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恩施武圣宫损毁严重 保护迫在眉睫-遗产要闻-中国风景园林网-中国风景园林领先综合门户
湖北恩施武圣宫损毁严重 保护迫在眉睫
[日期:2010-12-17]  来源:湖北新闻网  作者:   发表评论(0)打印



  近日,恩施武圣宫,八年前,武圣宫因保存有清乾隆、嘉庆、道光等年间的古历史文物,而受到湖北省政府的重视,并被列为“省文物保护单位”。两年后,它被私人承包开发,由于经营不善,开发商于是用一把大锁将其“与世隔绝”,从此它在失保的“泥潭”中越陷越深。现如今,它作为恩施遗存的最后一座庙宇,却已是满目疮痍的危房,给附近居民的生活也带来了安全隐患。

  危墙失修埋下安全隐患

  当地居民告诉笔者:“下雨天我们都不敢睡觉,害怕老墙(武圣宫侧墙)会坍塌砸到房顶”,站在离老墙不足五米远的自家屋檐下,向笔者诉说着心中的顾虑。由于居民房屋离老墙很近,几乎每天都会有瓦砾从墙体上方掉下,每年都会有局部垮塌现象发生,尤其是2007年武圣宫“闭门休业”后,这种脱落现象变得更加严重。“每次都只是小修小补,对老墙的保护根本起不到多大的作用”,附近居民都抱怨,平时很少看到有人过来对武圣宫进行管理和保护。

  作为2003年执行武圣宫修复工作的主要负责人之一,阳希康认为,武圣宫外墙失修成为危房,不仅仅只是给附近居民带来潜在危险那么简单。

  他告诉笔者,由于武圣宫是砖石墙体歇山顶瓦结构(木横梁镶嵌在墙体中)的宫庙建筑,所以其内部建筑与老墙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一旦老墙坍塌,其内部的建筑也将随之垮掉,“到那时再抢救就来不及了。”

  闭门三年文物损毁严重

  然而,在附近住户的印象中,自3年前武圣宫“闭门休业”后,就再也没看到有人进去。当笔者问及大殿里面的保护状况时,即使是曾出生在武圣宫的黄家森,也只能是站在冷清的大门外,望着生锈的铁锁沉默不语。

  为了进一步弄清武圣宫的保护现状,11月28日下午,笔者再次来到城南门外这块被称作是葫芦坪的台地上,进行现场调查。

  遥遥望去,坐落在清江、巴公溪、高桥河三水交汇处、恩施老城外偏东南隅的武圣宫,显得颇为壮观。红白相间的墙体、高高上翘的屋檐,为这座始建于南明永历元年间(清顺治四年,即1647年)的古建筑,增添了几分历史的厚重感。

  走近才发现,延伸至武圣宫大门前的数十盏路灯,已被人为损毁殆尽。居民告诉笔者,不仅是路灯被打碎,就连埋在地下的电线,也早在几年前就被“小偷”剪断盗走。“没有人来看管,大门的锁都被撬过好几次了。”

  跟随附近居民的指引,笔者绕过斑驳陆离的老墙,从后院进到了“四合院式”布局的武圣宫内部。

  一张废弃的长木椅静静地蹲在丛堆中,环视着四周荒败的场景,似乎它在等待着什么。走到院子中央,面积只有1057平方米的建筑主体,都可以一览无余。

  戏楼与大殿相对而立,两侧是长长的回廊,在回廊下方的墙壁上,笔者看到了多块字迹模糊的古碑文,有资料记载这些碑文多为清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年间所刻,主要记载了施南协三营公帮文助章程、祭祀、置庙产及维修等方面的历史。“可惜这些珍贵的历史文物没人来管理。”

  沿着荒草蔓延的“足迹”,笔者到大殿正厅看到,一根木质的主横梁因多年失修已出现多处腐朽,白色的粉状物更是时不时地往下掉。“再不整修,要不了多久大殿都会塌下来。”居民望着头顶摇摇欲坠的横梁,劝笔者赶快离去。

  “人去庙空”武圣宫难回首?

