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三山五园”规划将出台
作为北京公园节三大论坛之一,“三山五园”历史文化保护与发展专题研讨会8月28日在颐和园举行。来自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委员会、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单位和高校的30余名专家学者共聚一堂,为“三山五园”恢复历史原貌出谋划策。多位专家呼吁重视景区周边历史环境,并建议恢复颐和园至玉泉山之间的京西稻田景观。
香山买卖街拟恢复明清风貌
研讨会上,颐和园园长、颐和园学会理事长阚跃表示,“三山五园”作为清中期与紫禁城并重的政治、经济、军事区域,是古都北京的重要文化元素。在新修编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中,“三山五园”被划定为西郊皇家园林保护区。市第十一次党代会首次将“三山五园”历史文化景区建设,作为首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项目写入报告。
“我们已启动‘三山五园’景区保护规划的前期调研,预计在两年内完成规划的编制工作。”8月28日,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委员会办公室常务副主任邱跃透露,调研的目的是要摸清“三山五园”的家底,比如相关文物古迹保护现状如何、还有哪些没有被开发保护、哪些资源需要整合保护等。调研结果与专家在研讨会上提出的建议将一并汇总分析,为编制“三山五园”的保护规划打下基础。目前,具体规划已委托清华大学编制。
邱跃表示,尽管规划尚未成形,但“三山五园”相关景区的整治工作已提前启动。比如,香山脚下的买卖街拟采取拆除违建、铺设石板路、缩窄街面、售卖传统特色手工艺品等方式,恢复明清时期的风貌,让历史原汁原味儿。买卖街的规划方案现已完成,预计在今年底或明年初动工。
“‘三山五园’地区面积近70平方公里,它并不只是个皇家园林,其历史地位与北京旧城是同等的。”邱跃认为,“三山五园”是一座没有城墙的山水型城市,它的保护需要社会各界的配合支持,政府、中央在京单位、大专院校、市民应共同协作。
“三山五园”分布图 清西郊园林分布图(根据北京历史地图集清咸丰十年西郊园林图改绘)
《三山五园图》常卯(1897)改绘
京西稻田也是园林景观
上世纪50年代,颐和园至玉泉山间的京西稻田连绵不绝、蔚为壮观。这鲜活、美丽的一幕在郭黛姮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如今,已是清华大学教授的她念念不忘,希望能够恢复这一从清朝伊始的历史景观。“‘三山五园’除了自身外,还应重视周边环境的保护,这是一个整体,不该被割裂。”
郭黛姮介绍,根据史料记载,清朝时期玉泉山和颐和园之间是成片的稻田。目前,这片区域以北坞公园所在地为主,其中的古遗址戏台附近还有一小片稻田。对此,郭黛姮也持有异议,“旧村腾退后应该在此地恢复具有历史意义的稻田,而不是公园。如果是从旅游角度考虑,难道稻田就不能游览吗?”此外,她提醒,景区保护要慎用“宽马路、高房子”的思路,以免破坏历史环境。
京西万里稻谷飘香!在北京历史上,产自玉泉山附近的京西稻赫赫有名。由于此地土质肥沃,以泉水灌溉,水温平稳,种出的水稻颗粒圆润,晶莹明亮,口感香甜细嫩。史料记载,清乾隆皇帝下江南时携回紫金箍水稻良种,在京西试种,称之御田;所产米供宫廷食用,称之贡米,即京西稻。解放后,京西稻的种植面积曾接近12万亩。如今,相关地区基本被郊野公园、别墅区、高尔夫球场占据,仅余海淀上庄的2000多亩种植区。
许多专家均表示,颐和园的耕织图景区与六郎庄、玉泉山及周边稻田本是一体。没有大面积的稻田,“三山五园”就是孤立的、割裂的。作为“三山五园”的重要环境依托,京西稻田应予以适当恢复。
对此,市公园管理中心总工程师李炜民认为,京西稻田是“三山五园”的文化符号、园林景观之一。皇家园林的价值不仅体现在造园艺术上,还有它与自然环境融合的风貌。“失去了京西稻田这样的环境依托,‘三山五园’就只能各自为战,我建议将保护京西稻田纳入城市总体规划。”
六郎庄青龙桥保留主脉络
北京大学教授岳升阳特别提出了古村落保护问题。清朝时,颐和园、圆明园周边大概有30多个村落,一类是八旗护军形成的村落;另一类是汉人的村落,穿插在旗营村落之间。对于大部分村落,保护它的文物、古庙就可以。但对于一些与稻田紧密相关的古老村落,应该独立保护。
“海淀区的古村落保护,首选应是六郎庄。目前它正在进行改造。”岳升阳解释,始建于明朝初期的六郎庄与“三山五园”关系密切,原名牛栏庄。它的周边是稻田,清朝后成为园林包围中的小村,东边是畅春园、西花园,西边是清漪园,北面是圆明园,村内有曹雪芹的爷爷曹寅建的真武庙,康熙年间村内还设置了皇家稻田厂的分支机构。当年慈禧太后移居颐和园,大臣们抄近路穿过六郎庄进颐和园。因此,在北京所有村落中六郎庄是少见的具有胡同名称的村子,如荣中堂胡同(荣禄旧居)、张中堂胡同(张之洞旧居)等。岳升阳建议改造过程中适当复建,把主要的道路格局保留下来,然后再建设一些仿古建筑。
对于拆了一半的青龙桥村,岳升阳建议将其规划成传统风貌的小镇,其中的商业街不要拓宽成马路,而要恢复成传统尺度的窄巷子。自古青龙桥村就是交通要道,后为清朝时西郊皇家园林服务。因此它有一条完整的商业街,有传统的门楼、明代建的寺庙,以及清朝稻田厂和官府机构等。
名词解释
三山五园
“三山五园”并非只指三座山和五个园,而是对北京西郊一带所有皇家行宫苑囿的总称,通常认为是香山静宜园、玉泉山静明园、万寿山清漪园(颐和园)、圆明园、畅春园。“三山五园”自清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正式营建畅春园起,经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四代皇帝的精心营造和扩建,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空前的风景秀美、气势宏伟的皇家园林区。同时,它也是现在北京实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建设世界城市的重要资源。
编辑:vivian
相关阅读
清代皇家园林“三山五园”的文化价值
三山五园是清代皇家园林的集大成者,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在北京城市发展史上、中国园林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在世界建筑史、园林史和城市发展史上,也有深远影响,被誉为【详细】
北林大学生团队复原三山五园盛景
一幅仿古地图上,连绵起伏的西山秀美多姿,水系纵横交错,香山、玉泉山、万寿山、静宜园、静明园、颐和园、圆明园和畅春园等三山五园,以及寺院、村庄、兵营如繁星般点缀其间,这是经过复原的《三山五园盛世图景》,而它的【详细】
“三山五园”地区城市历史景观保护任重而道远
中国风景园林网讯 城市历史景观(Historical Urban Landscape,HUL)是指“文化和自然价值及属性在历史上层层积淀而产生的城市区域,其超越了“历史中心”或“整体”的概念,而是包括更广泛的城市背景及其地理环境。”【详细】
京西百渡美丽乡村亮相河北旅发会
2016年,在河北省旅发大会的产业发展需求和旅游扶贫理念的带动下,白涧村完成了180户房舍进行改造,以及横贯全村的拒马河景观建设。按照宜居宜养的原则,致力于把白涧村打造成一个脱贫攻坚、山区开发、现代农业、美丽乡村、旅游扶贫“五位一体”的产业示范区。【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