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迅:新型城镇化要走共生、循环、协同的生态化道路

2014-12-16 09:11:49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浏览次数:

  ——访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秘书长、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李迅

  12月11日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现在环境承载能力已经达到或接近上限,因此要推动形成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新方式。继十八大提出生态文明之后,“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集约、智能、绿色、低碳”方针。当前我国各地都在积极探索低碳生态化城镇建设之路。我国城镇化建设以生态、低碳理念为指导的态势已初步形成。

  目前我国城镇的低碳生态化建设现状究竟如何?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的生态城镇化道路究竟应该如何走?针对以上问题,中国经济时报特邀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秘书长、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李迅为读者详细解答。

  融合共生、循环、协同理念

  中国经济时报:请结合目前我国城镇化快速推进的现状分析为何要走低碳生态城镇化道路。

  李迅:美国诺贝尔金融奖获得者斯蒂格利茨指出,影响21世纪人类的两大事件,一是以美国为代表的高科技发展,另一件是以中国为代表的城镇化。足见中国的城镇化对世界影响巨大。数据显示,2002年—2011年,中国城镇化率以平均每年1.35个百分点的速度发展,且规模庞大,城镇人口平均每年增长2096万人,这样的规模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是前所未有的。由此也带来了社会结构形态的巨大变化。

  然而,过去30多年我国城镇化的道路延续了英美模式,选择了一条以廉价的劳动力、土地资源、环境成本来支持外延式快速扩张的线性发展道路。我们认为运用科学技术、金融资本就可以挑战自然、战胜自然,片面地认为“人定胜天”,但是现在环境污染严重、水资源短缺、社会发展不均衡等问题突出。经过多年发展我们正逐渐重新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低碳、生态观念的提出都是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的具体表现,逐步回归我国传统的“天人合一”的发展理念,通过积极探索,走出一条以生态化理念支持城镇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中国经济时报:如何理解用生态化理念支持城镇化建设?

  李迅:这个理念始于上世纪7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人与生物圈”的课题计划,希望用生态学原理指导城市建设。生态化的核心要义在于:第一,生物之间在竞争的同时讲求合作,竞争和合作产生共生的关系。第二,生态化强调循环发展,世界上的物质是不灭的,能量是守恒的。所有垃圾都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第三,协同原理。世界上所有的物种都有关联,会形成自组织形态。共生、循环、协同这三大生态学内涵能够帮助城市建设实现从线性、不可持续到循环、可持续道路的转变。

  正是基于城市的重要性,在城市里我们更加关注生态化建设。城市占地球表面积的2%,城市人口占全球人口的50%,创造了全球80%的GDP,同时也消耗着同样比例的资源、能源,排放着相同比例的污染物。城市既是财富创造的核心区,也是环境污染的最大制造者和受害者。

  四十多年来,全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都在推进生态城镇化,近年来,中国也正朝着这个方向努力。特别是从党的“十七大”开始,党中央提出生态文明建设,党的“十八大”更是把生态文明作为重要的一章列入到党的政府报告当中,强调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目前,我国657个城市中已有约280个城市把生态、绿色、低碳作为城市发展目标提出。当然,仅仅建立这个理念远远不够,还应当按照技术体系、目标体系来以实际行动践行生态城镇理念。目前,各部委都在积极推动低碳、绿色、生态城镇试点。但是,一个城市真正实现生态化建设需要一个过程。我认为需要约20年时间才会有明显成效。

编辑:zhaoai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

新型城镇化等将成政府投融资主要方向

  日前,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详细】

“特色”引领新型城镇化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就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我国城镇化水平快速提高。十九大报告在回顾过去5年工作和历史性变革时指出,我国城镇化率年均提高1.2个百分点。【详细】

着眼“新”的特质抓好新型城镇化建设

  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以人为核心推进新型城镇化,是实现中原崛起河南振兴富民强省的必然选择。我们要加大对新型城镇化的理论研究力度,着眼【详细】

宁夏出台新型城镇化“十三五”规划

日前,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审议通过了由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牵头编制的《宁夏新型城镇化“十三五”规划》。【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