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西溪湿地认知与做事并进
首页 |
Home
 园林新闻 |
News
 规划设计 |
Planning & Design
 工程 |
Garden Engineering
 植物 |
Landscape Plant
 科技 |
Science & Technology
 教育 |
Education
 法制 |
Legal System
 风景名胜 |
Famous Scenery
 园林城市 |
Garden City
 世界园林 
World Garden
风景园林师 |
Landscape Architects
 园林论文 |
Papers
 园林图库 |
Photo
 人才 |
Job & Recruitment
 园林市场 |
Business
 图书频道 |
Publications
 园林论坛 |
Forum
 网址导航
Navigation
首页名胜经验交流  rss订阅
      高级搜索 
保护西溪湿地认知与做事并进
日期:2008-04-14     来源:杭州网     作者:   我要评论()



【中心思想】  
  杭州的执政者是基于对西溪湿地价值的深刻认识采取保护措施的,也是在西溪湿地特有的生态文化基础上努力做到科学决策的。西溪湿地教育城市人如何去做一个恰当的城市人,相信中国的每一个城市都有一部大大的“生态经”可以如此教育人。杭州的其他生态资源,中国所有城市的生态资 
  源,如果能从西溪湿地这个标本中受到点影响,或许继续存在的可能性会大一些。  
  中国正处于高速城市化的过程中,其中最为核心的问题之一是城市生态。西溪湿地演化发展的历史是中国城市生态资源存在方式的缩影或标本。杭州将最后残存的西溪湿地保留下来了,也因此多了一道美丽风景、多了一线生机、多了一层文化意蕴。  
  【课堂速写】  
  西溪湿地守望者 古来名宿知多少  
  历史上,东苕溪流域每年都会酿成洪水大患,百姓一直为这种“急患急除”的灾害所困扰,西溪湿地一带更是难留人迹。历史上的“南湖三贤”,为平定水患而殚精竭虑,影响千秋万代——  
  陈浑,字子厚,浙江桐庐人,汉熹平元年(172)任余杭县令。他亲度地形,于第二年在县城西南筑塘围湖。在东苕溪筑“横塘”,即最早的西险大塘。沿溪凿上南湖,依山凿下南湖,湖面6000余亩,统称南湖。陈浑修水利工程以后,可对东苕溪进行有效的行洪分洪防洪,使其危害程度大大降低。西溪湿地因此渐渐有了可居性,还惠及余杭、钱塘两县属东苕溪流域的大部分地区。古时陈浑被尊为杭州的土地神,后唐长兴三年(932),陈浑被钱元瓘追封为太平灵卫王。  
  归珧,唐宝历元年(825年)任余杭县令。当时南湖湮塞严重,归珧循陈浑所开南湖旧迹,浚湖修堤,恢复蓄泄之利。又于东苕溪之北开辟北湖,塘高1丈,周围60里,蓄泄调节中苕溪、北苕溪水,受益田地1000余顷。因为县北一带常有洪水淹害行旅,归珧又取开湖之土筑西北甬道百余里。人称“归长官塘”。  
  杨时(1053-1135),字中立,号龟山,福建将乐人,宋熙宁九年(1076)进士。为当时著名的理学家,“程门立雪”就是说他40岁时候的事。崇宁五年(1106年)任余杭县令。蔡京葬母于南湖之侧,按方士的说法,欲浚南湖潴水,以壮形胜。杨时不畏权势,竭力阻之,蔡京才停止这个打算。萧山的湘湖也是杨时所修。  
  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知县陈梦麒增广为祀陈浑、归珧、杨时的三贤祠。  
  更多的守望者则为西溪湿地的文化建树作出诸多努力。他们均以西溪湿地为直接的著述对象,给予特别的情感关照和人文关怀,有的还直接捐资参与西溪湿地的保护和建设。西溪湿地的形成,赖有他们的特殊贡献。比如洪氏家族——  
  以南宋洪皓在杭州始传的洪氏家族,于宋、明、清三代出过许多重要人物。其中包括南宋的洪皓、洪适、洪遵、洪迈父子,明代的洪钟、洪澄、洪瞻祖、洪楩、洪吉臣、洪吉晖、洪吉符祖孙,清代的洪昇,等等。南宋洪皓始自江西迁居杭州,元末明初,洪钟曾祖父洪荣甫始迁西溪湿地内的五常街道五常村洪家埭。  
  洪氏一门多有文化上的建树,对杭州文化特别是西溪湿地文化的形成影响甚大。洪皓是著名的史学家和诗人。洪适工文词,又是刻书家。洪遵是著名的钱币学家,对医学也有研究。洪迈一生著述极为繁富,著有《容斋随笔》、《野处类稿》、《容斋诗话》等,其中《容斋随笔》是一部广涉历史、文学、哲学、艺术等方面的随笔集,多受推崇。洪钟一生勤奋好读,辞官后筑两峰书院于西湖涌金门之南,教授子女及贫困子弟读书。洪瞻祖所著《西溪旧志》是最早的西溪湿地乡土志。洪楩是明代著名的出版家,他校刊的《清平山堂话本》是现存刊印最早的宋元明话本集,也是研究中国话本最可靠的资料之一。洪吉臣、洪吉晖、洪吉符三兄弟以诗文名于世,时有“城西有三洪,英英文字雄”之誉。洪昇是清初著名的戏曲家,与孔尚任齐名,世称“南洪北孔”。一生创作戏曲作品40余种,《长生殿》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作品,在中国戏曲史上具有极高的地位,可谓压卷之作。  
