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之道
中国风景园林网讯 随着全球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进展十分迅猛,其城市人口的增长速度大大高于发达国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水平不断上升,当前仍处于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全国各地都在开展轰轰烈烈的城市化进程,取得了显著的成绩。2010年底中国城市化率已经达到47.5%。预计到"十二五"(2011-2015年)末,这一比例将超过51%。但实际上许多尚在城市流动打工的农民工未被纳入城市人口的统计范畴,这部分群体的实际生活水平、消费水平并未真正"城市化"。根据联合国的估测,世界发达国家的城市化率在2050年将达到86%,我国的城市化率在2050年将达到72.9%。城市化和城市建设正成为中国面临的紧迫任务。
国家统计局:中国城市化率历年统计数据(2000 - 2010)
年份 |
城市化率(%) |
2010年 |
预计50 |
2009年 |
46.59 |
2008年 |
45.68 |
2007年 |
44.94 |
2006年 |
43.90 |
2005年 |
42.99 |
2004年 |
41.76 |
2003年 |
40.53 |
2002年 |
39.09 |
2001年 |
37.66 |
2000年 |
36.22 |
然而在城市化的同时也产生资源过度消耗、环境污染、生境退化等诸多问题,尤其是近年来气候异常、自然灾害频发等使学术界更加重视城市化与全球环境变化的研究,开始思考人类应该以怎样的方式来处理人地关系。这些困难问题与挑战,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方面:
环境问题
目前,中国城市化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推进,但随之而来的却是城市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的后果,出现了许多影响人类生活和生产,甚至影响人类生存的种种问题。同时,水资源的匮乏与污染也日益严峻,造成了城市物质文明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严重不同调的局面。大量事实证明,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来的经济增长不是科学发展观所倡导的和谐发展之路。如何重新考虑城市与自然的关系,使这两者不再相互对立,而是融为一体,这不仅是世界城市发展的命题,更是中国城市化所面临的问题。
建设缺乏城市特色
我国各地方政府对城市化和现代化的理解很简单,就是高楼大厦。导致一些地方在城市化进程中出现严重的"雷同化"弊端。最近几年虽然开始注重城市特色的经营,但仍然停留在表面,追求地方城市的一些标志性建筑,而没有深入城市的历史与文化,挖掘和塑造出城市独有的特色。
而且许多城市形象过度求新、求大、求洋,一些地方盲目大拆大建,片面追求城市形象光鲜,而不是因地制宜,保留城市的传统和特色。其实,不同年代的老建筑才是城市真正的"名片"。他们见证了城市的荣辱兴衰,浓缩和代表了城市应有的历史内涵和精神。它们夹杂在摩天大楼里,更会让人对城市的历史与发展有更深的了解和理解。
房价问题
在众多中国学者眼中,"高房价"已是伪城市化的"杀手"之一:因为现在靠土地财政的发展的所谓城市,城市本身现代化尚且遥远,但房价却"一枝独秀",如今,国家发展改革委的数据显示,二、三线城市房价也正在崛起,且远远超过当地居民收入和经济总量的增长。而当下直线走高的房价,也远远背离了大多数民众的生活水平,让他们对城市生活产生怀疑和背离之感,从而不能吸引到对城市未来起着至关重要的年轻人才,改变不了目前的这种高房价格局,中国城市化的的道路必将是既阻且长。
交通问题
交通问题不仅是交通规划问题,更是城市总体规划布局以及城市公共资源到底为谁服务的问题。城市规划被喻为城市第一资源,规划的失误将带来建设的失误,而建设的失误往往难以弥补。由于庞大的利益驱动,机动化已经给中国城市带来污染加剧、交通拥堵等一系列问题,且交通拥堵似乎是跟随城市大规模发展必然出现的现象。城市交通状况日益恶化的局面成为了制约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社会服务配套设施的缺失及外来人口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一直高位增长,但居民收入和消费的增长比值基本上低于GDP增速。在城市财富迅速积累的前提下,居民富裕程度未有同步的提升。城市化高速发展与现代城市管理水平严重的不适应,基本的公共服务严重缺失。近年来大城市规模扩张比较快,但一定空间的人口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有限,当下的中国城市,公用设施如医院、图书馆、剧院等,有是有的,但是分布密度不够,内容提供有限,离民众需求还有很大一段距离。
大量的农村产业工人,虽然居住在城市并被计算为城市人口,但其并不能同等享受到城市的各类公共服务,其收入水平、消费模式也无法等同于一般城市人员。另外由于受中国城乡分割以及户口制度的约束,现有的城市化只是一种"半城市化"或者"伪城镇化"。我国农村人口、剩余劳动力多的特殊国情决定了在发展大城市的同时,必须兼顾发展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就地安置农村劳动力,以此来减轻大城市在提供就业、住房等方面的压力。
