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规划设计频道 → 作品交流 → 单位绿化 |
|
平和中的张力—南京徐庄软件园中心景区景观设计(组图)
日期:2008-08-13 来源:土人景观 作者: 我要评论()
1 项目概况 南京徐庄软件园位于风景秀丽、空气清新的紫金山东侧——南京仙林新市区,毗临钟山国际高尔夫球场,北至宁镇公路312国道,南靠仙林大道,西依绕城公路,东接仙林大学城。总面积292.5公顷,规划城市建设用地287.05公顷。软件园中心景区位于整个软件园的核心位置,是由水体及围绕水体的滨水岸线、人工湿地和狮子山组成的公共休闲空间。 2 基地特征 中心景区基址由狮子山、王庄水库及山水之间的连绵地带组成,植被良好,景观相对比较单一,基地内自然水体较多,水边自然生长的湿生植物茂密。沿水库岸线均可见紫金山山体,空间视线通畅。基地地处东郊景区与仙林大学城之间,历史文化氛围浓厚,文化底蕴深厚。 3 文脉解析 不同的地域、文化和时代,会有不同的景观,而任何一种景观都深刻反映出人们的自然观念和生存状态。文化的差异导致了完全不同的景观的产生,每一种又都蕴涵着独特的内涵,在内涵的核心层面上,又如血缘关系一样跳动或凸显着最基本的文化观念。 3.1 南京六朝古都历史文化底蕴 南京为我国六大古都之一,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南京所处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悠久的历史文化,长期的城市建设,形成了南京山水城林交融、古今文化荟萃、园林环境、宜人空间尺度特色的景观环境。 3.2 IT产业与创新环境 曾任英特尔公司高级副总裁的虞有澄先生在《开创数字化未来》一书中表达过这样的观点:“英特尔所以能够成功,其要素之一,在于能够时时刻刻求新求变,在公司各个方面不断有全新想法涌现。这种特质,对那些发展快的公司都是至关重要的。[1]”事实也确实如此,最新的研究证明:美国硅谷之所以能始终处于世界信息产业发展的前沿,除了拥有大量高科技人才、雄厚的资金支持和先进的基础设施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形成了硅谷自身特定的企业文化。这种文化即存在于企业的创新机制中,也存在于学习、交流和生活休憩的环境之中。 3.3 中国园林风格文化特征 中国园林是中国建筑中综合性最强的一种类型,它与中国的山水画、风水、诗歌有着最直接的渊源关系。在深层的文化心理层面上,它又渗透了中国儒、释、道、禅的超脱的宁静的意味。朴素、自然、意境是中国园林的主要文化特征。但中国园林总体上又是相对封闭的,节奏是悠闲的,意境是深邃玄远的。 3.4 西方现代园林文化特征 现代主义园林设计把人性化的多种因素分析作为形式选择的基础;现代主义园林设计强调“人造”的环境;现代主义园林设计以开放平面取代线性序列;现代主义园林设计反对装饰;现代主义园林设计注重大尺度范围的设计。 4 问题与挑战 徐庄软件园是一个现代化的高科技产业园区,但同时又与南京这座有着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古都的文化基质发生关联,设计必须对软件园中心景区的景观基调做出全新的思考,在传统和现代之间寻找支点。中国传统的造园理论和实践显然在形式上已经不能适用于大面积公共空间的景观设计,而西方现代设计理论在文化上又与古都文脉存在严重的割裂。 5 解决之道 在软件园中心景区的设计中,在综合分析了项目自身的地域特征和行业特点,在总体设计意向和手法上,我们认为,必须对之后项目本身有深刻内在关联的文脉层面的文化特征,予以适度的保留和延续,在意向层面上消融与弱化相互冲突及难以统一的表层特征。用隐喻的后现代手法,凸现出简约与沉稳的景观基调,在现实与历史文脉之间,不是像西方设计师设计央视大楼那样,采用“割断”的手法,而是持融汇交合的手法。 5.1. 设计内容 5.1.1总体构思 综合分析了在中心景区设计中所要必须考虑的文脉因素后,根据功能要求和地形特点,我们对总体布局做了系统性的构思。整个中心景区的景观构架概括为:一山,一水,两通道道。 5.1.2交通规划 软件园中心景区的交通系统由道路、停车场与休憩场地三部分构成。