  西溪湿地的保护和历史反思  
  西溪湿地是杭州市内残剩的城市湿地,尽管其规模已从600平方公里缩减为约20平方公里,但类似的城市湿地在全国乃至世界各城市中保存下来的并不多见。查考中外城市史,像西溪湿地这样的城市湿地曾经在许多城市存在过,但它们中的大多数命运还不如西溪湿地。至今许多城市还在继续侵占、滥用城市生态资源,使城市环境质量不断滑坡,城市病日益加重。  
  杭州市总结城市发展中的经验教训,自21世纪初起启动了西溪湿地保护计划。2003年开始了建设西溪国家湿地公园的前期工作,2004年9月正式启动。2005年2月2日,西溪国家湿地公园被列为中国首个国家级城市湿地公园试点项目。5月1日,西溪国家湿地公园第一期景区对公众开放。2007年10月第二期景区建成开放,今年10月第三期景区将开放。在中国的城市化和文化建设的层面上,像西溪湿地这样的问题特别值得研究和反思。  
  中国的城市化未必以极大牺牲城市生态为代价——过去,杭州的工业化、城市化造成西溪湿地、西湖、京杭大运河、钱塘江等水系的污染,某种程度上可以理解为难以避免。但是否必须以大量填塞西溪湿地为代价呢?从近几十年杭州城市拓展的情况看,西溪湿地并非必须作出牺牲,完全可能被绕开。杭州市新一轮城市规划提出网络化和组团式发展模式。如果这样的规划能在20年以前实施,西溪湿地的生态环境可以整体性保留下来。  
  城市化应当注意功利节制——西溪湿地被杭州人誉称为“天堂绿肾”,是生物多样性的富集地区和充满活力的生物圈系统,有着巨大的城市生态功能。良渚文化先民的生产生活与西溪湿地是共生的,他们像对待自己的生活伴侣或亲人那样对待这份自然遗产。传说宋高宗由建康(今江苏南京)逃往西溪湿地,留下深刻印象,后拟在西溪湿地一带建皇宫,最终虽未付诸实施,但却留下了“西溪且留下”的遗训。这一遗训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曾是保护和开发西溪湿地、建设西溪湿地文化的基本宗旨。  
  城市生态文化是城市赖以生存发展的精魂——城市的原生或次生生态环境都是可以添加文化元素的。历代官宦文人在西溪湿地构筑了大量文化设施,创作了数量宏大的文学艺术作品,使西溪湿地成为一部文化大书。西溪湿地所形成的地域文化自有个性,与西湖文化相异,又是其必要补充,也为杭州的历史文脉所系。西溪湿地在长期的演化发展中,也形成了生态保护的历史传统和生态保护文化,这些是城市更为本质的精神存在。城市生态文化是城市人长期亲经城市问题时总结出来的十分宝贵的历史经验,城市扩容规模的确定、扩容方式以及所有添加物的取舍,都应当以这种城市生态文化为度量标准。  
  城市应当遵循生态演替规律实现再生——城市湿地是有机的活性地质生命机体,其存在方式不同于建筑群、人工园林或单一的天然湖泊、生态林等等。近20年来,国际上已逐步用生态工程取代环境工程。而城市本身是一个宠大的生态系统,是一个较湿地系统更为复杂的生命有机体,同样应当遵循生态演替规律来进行发展和再生。城市生命体的存在方式不像自然生态系统那样简单,但它首先是以城市生态系统为存在基础的,所以它应当首先在生态工程学方面交得了卷。  
  城市生态保护必须规划在先和实行依法管理——杭州按照“生态优先、最小干预、修旧如旧、注重文化、以民为本、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先后就西湖、良渚遗址、西溪湿地等自然文化遗产编制保护规划、制定保护管理条例,但很大程度上做的是事后补救的工作,对已造成的重大损失许多已不可弥补。目前全国各级地方政府都在做城乡规划,应当吸取过去的教训,摈弃短视的功利目标,切实以“生态优先”原则编制科学的城市生态保护规划、城市规划,并制定必要的管理办法。 
【 已有位对此新闻感兴趣的网友发表了看法  点击查看
阅读: 次   录入:jojo评论 】 【 推荐 】 【 打印

中国风景园林网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音频、视频)特供中国风景园林网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菊花栏目
已有位对此新闻感兴趣的网友发表了看法
参与讨论:字数 姓名:

  • 请自觉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相关法律法规
  • 本站所有评论只代表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 本站有权保留或删除网友评论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网友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热点推荐
企业服务
COPY RIGHT RESERVED 2007 - 2008 中国风景园林网 WWW.CHL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