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名城保护:文化不能产业化和政绩化

2011-06-22 08:34:00    作者:蔡葩     来源:海南日报     浏览次数:

    “文化产业需要科学发展,思辨文化产业的问题,现在出现另外一个词,我觉得非常荒谬,就是文化产业化。”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冯骥才在北京接受记者采访时忧虑地说。 

  冯骥才说,最近三年,我觉得我们的工作出了问题,就是文化遇见的两个问题:一个是文化的产业化,一个是文化的政绩化。文化产业是一个新兴产业,它是无烟的、绿色的产业。它是用大工业生产的方式、成批复制的方式进行生产的。面对以大众为消费对象的行业或产业,不是所有的文化都可以成为文化产业。如果一个民族的所有文化都进入产业、进入市场,那么不是说这个民族的文化都可以卖钱或以卖钱为目的了吗?文化最重要的还是它的精神。但是我们坏就坏在那个“化”字上了。 

  文化不能产业化

  多年来致力于文化遗产保护的冯骥才,每次谈起文化保护问题,他都饱含切肤之痛。他说,文化本身的建设其实有自己的特殊规律。20年来对中国城市危害最大的口号就是旧城改造。如果这个口号改为老城修建、老城改善,那就完全不一样了,肯定说明其中有你值得敬畏的东西。如果你对历史不分青红皂白全作为旧城、不好的东西,而且用改造的手段,结果就是将660个城市都变成一个样子。我们多伟大,我们也多愚昧;我们多有文化,我们也多没文化。“我非常害怕,再过15年,中国文化的载体还能留下多少,这是让人焦虑不安的事情。”冯骥才毫不掩饰他心中的忧虑。 

  冯骥才分析,文化产业是一个名词,是从20世纪初美国开始兴起的,有一个非常确切的概念,就是工业生产的模式,也就是说是可以成批生产的。面对大众消费对象,有一个层面,一种服务性的和经营性的行业是文化产业,这个产业我们过去没有,它是一个现代产业,我们在国家社会现代化的过程中,过去没有,我们现在有,我们还要大力的发展,这是没有问题的。但是文化产业需要科学的发展,思辨文化产业的问题,现在出现另外一个词,我觉得非常荒谬,就是文化产业化。 

  冯骥才说:"文化产业"是一个名词,它有确定的、特定的内含,它有特定的标准、特定的本质。"文化产业化"是一个动词,因为有些文化是不能产业化的,因为文化是精神性的,精神性的东西就没法产业化。我们现在经常说的一个词就是"打造",因为只有产业才能打造,文化怎么能打造呢?精神的东西怎么能打造呢?这是很荒唐的问题。” 

  城镇化导致文化载体消失

  今年6月11日,中国迎来第六个文化遗产日。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曾公开表示,非常反对“旧城改造”这个词,这个词没有文化的。而“旧村改造”这个新词现在又开始流行。 

  “我们应该吸取城市改造的教训。城市在改造前,政府从来没有认识到文化的个性和特点,没有确定哪些能动、哪些绝对不能动,从来没有尊重过城市文化。这一轮把600多个城市都搞成一个样子,政府没有考虑过文化个性、没有考虑城市的历史文化遗存和脉络。现在,在城市中犯过的错误又要到农村中去了。”冯骥才表示。 

  冯骥才说,现在,另外一个词又出来了,就是城镇化。这个城镇化的概念并不坏,可是这个“化”跟前面的化连在一起就有问题了,就是我们文化载体有可能消失。 

  他说:“十年以前我们面临的是大规模的、现代化的改造,现在的情况比那个时候还急剧、还彻底。我最近提出一个概念,就是应该在文化抢救中,用以前做过的科学设计的方式,从人类学、文化学、历史学、美术学的角度,综合、立体地记录我们的文化。我们不能没有记忆,因为世界文化遗产还有一个记忆遗产。记忆遗产是对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后的一个底线的保护。”
    
  冯骥才说,现在是一个大的时代的转型期,我们正好处在一个时间的节点上。在这个转型里面我们遇到了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民族的基因能不能传承下去。如果我们的民族没有我们的文化,恐怕连我们自己是谁都不知道。所以,我们的民间文化是我们民族自我识别和文化身份的一个见证。我们必须要有忧患意识。 

  村落的保护是一个大问题

  近些年,中国古村落迅速大量地消失,在当前农村城镇化进程发展过程中,如何保护古村落、保护古村落遗留下来的历史文化积淀显得刻不容缓。 

  整个访谈过程,记者强烈地感受到冯骥才内心的焦虑与无奈。他说,目前,古村落的保护碰到更大的难题。因为村落保护有物质行为和非物质行为,凡是能有利润的都被作为旅游开发利用起来,民俗服装、古民居、民间小吃都变成了商业的资源;那些民间传说、民俗等不能成为资源的全部都不要了,放在一边了。这样文化就解体了。 

  冯骥才说,中国有将近五千年的农耕社会历史,有的村落有上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历史。古村落是中华民族最深的根植所在,大量的历史文化财富蕴含其中。如果一个民族农村的文化没有了,那么文化的根就基本上没有了。冯骥才提出,希望国家能够下决心,对中国古村落进行全面而深入的调查,依靠专家调查,由专家确定哪些重要的古村落需要保留、传承下来。 

  冯骥才忧心忡忡地说,物质文化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载体,最近十多年,古村落快速消失,只有极少数被当作旅游开发项目保留下来,但是被旅游开发过的古村落也已“面目全非”。一个村落进入旅游开发程序后,是按照商业规律来进行改造的,符合商业运作规律就被保留下来,相反,如果不符合商业规律的就被忽略,文化被肢解,不再是本来的面貌。古村落如何被合理保护是继城市文化保护之后面积更广大、问题更严峻的重大问题。 

  对海南民间蕴含的文化遗产和历史底蕴,冯骥才表示出极大的关注。他说,他一直想到海南来看看,黎族创造的辉煌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组成部分,海南还有很多隐藏在民间的灿烂文化,我们一定要保护好、传承好。他说,中国民间文艺家和一切热爱民族文化的人,所面对的时代是不能拒绝的,民族的文化就像薪火传承一样,传到我们这一代,我们一定不能断了星火,无论如何都要让子孙后代能够永远享受我们的文明,不辜负时代对我们的期待。
 

编辑:wenweihua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

住建部关于陆水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的函

原则同意《陆水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16—2030年)》(以下简称《总体规划》)。陆水风景名胜区面积为190.9平方公里,核心景区面积为66.04平方公里。自规划批准之日起1年内,应完成风景名胜区和核心景区范围的标界立桩工作,建立健全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徽志。【详细】

江苏:挖掘遗存价值 保留文化印记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及其有特殊文化背景的历史空间是重要的文化遗产。解决好历史遗存的保护和利用、新建筑与历史空间的有机融合、焕发历史空间的时代活力是当前面对的重要课题。【详细】

北京规范城市建筑外观重现山水格局

在2日召开的北京市名城委专家工作会暨建筑文化传承与创新座谈会上,北京市副市长陈刚指出,这次会议将名城保护与建筑文化两个议题进行合并,是因为北京作为一个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名城,同时又是重要的国际化大都市,建筑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和历史名城的保护是高度融合的工作。【详细】

长沙探讨历史名城保护 呼吁保护规划尽快审批

10月30日,“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学术讨论会在长沙召开,湖南省参事室主任、省文史研究馆党组副书记熊健提出,近些年来,为什么受政府保护的文物和历史建筑一个个在众目睽睽下消失,根本原因就在于长沙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迟迟批不下来。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