拿出什么来让人家“不虚此行”? 是合肥的“大拆违”掀起了一股“来肥取经”热潮。“零补偿”、“零投诉”,合肥创造了一个奇迹。他们要亲眼看看,这个奇迹是如何在这个以前不很打眼的城市创造出来的。 合肥渐渐被关注。 随之,人们发现,合肥散发着无穷魅力。这个城市骨子里有一种不服输的“亮剑”精神,这个城市时时上演着炫目的精彩好戏。 远至云贵川疆,近至省内兄弟城市,不约而同,慕名而来。 看城市规划,来合肥;看经济发展,来合肥;看效能建设,来合肥! 合肥声音因荣誉而响 上“百度”,搜“合肥”。 “百度百科”上,赫然列出合肥市获得的“国字号”荣誉已达26项之多,最后还是一个意犹未尽的“等”字。 这一块块响当当的金字牌匾,蕴涵的是环境、是实力、是气魄! “全国首批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卫生城市”、“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获得城市”…… 携蜀山秀色,揽巢湖烟波,合肥环境宜人。特别是近年来坚持生态环保优先,做好“绿文章”、“水文章”,更彰显合肥魅力。获此殊荣,合肥当之无愧。 “全国投资环境50优城市”、“中国最佳商业50强城市”、“《2009-2010全球城市竞争力报告》全球最佳案例城市”、“浙商(省外)最佳投资城市”、“2009全国十大最具投资潜力城市”…… 合肥以“商鞅变法”精神推进“效能革命”,打造一流的投资环境。一串“最优”“最佳”是投资者对合肥的信任,这份信任,合肥化作鞭策。 “国家创新型试点市”、“国家级汽车及零部件出口基地城市”、“国家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城市”、“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城市”、“中国服务外包基地城市”、“全国家电产业基地”、“国家动漫产业基地”…… 合肥以科技创新引领,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这些荣誉是实力的体现,合肥将乘势而上,再创辉煌! 荣誉远不止这些。“中国淡水龙虾之都”、“全国坚果炒货之都”、两捧“长安杯”…… 征途中,几多掌声响起。 合肥声音因关注而响 2009年10月22日的《人民日报》在头版头条位置刊登了一篇2000余字的文章,题为《“小盆景”做成“大风景”——合肥自主创新推进产业升级》。 在中央媒体、省外及境外媒体刊播合肥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与经验的新闻并不少见。据不完全统计,仅2010年就有800多家(次)中央、境外、省级新闻媒体,2600多名中外记者来合肥采访,刊发合肥报道28000多篇。 《合肥新兴产业成发展引擎》、《合肥走向滨湖时代》、《合肥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纪实》、《合肥清欠农民工工资成效显著》、《合肥“水文章”实践科学发展观》……这样的标题很“给力”。 合肥承接产业转移、加速跨越赶超;合肥加快建设文化强市;合肥圆梦百强……这样的文字记载合肥疾行脚步,凝聚合肥拼搏精神,更给奋进中的合肥呐喊鼓劲。 成功的宣传,凝聚成一句话:合肥,加油! 成功的宣传,是生产力。
编辑:anna |
阅读: 次
网友评论(调用5条) 更多评论(0)
最新推荐
企业服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