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剖析内地古建保护乱象:缺规划 重形式

2012-06-28 09:08:47         来源:人民日报     浏览次数:

  【乱象一】

  大拆大建,古建夷平盖房产

  朱竞翔(香港中文大学建筑系副教授):大拆大建主要是由于内地城市间的恶性经济竞争关系导致的,城际之间的发展模式雷同和产业同质化,致使城市只好在规模上扩充。从根本上说,是由于中国城市竞争空间太小,城市化发展过程中缺乏制度设计。

  【乱象二】

  拆旧换新,推倒又建复制品

  贾倍思(香港大学建筑系副教授):拆旧换新可能弥补古建筑部分遗失的风貌,但这种弥补只是形式,缺乏实质。单纯的模仿形式不是传承。建筑文化的传承不仅仅在于外表的硬件,更关键的是软件,如工匠、手工艺等。

  朱竞翔:拆旧换新不能弥补古建筑被拆带来的遗恨,因为每次重建都降低了古建筑的原创能力,这种精神的缺失使得建筑物逐渐失去原意。

  【乱象三】

  疏于保护,建筑文化被轻视

  贾倍思:疏于保护不仅仅是文保单位的责任,而应是每一个决策者的责任。决策者首先要转变一个错误的观念,即不把建筑当做文化的一部分。其实,古建筑是一种很好的文化形式。决策者应树立对建筑文化的自信。

  朱竞翔:应加强专业人士管理能力。比如香港古物咨询委员会,它是由来自各领域的专家组成的。另外,在处理古建筑保护时,也应加强专业人士与社会人士的良性互动。

  【乱象四】

  过度开发,只把古建当商品

  贾倍思:过度开发的问题在政策层面上是可以解决的,但如何做好保育则是另一个层面的问题。现在古建筑保育方面存在两大问题,一是投入少,国家用于古建筑保育的资金不足;二是地方政府对古建筑保育缺乏规划,城市规划时很少愿意去考虑古建筑的问题,只把古建当做商品。对于占地面积并不大的古建筑而言,如果合理规划实际上可以得到更好的发展。

  链 接

  上海“活化”思南公馆

  思南公馆集中展示了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诸多建筑风格,周恩来、梅兰芳等名人都曾在此定居。由于历史原因,公馆一度成为密度极大的居民区,违章搭建现象严重,居住功能和建筑本身遭受破坏。

  公馆改造项目从1999年启动,提供了一种新的改造思路:将历史街区“活化”。其中部分洋房改建为精品酒店经营,并辟出思南内街区域向公众开放,在维护老建筑原态的同时,赋予其新的使用价值。老街区成为了“活的”上海近代历史人文博物馆。

编辑:ljing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

《中国城市化质量评估报告》出炉

  记者从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获悉,由该研究委员会和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详细】

特色小镇建设:三大问题及应对之策

  自2016年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部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以来,形势喜人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错误的苗头和认识偏差,这需要我们及时理清和调整。当前,我国特色小镇发展存在三大问题:以招商引【详细】

城市绿色基础设施:规划和实施的战略方法

  2013年,绿色基础设施欧洲战略被采用,并明确地涉及到城市空间。在欧盟层面,绿色基础设施的概念已经根植于欧盟生物多样性战略中,因而明确地提到自然保护。在我们的理解中,城市自然保护包括物种和栖息地保护(生物多样性),【详细】

健康规划:英国绿色基础设施(GI)规划原则

  亲近大自然对于居民的身心健康举足轻重。城乡规划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塑造与大自然和谐共生的人居环境。在英国,积极应用规划手段,为城乡居民提供更多亲近自然,享受自然的机会,逐渐成为规划机构及各类自然保护团体的【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