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规范化建设和管理导则(试行)的函

2011-11-18 18:33:05         来源:环境保护部     浏览次数:

  三、规范化管理

  (一)行政管理

  1、管理机构

  自然保护区应设置独立的管理机构。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应尽可能由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区主管部门直接管理。

  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内部科室设置应满足各项工作需要,可设保护科、科研科、宣教科、社区科、办公室、管理站等,并有明确的职能和责任。

  2、管理人员

  保护区人员数量能够满足保护和管理需要,可以聘用临时用工人员开展管护工作。

  自然保护区管理人员分为行政人员、技术人员(含科研、监测、宣教培训)、直接管护人员和其他。其中,行政管理人员一般不超过20%;技术人员(具有与自然保护区管理业务相适应的大专以上学历)不低于30%;其他人员不能超过20%。

  自然保护区至少20%的人员从事资源管护工作,长期驻守保护管理站,每个保护管理站至少配备2人;至少有2人专门从事科研监测工作,对保护区自然地理、地质环境、生物多样性和人文资源等背景情况有比较深入的了解,且至少30%工作时间在保护区内开展工作;至少有2人专门从事宣教培训及社区共管工作,且至少30%工作时间在保护区内开展工作。

  3、专业培训

  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应高度重视培训和学习,提高自然保护区管理人员业务素质和管理水平。

  管理机构主要领导应有自然保护区相关的专业背景。

  自然保护区所有工作人员及季节性临时工在上岗前均需进行培训。

  所有工作人员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内部技术培训和教育;自然保护区正式人员每4年至少轮流接受外部培训一次,管理局中层以上领导每2年至少外部培训一次。

  培训内容包括法律政策、动植物知识、资源管护、执法检查、防火灭火、科研监测、宣传教育、项目建设、资源开发管理、社区共管、3S技术、电脑应用和装备设备使用等。

  4、内部规章制度

  自然保护区应有健全的内部规章制度,主要包括岗位责任、人事聘用、财务、宣教、培训、巡护、监察执法、社区共管、信息管理制度等。

  5、档案管理

  自然保护区应建立资源管护、监察执法、防火灭火、科研监测、宣传教育、社区共管、项目建设、培训学习、资源开发管理等工作的记录制度,形成完整的人事、科研、宣教、培训、资源管护、监察执法、资源开发和建设项目等系列档案。

  档案管理应当符合有关要求,并尽量实现数字化。

  (二)规划和计划

  1、规划

  自然保护区至少每十年编制一次总体规划,科学分析目前保护区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有针对性地提出阶段性规划目标和任务。

  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经批准后实施。

  自然保护区的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应符合总体规划要求。

  2、计划

  自然保护区应根据保护区总体规划及目前保护区面临的紧迫问题,制订年度工作计划。

  保护区每年应根据当年度工作计划编制工作总结报告,评估年度工作计划完成情况,分析存在问题和经验,报告上级主管部门。

  (三)边界划定与土地权属

  1、边界划定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应在批准建立后的一年时间内,完成边界勘定和功能区划工作。

  自然保护区应具有准确经纬度坐标网格的功能区划图、土地利用结构图、海域使用现状图等图件。

  保护区管理人员必须准确掌握自然保护区的边界和核心区、缓冲区、实验区的界限范围。

  2、土地权属

  自然保护区土地权属应明确清晰,没有纠纷。

  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尽可能拥有自然保护区核心区的土地或水域使用权。

  未取得土地或水域使用权的,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应与使用权人签有协议,规定土地或水域使用方向以及有利于保护的生产方式。

  (四)资源管护

  1、日常巡护

  自然保护区应根据保护和科研工作的需要,配备专职巡护人员,定期不定期开展日常巡护工作。

  日常巡护范围应该覆盖大部分自然保护区核心区、缓冲区、实验区以及人为频繁活动区域。

  日常巡护以定期巡护为主,可根据管理要求、交通条件、地形特点等因素合理确定巡护周期。

  巡护过程中,工作人员在资源察看的同时,还应结合科研监测、执法、防火等工作开展巡护。

  日常巡护工作应建立巡护责任制和巡护报告制度,巡护人员每次巡护结束应填写巡护情况记录或日志,保护管理站每月应填写巡护月报,保护区管理机构每年应填写巡护年报。

  保护区每年将巡护年报及监测结果上报保护区行政主管部门。

  2、执法检查

  保护区管理机构应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对自然保护区内的生态旅游、开发建设、参观考察等活动进行执法检查。

  保护区应对出入保护区的人员及其携带的动植物资源(包括动植物材料、标本、活体、制品等)实施检查,防止保护区内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受到非法破坏以及外来物种的引入。

  自然保护区应积极配合或建立公安、海监、渔政机构,及时处理违法案件。

  3、外来入侵物种控制

  自然保护区应重视外来入侵物种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可采取以下措施预防和控制:

  (1)定期开展外来物种调查;

  (2)制定并实施外来入侵物种防治方案及监控方案;

  (3)生态恢复时引入的物种应采用本地物种;

  (4)加强关于外来入侵物种的宣传教育。

  (五)建设项目和资源开发活动管理

  严禁在自然保护区从事采矿、采石、采砂、烧窑、冶炼、拌洒毒药等破坏景观、污染环境的活动,禁止非法开垦、围填海等改变保护区自然属性的开发活动;禁止捕捞以及乱砍滥伐森林、乱捕滥猎野生动物和乱采滥挖药材等掠夺性的自然资源开发活动。

  自然保护区内不得违法违规开展建设项目。

  在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和缓冲区内,不得建设任何生产设施。

  在自然保护区的实验区内,不得建设污染环境、破坏资源或者景观的生产设施。

  涉及自然保护区的建设项目和资源开发活动应严格按照《自然保护区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等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进行管理。

  涉及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开发建设项目,在环评审批之前,应当征求环境保护部的意见。

  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有权并且应当参与涉及保护区建设项目的全过程。

  因保护和管理工作及国家重大工程建设,确需对自然保护区范围和功能区调整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应按照《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范围调整和功能区调整及更改名称管理规定》申报审批。

编辑:ljing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

园冶杯获奖作品丨车公庄19号院景观改造

园冶杯获奖作品丨车公庄19号院景观改造

设计师既是场地修缮者也是直接使用者,采用多方共谋共建的方式,以生态、健康、友好作为核心手段,修复大院环境,创造活力新生。建成后社区环境大幅度提升,社区邻里互识,温暖度开始回升,成为绿色创新友好的健康示范项目【详细】

园冶杯获奖作品丨合肥逍遥津公园改造

园冶杯获奖作品丨合肥逍遥津公园改造

按照“古风古韵 生态生活”的设计原则,淡化商业、娱乐功能,力求“水清、树绿、景美、生态优”,回归园林艺术本源,打造合肥市民心目中的“古逍遥津”【详细】

河北省第六届(沧州)园林博览会5月26日开幕

河北省第六届(沧州)园林博览会5月26日开幕

本届园博会主题为“千里通波、大美运河”,园博园占地面积196.7公顷,规划建设有“一带三区”,即:运河风光带,城市展园区、专类植物展园区、综合服务区,建成13个城市展园和沧州坊商业街罗列其中【详细】

首钢园变身高端“秀场”

首钢园变身高端“秀场”

打造全球首发中心、首发首秀首展纷至沓来、科幻企业云集……现如今的首钢园变身高端“秀场”,吸引科技、科幻、体育、文化、商业等产业集聚。记者近日获悉,一季度首钢园举办各类活动会展78场【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