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新型城镇化顶层设计的思路
城镇化既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必经过程和远大战略,也是我国现代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近年来,尽管我国城镇化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同时也暴露出了户口城镇化、土地城镇化、产业结构布局分散化、公共服务供给二元化、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日趋严重化等一系列深层次的问题。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推动“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这就意味着,我们要加强高瞻远瞩、统筹兼顾的顶层设计,亦即将城镇化视为一项系统工程,着眼于整体性、协调性,进行统筹思考和长远规划。其具体进路为:
其一,新型城镇化的价值目标是以人为本、公正和谐。人既是社会发展的手段,也是社会发展的目的。反思传统的城镇化发展道路,不难发现它们都犯了同一个病症,即忽视人的主体性和人的存在。与之迥然不同的是,新型城镇化之“新”就在于强调人本、公正、持续与和谐,并在推进过程中力求实现三大转变:一是从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来看,从“物本”转向“人本”。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是“人”而不是“物”,经济发展必须服从于人的发展。经济理性驱使下的传统发展模式,把“人”这个主体驱逐出了发展的中心之后,使得城镇化发展一定程度上失去了理性。在这种情况下,回归尊重人、依靠人、为了人和塑造人的“人本”城镇化,是新型城镇化发展道路内在价值的逻辑使然。二是从人与自然的关系来看,从“征服”转向“和谐”。只有和谐发展,才能可持续发展。传统城镇化发展模式追求规模、经济、速度,不顾生态环境的承受能力,对自然一味征服与攫取,最终导致生态环境恶化,反过来影响到社会经济发展。新型城镇化应以“和谐”为导向,对之进行改进。三是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来看,从“效率”转向“公平”。新型城镇化不能再一味追求速度,而要强调城镇化的质量和效益,更加注重公平优先原则,充分尊重居民的需求和发展权,实施均等化的公共服务供给,逐步缩小城乡差别,化解社会不公。
其二,新型城镇化的核心任务是有序实现人的城镇化。当前对新型城镇化进行顶层设计,必须始终牢牢抓住“人的城镇化”这项中心任务。据统计,2012年末我国城镇人口71182万人,比2011年末增加2103万人;乡村人口64222万人,减少1434万人;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达到52.57%。但总的来看,我国城镇化水平仍然偏低,不仅远低于发达国家,而且也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这成为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和现代化推进的制约因素。因此,可以说中国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对此,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一是,人的城镇化不仅是要提高人口构成中城镇人口所占比例,更是要实现城乡发展一体化,亦即城乡在社会经济结构上的高度融合与协调发展;二是,人的城镇化更注重质的提高,亦即要让城乡居民过上更加健康优裕的生活;三是,人的城镇化更是一种心理认同和融入的过程。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原有的乡村“差序格局”被打破,聚集的新移居城镇居民一时无法适应城市生活:在心理上难以获得认同,在情感上找不到归宿。这就需要发挥社区的功能,在不断丰富新移居城镇居民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过程中,重构社区文化和新移居城镇居民的“熟人圈”,使其逐步加入城镇社会,进入城镇主流,融入城镇生活。
其三,新型城镇化的方针原则是集约智能、绿色低碳。方针原则是新型城镇化顶层设计的方向制导。新型城镇化要把生态文明理念和原则全面融入城镇化全过程,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发展道路。一是必须走“集约”发展道路。集约才能高效。新型城镇化道路应推动城镇经济发展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走布局集中、城镇密集、用地节约的城镇化之路。二是必须走“智能”发展道路。新型城镇化就是将通信、计算机网络等各方面的先进技术相互融合、集成为最优化的整体,使其成为具有信息管理科学、服务优质高效、使用灵活方便和环境安全舒适等优势,并能适应信息化社会发展需要的智能化城镇。三是必须走“绿色”发展道路。新型城镇化道路要让绿色农业、绿色经济、绿色科技、绿色规划、绿色教育、绿色市场等蓬勃兴起,让绿色产业成为主导产业和城镇化的驱动力。四是必须走“低碳”发展道路。低碳经济是一种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典型特征的新型发展模式,是经济发展的大趋势,也是我国新型城镇化推进的必经之路。只有低碳规划先行,高扬低碳发展理念,发展低碳产业,倡导低碳生活方式和消费习惯,才能保证我国新型城镇化高起点驶入科学发展的轨道。
其四,新型城镇化的推进路径要因地制宜。推进模式是新型城镇化顶层设计的基本范式。有学者将旧的城镇化归纳为三种基本模式:以市场经济为背景的开放及要素自由流动模式;以计划经济为背景的封闭及要素行政配置模式;市场化进程中无序拓展模式。模式一是欧美日等发达国家的城镇化模式,模式二是前苏联、东欧以及改革开放前中国的城镇化模式,模式三是改革开放后长三角、珠三角等地的城镇化模式。我们不能机械照搬第一种模式,因为以西欧为代表的政府调控下的市场主导型模式,城市扩张与土地、住房、交通、环境之间的冲突无法调和,以美国为代表的自由放任型模式又导致过度郊区化。实践也证明,模式二和模式三的共同点是忽视了人的发展权,在我国实践都不算成功。显然,创新是城镇化的唯一出路。只有立足我国国情,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以人的发展权为中心,结合本地资源禀赋、生态容量和历史文化,实施开放、有序、可持续、多向度的科学发展,合理构建与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布局紧密衔接、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的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城市群,才是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的理想路径。
(作者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新农村建设中的公共服务供给体制研究”课题组成员、湖南商学院博士)
编辑:dongjing
相关阅读
新型城镇化等将成政府投融资主要方向
日前,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详细】
“特色”引领新型城镇化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就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我国城镇化水平快速提高。十九大报告在回顾过去5年工作和历史性变革时指出,我国城镇化率年均提高1.2个百分点。【详细】
着眼“新”的特质抓好新型城镇化建设
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以人为核心推进新型城镇化,是实现中原崛起河南振兴富民强省的必然选择。我们要加大对新型城镇化的理论研究力度,着眼【详细】
宁夏出台新型城镇化“十三五”规划
日前,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审议通过了由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牵头编制的《宁夏新型城镇化“十三五”规划》。【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