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试点工作方案
首页 |
Home
 园林新闻 |
News
 规划设计 |
Planning & Design
 工程 |
Garden Engineering
 植物 |
Landscape Plant
 科技 |
Science & Technology
 教育 |
Education
 法制 |
Legal System
 风景名胜 |
Famous Scenery
 园林城市 |
Garden City
 世界园林 
World Garden
风景园林师 |
Landscape Architects
 园林论文 |
Papers
 园林图库 |
Photo
 人才 |
Job & Recruitment
 园林市场 |
Business
 图书频道 |
Publications
 园林论坛 |
Forum
 网址导航
Navigation
首页园林城市城市风采国家园林城市(城区)  rss订阅
      高级搜索 
南京市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试点工作方案
日期:2008-08-14     来源:南京市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领导小组办公室     作者:   我要评论()



  南京市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试点工作方案(2007年10月20日)刚刚胜利闭幕的党的十七大,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提出了新的要求。以人为本、关注民生,着力提高城市绿化生态环境质量,建设生态文明,增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承载力,是指导我们城市园林绿化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宏伟目标,加快构建"和谐南京",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叉好又快地推进我币生态园林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坚持以人为本,推进循环经济和节约型园林建设,提升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努力为广大市民创造一个更加优美、舒适、健康、方便的生活居住环境,促进城市经济、社会、环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现结合我布实际,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充分认识创建生态园林城市的重要意义

  作为国家园林城市的高级阶段,生态园林城市是一种以人为本、以自然环境为依托、以资源流动为命脉的经济高效、生态文明、社会和谐的人类居住形式。生态园林城市祟尚生态伦理道德,倡导绿色文明,保护和营造地带性植物群落,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再生能力,保持地域文化特色,在人与自然和谐的基础上,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

  在我布实施"两个率先"战略和贯彻落实市第十二次党代会关于把南京建成"经济发展更具活力、文化特色更加鲜明、人居环境更为优美、社会更加和谐安定的现代化国际性人文绿都"的目标中,创建生态园林城市是这一总体战略的重耍组成部分。创建生态园林城市,就是要充分利用环境生态学原理,规划、建设和管理城市,进一步完善城市绿地系统,有效防治和减少城市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噪声污染和各种废弃物,实施清洁生产,促进城市中人与自然的和谐,使环境更加清洁、安全、优美、舒适。

  创建生态园林城市,是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执政为民"政权建设理念在城市建设工作中的具体体现,是全市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党的"十六大"提出了把"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重要内容。创建生态园林城市不仅是满足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需要,也是落实"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重要举措。全市各级政府要充分认识开展创建生态园林城市工作的重要意义,增强历史责任感和"利为民所谋"的意识,通过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的创建,努力为广大市民创造一个更加优美、舒适、健康、方便的生活居住环境,促进城市经济、社会、环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试点工作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为主线,以营造更加优美、舒适、健康、方便的宜居环境,促进城市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生态园林城市各项创建任务,因地制宜,充分发掘和利用一切资源,通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使南京的城市面貌更美、生态环境更优、人居环境更佳,为实现南京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的把南京建成现代化、国际性人文绿都夯实城市绿化生态基础。

  (二)总体目标

  坚持以人为本,以科学规划为先导,以绿化生态为主线,全面推进我市生态园林城市的建设和发展,推进循环经济和节约型园林建设,整体提升城市生态环境质量,不断增强城市发展的软实力。从现在起,用一年的时间,即到2008年,全面达到旧家生态园林城市"的标准,成为全国首批旧家生态园林城市"。

  (三)分类目标

  1、应用生态学与系统学原理规划建设城市,城市发展与布局结构科学合理,形成与区域生态系统相协调的城市发展形态和城乡一体的城镇发展体系。

  2、城市与区域协调发展,市域生态环境良好,形成完整的城市绿地系统,生物多样性丰富,大气环境、水系环境良好,各类生态资源得到有效保护。

  3、城市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和谐融合,城市历史文化与自然遗产得到有效保护和传承,古都南京独特的人文景观、自然景观更加凸显。

  4、城市各项基础设施完善,运行高效、低耗、稳定、持续,便民利民。

  5、城市生活环境优良,功能显著,满足市民日益增长的健康、文化、体育、娱乐、休闲的需要;大力推进循环经济,实施节约型园林绿化,在城市园林绿化规划设计、树种选择、绿化模式创新、施工建设和日常养护管理等各个环节,采取各种措施,最大限度地节约各种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

  6、模范地执行国家和省、市有关城市规划、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生态环境和生活环境得到持续地改善,有效防止重大环境污染、绿化生态破坏事件和基础设施事故的发生。

