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赵都市报:城市规划应有当地人参与
首页 |
Home
 园林新闻 |
News
 规划设计 |
Planning & Design
 工程 |
Garden Engineering
 植物 |
Landscape Plant
 科技 |
Science & Technology
 教育 |
Education
 法制 |
Legal System
 风景名胜 |
Famous Scenery
 园林城市 |
Garden City
 世界园林 
World Garden
风景园林师 |
Landscape Architects
 园林论文 |
Papers
 园林图库 |
Photo
 人才 |
Job & Recruitment
 园林市场 |
Business
 图书频道 |
Publications
 园林论坛 |
Forum
 网址导航
Navigation
首页规划设计频道规划设计动态  rss订阅
      高级搜索 
燕赵都市报:城市规划应有当地人参与
日期:2008-05-27     来源:燕赵都市报     作者:记者 刘丽普 王军伍   我要评论()



76岁的赵振中,曾经被吴良镛称为“出土文物”,从唐山市规划局副局长的位置上退下来15年了,干瘦的身躯十分硬朗。5月26日中午,1976年唐山大地震时唐山市城建局规划科科长、唐山市建设指挥部规划组组长赵振中与记者回忆了那段难忘的记忆。他希望震后唐山规划、建设方面的经验和教训,能够给汶川以启示和借鉴。赵振中强调地震是残酷的,但从城市规划和建设角度来说,也是一个机会,让城市所有弊端都可以在重建中得到弥补。

1 当地人参与城市规划可以做到事半功倍

■记者:唐山地震过去32年了,唐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作为地震的亲历者和城市规划建设的参与者,您有何体会?

■赵振中:1976年7月28日唐山大地震时,我是城建局规划科副科长,与单位另一位同志正在承德开会。29日下午3时回来一看,整个城市都放倒了,立着的只有树根和电线杆,好在妻子和两个孩子都没有生命危险,只受了点儿伤。

30日,我到单位报到后,正在从废墟内挖找生活用具时,被通知赶快到飞机场,国家建委派出的规划方面的专家已经到了,有国家建委周干峙、上海规划局的孙平,还有沈阳规划局的……

在没有任何数据可参考的情况下,我从倒塌的办公室里挖出了一张1:25000的地图,震后唐山城市建设的规划工作就在这张破旧的地图上展开了。经过专家组两个月的研究、分析,唐山新城的规划完成了。

这个规划之所以这么短的时间内能完成,大家普遍认为与有熟悉唐山城市状况的人参与有关,少走了很多弯路。因为城市规划具有很强的地域性,所以,我建议,在汶川的灾后城市建设规划中,需要由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对口支援,同时一定要有当地人的参与,可以做到事半功倍。

2 唐山震后建房经历了4个阶段

■记者:不用说,您肯定十分关注四川汶川大地震。现在,灾后重建工作已提上日程,各省援建的简易房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三个月内将建150万套,唐山当时是怎样一个状况,在这方面您有什么建议吗?

■赵振中:时代不一样了,很多情况都不一样,汶川与唐山的地域状况也有很大的不同。

那时候还是计划经济,所有物资都是国家统一调拨。

唐山市民的住房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光简易房就搭建了三次。第一次,就是震后用竹竿和塑料布搭建起来的,其功能仅在于防风避雨。第二次,垒1米来高的砖墙后,用竹竿或木头挑起来,在顶部加塑料布、油毡等。前两次,主要是自发建设的,也有部队帮助老百姓建的。第三次,是入冬时,由国家组织的用砖墙、泥巴和石棉瓦等建起来,其功能是“御寒保暖”。这些房子基本上都是在废墟上建的,每家20平方米,室内有火炕,水管和厕所都是多家住户共用的,到天冷时,40万户居民都住进了这样的“简易房”。住户们在这样的简易房里普遍住了三四年,我家1984年才搬进正式的住房里。

唐山的第一生活小区“河北一号”是1979年才开始建设的,墙体内部混凝土浇筑、外面挂板,抗震性能很好。1986年唐山抗震10周年时,唐山40多万住户全部告别“防震棚”,搬进了正式的住房内。

现在,汶川震后灾区都是用临时帐篷,在建简易房使用的材料与以前也不同了,不用时可以拆卸重复利用。但是,不管两地的具体条件有多少差别,对震后的建筑尽早进行鉴定。损毁严重的拆除,损毁不严重的,进行科学施工加固,灾区重建也要尽早规划,越快越好。

3 城市规划应有利生产方便生活

■记者:唐山市的住房,灾后重建过程中遵循了怎样一个原则?

■赵振中:当时在城市住房规划方面遵循的原则就是:有利生产、方面生活。

重建工作一开始也存在一些争论:是在原地建,还是选个地方再建?但从后来的具体工作中看,大家实际上没有什么分歧,唐山是个工矿城市,与资源有关,离不开开滦煤矿;同时,也离不开钢铁工业、陶瓷工业,有这些工业在,当然也离不开电厂。如果将这些企业留下,加上职工家属及其附属设施,也是一个小城。所以,另外选址建新城的可能性不大。随后,规划丰润新区,依托丰润县城,发展工业与建设住宅区。

由于那时候是计划经济,在房屋的建设上,大多数是40平方米左右的房屋,包括独立的厨房、卫生间、一个阳台,以五层楼房为主。

在生活小区的设计规划上,要求服务设施配套,唐山市由此成为国内按照生活小区建设而配套的城市。一个小区1万人左右,要配套小学、幼儿园、粮店、菜店、绿地等;4万人一个生活区,包括三四个小区,需要配套中学、办事处、公安派出所、医院、区级公园等;每个小区都是主次干道包围起来,交通便利。

这一点,对于国家来说,也是一个很大变化。当时,国内的规划工作已停止多年了,唐山震后重建是文革后第一个规划工程。

另外,唐山新城建筑抗震设防力度定为八度。城市交通、供水、供电、通讯、建筑结构等方面,都充分考虑了防灾能力的提高,如增加城市出口,采取多水源环形供水方式,采用多电源环形供电方式,有线、无线通讯相结合,机房分建等。

4 临时住房应避开正式建房用地

■记者:结合唐山震后住房建设方面的情况,您对汶川在此方面的建设有什么具体的建议吗?