  其实,武圣宫并不是从未获得过保护,早在2002年它就因保存有清乾隆、嘉庆、道光等年间的古历史文物,而受到湖北省政府的重视,并被列为“省文物保护单位”。到2003年,市政府还牵头投入总计200余万的保护资金,对武圣宫进行修复。

  即使如此,武圣宫的保护还是陷入了“尴尬”的境地。追及缘由,那还得从武圣宫7年前的开发说起。

  作为执行修复工作的主体单位之一,恩施市六角亭办事处在接到上级部门的指示后,很快就完成了对武圣宫内部建筑的修复工作。2003年便正式对外开放,门票为每人次5元。

  “刚开放那段时间,还是有很多人过来烧香祈福,尤其是逢年过节。”在附近生活有近30年之久的刘先生告诉笔者,这种香火旺盛的好景并没有保持太久。

  2004年年底,一次私人承包开发,彻底改变了武圣宫的保护命运。开发商谭某等人找到六角亭办事处,并与之签订了10年的承包协议。从此,武圣宫走上了商业化运作的轨道。

  第二年,承包商花数万元在庙内新添几尊佛像,随即又将门票抬高至15元,过高的门票很快就缩减了大批前来参观的游客,无奈之下承包商不得不再将门票降至10元,可惜这次降价,并没有扭转经营不利的局面。

  关于经营不利的原因,有居民猜测除了承包商管理不当,随意抬高门票价格之外,可能还与武圣宫位置比较偏僻有关,“游客过来很难找到武圣宫的大门。”居民反映,曾多次有游客因找不到进口而放弃参观的现象。

  到2007年,再也无力支撑下去的承包商,于是借老墙失修已成危房之由,将武圣宫“闭门休业”。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知情官员告诉笔者,六角亭办事处多次联系承包商无果后,武圣宫才真正陷入只能靠一把铁锁来维持自保的境地。

  老墙困境何时才能解除?

  为何“老墙失修成危房”会成为武圣宫闭门的理由,在关门三年后,又还能继续以危房的姿态与世人保持距离?

  六角亭文化中心主任阳希康告诉笔者,这主要还是因为缺乏维修资金所致。“我们也曾多次向上级部门反映过老墙失修的现状,但是直到现在都还没有获得过资金支持。

  据阳希康介绍,2003年由市政府牵头筹集拨发的200余万保护资金,主要用于武圣宫内部建筑的修复,如将庙内居住的10余户人家集体搬迁,并给予其资金补偿在庙前空地修建新房,同时为内部建筑上漆、挂匾等。对于庙外的保护,主要集中在修复石梯、增设路灯及铺设电线等方面。

  对老墙的维修,阳希康说当时只进行了局部加固,加固的方法则是在墙体上填塞石头,以及将墙体上的窗户稍作改动。

  曾参与过武圣宫老墙排险工作的恩施市房屋鉴定科金科长称,目前老墙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墙基沉降、墙体安全使用年限超标及墙体多处发生裂口等方面的自然危害,需及时进行加固保护。

  “现在老墙的修复,不是加固就能解决问题的,只有拆除重建才能确保安全。”阳希康告诉笔者,对于古文物的修复必须遵循‘修旧复旧’的原则,不能改变原样。“既要确保安全又得遵循复原规则,现在又还没有获得省文物管理局的修复审批,更没有足够的资金作为支撑,要解决老墙的困境实在很困难。”笔者呼吁有关部门应引起高度重视,保护好这一省级文物,还于武圣宫原貌,迅速消除安全隐患。

编辑:anna | 阅读:
【 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点击查看
网友评论(调用5条)  更多评论(0)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 请尊重网上道德,遵守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导致的法律责任
  • 本站有权保留或删除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评论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最新推荐
企业服务
');var k=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