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奥运城市顾问:伦敦会随时为商业利益而变
伦敦奥运会城市与建筑总顾问理查·博蒂特
重商之都 逐利而变——访伦敦奥运会城市与建筑总顾问理查·博蒂特
在伦敦的城市规划中,理查·博蒂特扮演着重要角色。2002年至2006年,伦敦经历了从成功申奥到场馆建设开工的重要阶段,当时他是伦敦市长顾问,此后又成为伦敦奥运会城市与建筑总顾问。而他最近的新头衔是伦敦奥运遗址公园总顾问。从申办、承办到赛后利用,他参与了伦敦奥运会场馆规划、建设、改造的全过程。
理查也是一个骄傲的“伦敦佬”(Londoner),这个“佬”字全无贬义,体现出了伦敦人的自豪。“作为我这个伦敦佬来说”,“以我这个伦敦佬看来”,他常常以这样的句式开头。
除了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教授外,理查还是纽约大学教授,曾出版《无尽的城市》一书,在西方城市学、建筑学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伦敦奥运会即将落幕。盛会的聚光灯渐渐黯淡后,矗立在伦敦东区的奥运场馆也面临转型。相对于为期17天的体育盛会而言,这一过程将漫长而持久。
奥运场馆是否会沦为市民担心的“白象”(英国谚语,大而无用的器物),是否会有拆迁安置后遗症,后奥运时代的伦敦城市将如何转型?本报记者为此专访伦敦奥运会城市与建筑总顾问、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教授理查·博蒂特。
西区居民平均寿命比东区高7年
文汇报:很多人担心伦敦难以解决赛后场馆利用问题,耗资不菲的场馆将沦为“白象”?
博蒂特:在奥运场馆的开放利用上,我们要将其设置在伦敦这个大背景下,这涉及到一个城市的社会、交通、文化等方方面面。
伦敦是一座拥有800万人口的国际大都市。长期以来,东西部发展并不平衡。举例而言,西区居民的平均寿命要比东区高出7年。在过去30年,我们一直致力于“伦敦再平衡计划”。
我们申办奥运会的前提是奥运会必须造福这座城市。前任伦敦市长利文斯通曾对我说:“体育对我们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改善伦敦市民的生活。”因此所谓“奥运遗产”,并非是奥运之后才盘点,而是在筹办之初就开始积累,所以不会存在外界所担心的“白象”。
我想重申一点,所谓的“伦敦奥运遗产”远远不止媒体所关注的场馆,其实还包括了东区的学校、医院、交通设施、商业中心等等。打个比方,这些就犹如国际象棋棋子,而东区犹如棋盘,我们将根据需要将棋子布局在合适的地方。
改变东区形象至少需要20年
文汇报:举办奥运会这样的大型活动,涉及到大批居民的搬迁安置,是否存在“后遗症”?
博蒂特:伦敦没有这方面“后遗症”,主要有两方面原因——
首先,奥林匹克公园所处的斯特拉福德并不是一个居民区,而是一个工业和仓储区,大约30%至40%的奥运中心场馆用地是原先的铁路货场。由于时代变迁,这些货场已经失去了当初的功能。在这一区域内,只有一处学生公寓,还有几处非常破旧的住宅。这区域内,只有数百家小商户与作坊需要搬迁。
其次,在搬迁过程中,我们采取了英国通行的“强制购买令”。举例而言,在拆迁前夕,我们会告知辖区内的工厂老板,由于奥运场馆建设需要,需要征用你的工厂用地。经市场评估,你的厂房用地和建筑价值100万英镑,但我们将多给你20%的补偿,此外再提供一处设施齐全的过渡用房。很少有人拒绝这一条件,我们很快就完成了整个搬迁工程。
编辑:ljing
相关阅读
评论:以“双修”推动城市转型发展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要制定并实施生态修复工作方案,有序实施城市修补和有机更新。城市“双修”即生态修复、城市修补,是治理“城市病”、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大举措,也是城市转型发展的重要基础。【详细】
绿色低碳:城市转型的“龙岗路径”
初夏时节,龙岗的深圳国际低碳城内,湛蓝的天空下,草木青翠,流水潺潺,空气清新。三栋方形绿色建筑,那是低碳会展中心;丁山河桥边,低碳改造的旧厂房摇身变成“宜舍”“萃坊”;再往前走,太空科技南方研究院正在加紧建设……【详细】
城市转型:增强承载力提升宜居度
厦门,因改革开放而兴,因改革开放而强。改革开放,让这个滨海小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