■赵振中:临时性住房一定要避开正式建房用地。记得唐山当年的“简易房”几乎全部是在废墟上建设的,建设正式住房时需要腾挪,很费周折。

不知汶川涉及到地震的县市能否统一规划,规划成一个区域经济的经济体?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唐山市毕竟是一个城市的整体规划,至于农村灾后重建该怎样建,是一个新问题,是否可以按着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规划?

5 下大力量抓住灾后重建这个机会

■记者:经过30多年的建设,唐山这个几乎从地图上消失的城市,变成了一个美丽的园林城市。在城市规划方面,您认为哪些经验对汶川有借鉴意义?

■赵振中:唐山大地震是一件很残酷的事情,24万人付出了生命的代价,16万多人受伤。但是,唐山大地震对这个城市规划设计来说,也是一个机会。震前,唐山市存在着许多不合理的状况。比如,城市污染厉害,工矿企业与居民住宅混杂交错,缺乏合理的功能分区;道路交通不畅,市内道路狭窄、弯曲,加上京山铁路和工矿企业的专用铁路横穿市区,经常造成车辆堵塞;压煤严重,约有数亿吨煤被压在工厂、住宅及京山铁路之下不能开采等。这些都影响着生产发展和居民生活,也限制了城市的进一步发展。

唐山地震后规划避开了震前所有的弊端,对原唐山市的行政区划重新进行了调整,划分为市区、东矿区、丰润工业区、风景区四部分。这样,城市布局更为合理,生活区内没有了工厂,居民生活更舒适、方便。

所以,我认为,汶川震后重建也会或多或少的涉及到相似的问题,应该抓住灾后重建这个机会,避开城市的震前的弊端,更为合理地规划设计。

讲述

唐山地震亲历者讲述简易棚生活

唐山市赵庄小区闻洪章(63岁)

1976年我家住在小山那一带,地震后那片的房子基本上都塌了,丝毫看不出昔日的繁华。我当时住在老公安局的宿舍楼里,楼的后半部分没塌,还能住人,但我住在前面,没地方住。救援几天后,天开始下雨,周围的人纷纷想办法搭建简易房。我就着门前的存车棚,搭上块油毡就入住了。房子不到9平方米,住我们一家四口。平时,我去附近的自来水公司水库挑水吃,粮食基本靠发放。住到当年的11月份,我们搬进了政府盖的草房里。那时条件就好多了,不光有水,还有了电。在草房又住了5年,我所在的单位开滦矿务局给分了公房,我们终于有了一个新家。

那时的条件比不了现在,什么都缺,但大家没有哭嚎的,而是积极想办法生活。那时候的人们很团结,社会上讲究的也是自力更生的作风,所以天灾过后,大家考虑最多的就是让幸存的人如何生存下去。

(本报记者代晴)

档案

遍地简易房,砖头压油毡

唐山大地震后,在唐山市流传着这样一首歌谣:“登上凤凰山,低头看唐山,遍地简易房,砖头压油毡。”歌谣比较形象地说出了简易城市灾区群众住房的基本特征。

所谓简易城市,是在震后灾区生活与生产条件比较困难的条件下,为了确保灾区群众有吃、穿、住等最基本的生活环境,初步形成城市机能而建设的一种临时性的、过渡性的城市。

在扒救埋压在废墟中群众的工作基本结束后,为了形成最简易的居住条件,灾区群众从废墟中捡来木杆、席子、油毡、塑料布、砖头、石块和其他可以利用的建筑物品,搭建临时窝棚。震后还搭建了一些帐篷。

由于窝棚和帐篷的居住条件十分简陋,难以御寒越冬。为此,1976年8月6日,河北省唐山抗震救灾指挥部召开了建房会议,决定组建建房组,在唐山市区开始兴建简易房。提出了“发动群众,依靠群众,自力更生,就地取材,因陋就简,逐步完善”的建房方针,并要求简易房具有防震、防雨、防风、防火、防寒等功能。

唐山市震区简易房的建设是在许多省、市、自治区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大力支援下完成的。截至1976年10月,各地支援的物资有木杆1038万根,油毡90多万卷,苇席138万件,草袋100万条,苇子2000吨。在兴建简易房期间,中国人民解放军每天投入6万多兵力,不怕疲劳,连续作战,成为建简易房的中坚力量。

唐山市区的各大型厂矿企业各自修建办公用房。并抽出部分职工与中国人民解放军、街道居民组成“三结合”建房队,共同建设简易房。各区、街道办事处和居委会也组织所辖地域内的居民参加建房。参加建房者每天大约有10万人。到地震当年年底,市区内共建简易房40余万间,满足了群众入住的需要。

(资料来源:河北省地震工程研究中心)

【 已有位对此新闻感兴趣的网友发表了看法  点击查看
阅读: 次   录入:jojo评论 】 【 推荐 】 【 打印

中国风景园林网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音频、视频)特供中国风景园林网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已有位对此新闻感兴趣的网友发表了看法
参与讨论:字数 姓名:

  • 请自觉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相关法律法规
  • 本站所有评论只代表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 本站有权保留或删除网友评论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网友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热点推荐
企业服务
COPY RIGHT RESERVED 2007 - 2008 中国风景园林网 WWW.CHL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