道路分三级,一级为中心景区与外界联系的城市干道,包括1号路、3号路和内环路等三条东西向道路;二级道路为中心景区内部主要联系通道,两条道路顺中央湿地两岸蜿蜒而上,连接了南北两条城市干道,二级道路为人车混行系统,主要满足湿地观光与后勤服务的需要;三级道路为步行系统,综合功能与美学的需要,构图中使用了刚健的折线和柔和的圆曲线两种表现形式,折线由南部入口开始,或穿越湿地,或滨水前行,简洁而干净,直到狮子山下,然后穿过内环路,顺山势曲曲折折上下,最后从狮子山西部入口汇入 路,停车场位于南部入口不远处,以满足功能为原则。 5.1.3水体设计 利用现状水系,将原有王庄水库和软件园南侧的排洪河道相连接,构建中心区景观。人行步道沿水岸线布置,根据功能的不同,不断变换着景观语言,入口,广场,木栈道,桥,踏步,平台,滚水坝交替出现。水既是联系不同功能板块的纽带,又是景观视线的汇集点。 5.1.4绿化设计 在景区绿化设计中,总体格局分为四个板块:狮子山原始生态林区;以香樟为主调树种的疏林草地景观;结合硬质场地以榉树为主调树种的广场树阵景观;沿生态自然岸线围绕湿地、溪谷以垂柳为基调的多树种景观。四个绿化板块的风格迥异,但又相互穿插渗透,既形成视觉及空间感受的巨大反差,又在对比中相互依存共同营造平和而又极具张力的环境。 5.1.5材质选择 硬质材料,主要是石材、钢材和玻璃的运用:一是地面铺装和竖向园建;二是桥体、护拦和廊亭;三是相关设施。软质材料,主要是植物的运用,见本文5.1.4;中性材料,主要是木质材质的运用,如平台、木栈道、座凳的坐板,以增加空间的亲和性;动感的材料,如滚水、喷泉。 任何一种景观风格的营造,最终都要依赖于基本的物质层面的材质来体现。在本设计中,为凸显出中心景区简约与沉稳的景观基调,综合运用硬质、软质及中性的材料,静态的和动态的材料,以表达特定的视觉及心理感受。根据场地的不同,设计师对材质的规格、尺度、色泽、肌理及交接方式反复推敲,使材料语言准确融入环境语境。 5.1.6基调控制 从宏观层面上,气候、时间、光照、水文、生态等,都是基调控制中要予以思考的内容,每一个设计中的元素都要与场地中特有的既定条件发生关联。每个层面,每一种元素,都有多种选择,但在特定的项目中,设计师就必须在多种选择之中,去找到那隐含在混沌中的逻辑性和唯一性。 从总体的板块划分,到具体场地的构思,无论是从体量、型感、色彩和肌理,在设计中,设计师始终对整个方案保持着有效的控制。既从大的空间尺度的转换、融合、咬合、并置中考虑到视觉及空间心理的感受,也在人性化的微观尺度上充分考虑到人在其中可以直接使用、凭借和触摸的细部感受。 5.2. 设计手法 5.2.1通道 中心景区以山与水为基面,而以人工化的硬质通道消融原有的纯自然化的形态。各种功能不同的通道,根据区段位置的不同,运用开敞、收缩、高低、错落、遮挡、拓展各种空间处理手法,把各种微妙的张力融合在自然山水之间。而尺度与材质的不同,形感的简约中的变化,又使人在寄情于青山绿水的同时,感受到现代知识经济时代的具有理性特征的有节奏的明快的空间体验。 5.2.2边界 各种不同基面的并置和交汇,产生了各种不同的界面,而这种界面的处理往往是验证一个设计师驾御微观尺度的临界点。中国古代的画论曾经有这样的描述:运用之妙,存乎一心。真正精妙的设计有时往往不是处在显山露水的视觉焦点,而是蕴涵在不经意之中。在中心景区各种界面的设计中,设计师对其倾注了极端的热诚,一次又一次的构思,然后又一次又一次的否定。在反反复复的推敲的过程中,原有的兴奋点,似乎全部都逐渐消失,一切都消融在沉稳平和的基调中。 5.2.3挡土墙 挡土墙在景区中是使用频率很高的一种语言,在设计中,全部以直线的形式构成,高底错落,疏密有致。从功能层面它起到防止土坡下滑的作用,在特定的场合,它又是一种具有指向性的导引。在构图中,没有任何一条线(挡土墙)没有来由,像是某钟道路或场地的延续,又像是水体或绿化中蕴涵的力在硬质场地中的切入。 5.2.4构筑物 一条笔直的人行路,从挡水坝下的半岛起始,跨越星光大道,切入休闲广场,然后伸向水中,连接住漂浮在水面上的一个平台。在路与休闲广场的中心部位,设计了一个由深灰色钢架和绿色悬挂玻璃组合的廊亭。玻璃廊亭平行与直线的路轴,与倾斜的草坡上的现代雕塑遥相互应,共同朝向湖水。廊亭悬挂的玻璃呈均衡布置,视线通透,造型简洁,与周边的树阵、铺装、碎石、草坡协调有致,又个性鲜明,在平和中透出一种内敛的张力。 