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微生物生态修复技术的应用尚未普及

2012-08-14 09:34:51         来源:中国科学报     浏览次数:

  垃圾填埋场的完美改造——伦敦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主场馆“伦敦碗”

  8月13日,第30届夏季奥运会顺利闭幕。有谁曾想到,6年前位于东伦敦的奥林匹克主体育场“伦敦碗”竟然是当地污染最为严重的垃圾填埋场。

  为了净化这片“毒地”,伦敦奥组委搬来五台装满各种微生物的土壤清洗机,有毒土壤被放置在这些大家伙“肚子”里,经过微生物的降解排毒,一段时间后又可以被重新利用。

  “这种利用微生物技术修复土壤的方法,最大的优势就是环境友好、安全生态,不会造成二次污染。”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陈保冬说。

  而国内还没有大规模使用微生物技术进行土壤修复,那些被欧美国家抛弃的异地填埋或焚烧手段,在中国仍是主流。

  对此,专门从事污染场地修复的高科技企业,杭州大地环保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文辉表示,微生物生态修复技术虽然具有绿色、成本低等优势,但我们国家一些土壤修复项目,大部分都要求在短时间内完成,微生物修复则很难实现。

  “看不见的污染”

  近年来,土地“看不见的污染”频频爆发安全事故。

  2004年,北京市宋家庄地铁工程建筑工地,由于地处农药厂污染地段,未经处理的土壤中含有大量废气,导致三名工人探井时集体中毒。

  2006年,武汉一个地产项目开工,工人在桩基作业时接触到深土层之后就出现呕吐、头晕等中毒现象,调查结果是:土地已被农药化学物质严重污染。

  2008年,原广州氮肥厂部分地块,未经修复就被规划为经济适用房用地。媒体曝光后,广州市政府只好花费600万元进行土壤修复,这也被称为广州土壤修复第一案。

  如今,亟待修复的大地“毒瘤”究竟还有多少?确切答案仍未浮出水面。

  此前,北京市环保局曾调查过18家已停产或即将停产的化工企业,发现7处场地受到严重污染,部分场地污染深度可达15米,必须修复才能达到规划用途的环境标准。

  世界银行2010年发布的《中国污染场地的修复与再开发的现状分析》报告显示,最近几年工业企业搬迁遗留的场地中有将近1/5存在较严重污染。

  大举外迁的工业厂区的确给拥挤的城市腾出了空间,可眼前的现实是,针对这些“毒地”的微生物修复技术却正处于尚未成熟的尴尬境地。

编辑:Nausica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

天津:昔日垃圾填埋场今朝生态绿水园

位于南开区雅安道以南资阳路以西的绿水园,占地面积20万平方米,是为迎接全运会建设的环保绿化项目。很难想象,这里曾经是一个大面积垃圾填埋场。昨日,记者跟随“2017津沽环保行”采访团来到绿水园,实地探访垃圾场如何变公园。【详细】

悉尼垃圾填埋场变身水资源再利用公园

公园的基地曾经是工业用地和垃圾填埋场,在过去二十年间,人们经过了许多努力,终于将其转变成了占地44公顷的公园,对促进悉尼东南部的社区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价值。【详细】

武汉将用沼气点燃园博会火炬

明年9月开幕的第十届中国(武汉)国际园林博览会,将用修复垃圾填埋场生态过程中收集的沼气,点燃园博会景观火炬。此举在国内尚属首例。【详细】

东莞:水乡垃圾填埋场将变身生态公园

东莞市城管局园林绿化科科长叶志锋透露,目前城管部门已经审定了景观示范区初步方案,现在要进一步征求意见然后报请市政府,按照工作计划,争取更换原来的树木,多用本土树种,突出景观风格和人景和谐,增加市民休闲设施。【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