忽视了城市化的质量
我国城市化发展已经进入一个误区,就是过于注重数量,而忽视了城市化质量,在目前中国城市化发展当中"质"和"量"不协调的性价比已经显现。影响我国城市化质量的因素主要有土地使用结构不合理,城市功能定位不清晰及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尤其是环境的恶化甚至会危害市民的健康,这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目标是明显相悖的。
解决之道:
调整城市规模和经济结构,把解决环境问题作为提高城市化质量的最首要任务
这就需要把环境保护规划作为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同时提高城市环境基础设施水平,发挥政府对环境基础设施投入的主导作用,完善统筹城乡环境保护。资源环境体系的基本承载力是决策城市规划方案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控制点,即规划方案中建议的城市规划不能突破城市的环境承载力和资源供给力。
实施城市环境管理的分类指导,要根据城市的自身特点和发展水平因地制宜地制定环境保护战略。注重在发展中保留传统的自然和人文特色,使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与城镇经济和建设同步发展。避免出现城市环境得到改善的同时农村环境却每况愈下的不平衡、不协调局面。
建设生态城市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手段,生态城市发展在中国正当其时
生态城市是系统地降低城市对自然生态系统干扰的城市发展模式。生态城市建设的重要基础是绿色建筑。具体而言是可通过绿色建筑、绿色交通、绿色基础设施、绿色小区、绿色产业等,共同构建成生态城市。这就需要政府从生态城规划入手,对可再生能源建筑的应用实施鼓励政策,再建立综合的监测机制来进行评价,并在此基础上设立一套生态城市的评价标准。
另外我国地形非常复杂,气候条件差异大,不同地方的生态城市都应该因地制宜,像绿色建筑一样应具有当地气候适应性,需要立足于当地实际,这就要求生态城市的模式是多样化的。与此同时城市与农村应当协调互补发展,不能以城市的眼光工业的方法来改造农村,坚决杜绝城乡建设同质化。
基于对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投资,调整城市规模和经济结构,对城市区域功能进行合理的规划建设,并编制以绿色交通为主的城市综合交通体系,从而达到减少碳的排放量提高城市人居环境标准的目标。
中国政府应当系统的推动健康的城市化,要突出以人为本,以改善人居环境为中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人口素质和生活质量,使城市载体功能与城市发展相适应,这样才能建设有特色的宜居城市,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这才是我们进行城市化的最根本目的。
目前我国城市化已度过初期阶段,正处于加速发展的中期阶段,大规模的粗放城市基础建设占比已越来越少。在城市化加速发展的中后期,城市建设转向精细化,园林绿化等配套投资占比逐渐提升。我国城市化2010年接近50%,在城市化正常进程、半城市化改造双重因素下,园林绿化必将奏响城市化的高潮。基于城市化新增园林市场及现有城市化水平下园林扩大化市场,未来五年,仅考虑政府主导的投资,平均每年市政园林绿化市场在1300亿~1800亿之间,这就为园林绿化行业带来了发展的契机,也将为园林绿化企业带来巨大的商机。
编辑:ljing
相关阅读
《中国城市化质量评估报告》出炉
记者从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获悉,由该研究委员会和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详细】
特色小镇建设:三大问题及应对之策
自2016年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部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以来,形势喜人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错误的苗头和认识偏差,这需要我们及时理清和调整。当前,我国特色小镇发展存在三大问题:以招商引【详细】
徐林:城市化是中国未来最重要结构性改革
按照维基百科的定义,城市化是随着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产业结构不断升级过程中是农业劳动力像非农产业转移就业、农村人口向城市地区集聚居住,以及整个社会不断适应这一变化的过程。我特别关注后面这句话,"整个社会不断适应这一变化的过程"。【详细】
PPP驱动园林行业高增长 蕴含丰富投资机会
响应民生诉求与提升城市价值驱动地方政府园林生态投资快速增长,行业空间广阔。随着城镇化进程不断推进、消费水平不断提升,全社会对生活居住环境要求不断提高。地方政府积极响应这一民生诉求,同时为促进城镇价值(包【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