5.2.5滚水坝设计 水坝的构思侧重考虑两个重点,一是丰水期与枯水期的景观效果;二是坝体与周边景观的协调,坝体设计成人行步道,在滚水区段,不设栏杆,让步道低于上水位,既满足了人们亲水戏水的要求,也使总体景观格调更加趋向简约;而在溪谷跌水区段,专门设计精致金属栏杆,既保征了人们观水的安全性,也使其与自然坡地岸线形成对比,更有情趣与变化,在游人可以驻留的六米宽的区域内,可以看到清澈的水底,好象是路上散落的键盘形座凳的延伸,在这里,设计师设计了一条条未雕琢的石块,它们忽而插入路的边缘,忽而顺坝体的斜坡而下,甚至犹如水中的游鱼,游累了,懒懒散散的贴在水中,既规范着水的泛滥,也承受着水的冲刷。向游人昭示着宁静的惬意。 5.2.6栏杆 栏杆虽小,却也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在中心区的设计中,对这一景观元素的运用,遵循了两个原则:第一.在滨水或有高差的边界,能够可以不设置栏杆的地方就尽量不设,在必须设置的地方,给予精简和洗练的表现,使其既有简约的个性,又保持沉稳的基调 5.2.7照明 照明总体布局以交通路线为主脉,沿道路形成线性效果。在各个交通节点上,结合特定场地的规划和景观元素,如坐凳、挡墙、树池、踏步、草坪、小桥、流水、驳岸等,对灯光的设计用极其巧妙的手法,对灯光表现的潜力充分挖掘,力求在平和中适度的彰显其精彩,突出IT文化的理性、流畅、精密特点,灯具造型干净、洗练,色泽沉稳,材质高贵,工艺精致。 5.3公共艺术 5.3.1 景区入口主题雕塑设计 进入景区入口广场,一眼就能看到安置在倾斜的草坡上的现代雕塑,流畅的造型,动感的气势,明快的色彩。它是一个正园环的构成,但又不是封闭的,是开放的。它承载了计算机核心技术的接口概念,隐喻着人与自然,技术与社会,天与大地,现代与传统的传承和创新。 5.3.2 IT文化广场企业标识设计 在桥与观水平台的端点,从行人步行通过的路上,树荫下,碎石树池中,草坡上,像雨后春笋般忽然长出金属质感的有企业标识的线形的流畅的若干形体,像是被天外来客UFO遗忘下的战士,又像是某种正在孕育生长过程中的生命,更让人联想起计算机自身内部运作时关键性的数据线接口。在这里,它们像是在从脚下的六朝古都的大地上吸取着中华五千年的智慧,又像是在承接着来自天地间大自然的精华和未来的启迪。 5.3.3 休闲广场环境雕塑设计 在休闲广场的草坡上,像是和墨绿色的玻璃廊亭的某种契合,以两个人字形的现代雕塑矗立在休闲广场的视觉中心,也许是高新科技事业中的密切合作者,也许是生活中彼此眷顾的恋人,或许两者都不是,只是后现代社会中匆匆忙忙行走在大街上的单向度的人,草坡,干净的铺装,墨绿色的玻璃廊亭,别致的坐凳,绿荫,湖水,游人,还有这对永远在行走的人,共同构成语意明晰而又困惑的语境。 5.3.4 星光大道设计 设计师以计算机线路板为总体构成框架,企业标识和灯光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个既简洁又丰富的节点。动感的灯光镶嵌在规整的铺装纹理中,和灯光接点互为补充。设计师充分挖掘了灯光表现的各种潜力,同时又紧密结合景观构思使其相得益彰而不喧宾夺主。坐凳用金属制作,被设计成计算机键盘形状,内藏灯光,与观景水坝中凸起的具有未加工肌理的花岗岩石恰成对比。 6.结语 每一个项目都有其自身的特殊性,这其中包括项目的地域特征、文化背景及历史的积淀,也包括行业特点、时代感和业主的要求。这一切构成了孕育项目核心理念的基面,一个综合的系统,设计师应“像不识字的教徒听《圣经》那样,心怀一片至诚。”[2]去倾听它内在的声音,只有倾听,才能知道该怎样选择,怎样去做。 参考文献: 主要设计人员:李 军、梁小冬、李闽倩、向梓宁、刘中康、宋洁 相关信息: 作者简介:李 军,北京易兰建筑规划设计咨询事务所高级设计师, 主持及其参与设计的部分作品: 中国风景园林网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音频、视频)特供中国风景园林网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热点推荐
企业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