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协同发展落成 北京疏解非首都功能

2015-07-15 09:05:16         来源:光明日报     浏览次数:

  作为重大国家战略,京津冀协同发展如何落实?近日,北京市委全会审议通过了北京市关于贯彻《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的意见,首次向社会公布:优化城市空间布局,聚焦通州,加快市行政副中心的建设,2017年取得明显成效;严控新增人口,2020年人口控制目标在2300万以内,中心城区力争疏解15%。

  充满机遇和挑战的“大考”

  京津冀地域面积21.6万平方公里、人口1.1亿,地缘相接、人缘相亲,是中国经济最具活力、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吸纳人口最多的地区之一,是拉动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作为享誉世界的历史名城,经过一个多甲子的发展,北京成为一个现代化的国际大都市。但如今,人口资源环境压力越来越大,交通拥堵、大气污染等难题日益突出,北京患上了“大城市病”。城市历次规划确定的1000万、1250万、1800万等人口控制目标屡屡被突破,一些美好的规划设想也难以实现。

  当前,北京的人口资源环境矛盾和“大城市病”问题,已经成为老百姓的高度关切,也成为北京管理层不能释怀的最大焦虑。治理北京“大城市病”,优化提升首都作为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的核心功能,必须以疏解非首都功能为先导和突破口。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时的重要讲话和《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深刻阐述了在新时期建设什么样的首都、怎样建设首都的重大课题,为北京发展指明了方向。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书记郭金龙表示: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场重大深刻的改革,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利益关系复杂,缺乏现成经验,必然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攻坚克难过程,也是一场充满机遇和挑战的“大考”。有效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是实现北京可持续发展、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的根本出路。

  “控”“疏”双管齐下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项重大国家战略,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关键环节和重中之重。北京必须发挥好辐射带动作用,推动首都的科技、产业、文化及公共服务资源延伸到周边地区,实现优势互补、良性互动。

  如何疏解?郭金龙表示,严格控制增量,有序疏解存量,加强人口调控,坚持市场与政府两手用力,坚持疏解与提升同步推进;立足于资源环境承载力,强化约束,守住底线。聚焦推进交通一体化发展、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动产业升级转移等重点领域,力争率先取得突破。

  “控”的方面,严控新增不符合首都功能的产业,如一般性制造加工业,高耗水农业,大型商品交易市场、区域性物流中心和批发市场;严控新增教育医疗机构和规模;严控新增行政性、事业性机构和企业总部。

  “疏”的方面,坚持退出高消耗产业,到2017年,调整退出1200家污染企业;推进服装、小商品、建材等区域性专业市场迁出;推动教育、医疗等优质资源通过对口支援、共建共管、联合办学办院、整体搬迁等方式向京外发展;疏解部分行政、事业服务机构和企业总部。

  人口疏解是非首都功能疏解的核心。规划纲要中明确规定:2020年北京的人口控制目标为2300万,城六区力争下降15%左右。据统计,2014年末,北京常住人口是2051万人。在未来的5年内,北京还有150万人的增长空间,平均下来每年增长不到25万人,任务重,压力大。

  海淀区区委书记崔述强表示,创新驱动发展是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根本动力。在疏解非首都功能时,海淀找准功能定位,聚焦中关村核心区、科技创新驱动、三山五园历史文化景区建设等,建设全国科技创新高地,打造中国自主创新的重要源头和原始创新的主要策源地,为全面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作出贡献。

  通州未来大有可为

  通州区,距离天安门广场只有20公里,是北京唯一与天津、河北都接壤的行政区,自古就是京东交通要道,有着“九重肘腋之上流,六国咽喉之雄镇”的美誉。

  2005年新修编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中,就提出加快建设11个新城,重点发展通州、顺义、亦庄3个新城。2012年,北京首次提出,将通州打造成为城市副中心。在2013年、2014年的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中,都明确要求加快通州城市副中心的建设。北京市规划委相关负责人表示,通州建行政副中心,绝不是大规模的“造城行动”,而是发挥两大作用,一是疏解中心城区人口和功能,二是带动区域发展。无疑,通州行政副中心的确立和规划建设,是北京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破解首都“大城市病”、实现功能疏解的关键举措。

  作为行政副中心,通州的交通是老百姓最关心的切身问题。现在开通的京通快速路、朝阳路、朝阳北路、八通轻轨、地铁6号线、7号线和两广路延长线等,已将通州和北京市区连为一体;而京通快速路、京津塘、京哈、京沈高速、通顺路、京承铁路、京秦电气化铁路等,则将京津冀连在了一起。

  北京市交通委主任周正宇表示,未来通州还将规划建设10余条轨道交通线路,通州有望成为北京轨道交通网络最密集的新城,北京地铁有望直通河北省的燕郊、固安、涿州,形成京津冀一小时生活圈。

  目前通州区正加紧道路交通、能源供给、环境保护、现代通信、公共服务等五大体系的基础设施建设。通州区委书记杨斌表示,通州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和北京建设和谐宜居之都中,承担着重大责任和光荣使命。通州要乘势而上,全力推动建设好北京市行政副中心。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盘子里,进一步谋划好通州建设全局,以更高标准全力推进通州城市建设发展,全面提升城市建设和管理水平,为北京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贡献力量。

编辑:zhaoai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

京津冀城市群:互联互通深度融合

  以北京、天津为中心引领京津冀城市群发展,带动环渤海地区协同发展。【详细】

黄群慧:雄安的发展最终要靠内生动力

  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的疏解,是雄安新区设立的一个主要考量。这意味着雄安的产业发展路径,将不同于传统的自我培育模式。它的产业成长将自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开始,其间不断孕育内生的动力,并最终由市场和自己的创【详细】

在雄安新区感受“未来之城”

  本月1日,雄安新区迎来两周岁生日。《环球时报》记者在雄安探访时发现,随着各种无人车、机器人和5G网络的布局试用,这座备受瞩目的新区科技感十足,【详细】

新媒关注雄安新区两周年:为千年大计打基础

  新媒称,4月1日是雄安新区设立两周年纪念日。与两年前轰轰烈烈的登场相比,如今的雄安新区似乎并不那么引人注目。人们不禁要问:雄安新区怎样了?【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