  (四)创建原则

  在创建过程中要更加注重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的生态性,更加注重城市园林绿化的人本性,更加注重城市园林绿化对城市总体环境改善的贡献度,更加注重绿化生态的可持续性,走资源节约型、简约统筹型、环境友好型、人文和谐型城市园林绿化道路。

  "人本化"原则。生态园林城市的创建必须切实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营造优良的人居环境,以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生态需求",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应成为试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环境优先"原则。完善覆盖全市域的绿地系统规划,构建城乡一体的绿化生态体系。从规划设计到建设管理,从技术方案的选择到材料的使用等,都要贯彻生态理念,坚持环境优先原则。

  "系统性"原则。城市生态是个开放的系统,与城市外部其他生态系统必然进行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耍以《南京市绿地系统规划》为基础,坚持用系统的观点从区域环境和区域生态系统的角度谋划,并不断改善城市生态环境问题,制定并实施科学的行动计划。

  "工程带动"原则。认真研究和制定工程行动计划,通过切实可行的工程措施,保护、修复、补偿和再造城市自然环境。要将城市中的自然植被、江河湖塘、滩头、湿地等生态敏感地带的保护和恢复,旧城改造、新区和住宅小区建设,城市河道等水系治理,城市污水、垃圾等污染物治理,水体等可再生资源的利用等措施,纳人工程实施中。以完备的工程方案,保证和带动城市生态园林化建设。

  "因地制宜"原则。我市主城和郊县、江南和江北,区域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状况等呈现比较明显的二元差异,建设生态园林城市,必须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简约统筹地进行。要根据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生态环境状况,在总体目标下制定切实可行的阶段性目标,循序渐进,逐步深人,协调发展。

  "节约型"原则。节地、节水、节材,追求土地效益、资金效益、生态效益、资源效益和管理监督效能的最大化,是节约型园林的着力点。掘弃贪大求洋、高价建绿、重建轻养和重复建设的现象,将资源节约和生态最大化理念贯穿于城市园林绿化规划、建设、管养的全过程。

  三、八项重点工作

  我市自2005年开展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以来,生态园林的理念逐步深人人心,创建工作己列人全市各级政府的议事日程,成为制定城市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创建,推进了相关制度的建设,城市建设中一些不符合生态园林城市建设要求或操作不够规范的地方,逐步地以制度加以规范和约束。对照建设部新修订的《细则》,"基本指标"部分,我市己从2005年创建初期25%的达标率,上升至目前的近88.9%(附表一),其他指标也都接近达标。其中,市园林局与南京林业大学合作,在南京园林绿化建设史上第一次比较全面、系统地摸清了币域"综合物种(包括鸟、鱼、植物)"和"本地植物"的家底,经过三年的研制,《南京市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通过了专家组鉴定,为政府今后的相关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创建工作开展两年多采,我市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但对照《细则》,按照市政府既定的"注重创建过程,突出创建特色,促进城市生态园林环境和市民居住质量有一个切切实实的改善"这一创建工作的核心目标,还有不少差距。为此,近期计划实施下列八项创建工作。

  (一)构建"三环八片七楔十六射"城市绿化生态网架

  "三环",即进一步完善明城墙、绕城公路和绕越公路三个绿环,初步形成沿明城墙、宽度不少于15米的内环绿化带(一环)和沿绕城公路(二环)两侧各100米的外环生态绿廊,启动建设城市绕越公路(三环)绿化带。"八片",即在完善建设钟山、幕燕一栖霞山、滨江、雨花台四大片风景区的基础上,继续推进老山、牛首祖堂、汤山、青龙山、栖霞山、灵岩山等四片风景区建设。"七楔",即按绿地系统规划建成七条楔人主城的绿化生态廊道。"十六射",按照集生态功能、景观功能和经济功能三位一体的原则,建设16条、400多公里长、50-100米宽的迸出城干道绿廊,构筑起多层次的植物层圈,做到适地适树,常绿与落叶植物相结合,快生与慢生植物相结合,生态林与景观林相结合,形成环网相连的城市绿化生态网架。

  (二)建设多功能、辐射状、组团式城市绿化生态防护体系

  南京三面环山、一面临水的盆地地形特征和以钢铁、石化等重化工业为主导产业的重型工业结构叠加因素,使得区域内污染严重,生态支持十分脆弱。建设城市绿化生态隔离带,在主城与新城、主城与新区及新区与新区功能各异的组团之间建设多功能、辐射状、组团式城市绿化生态防护体系:重点沿化学工业园、化工企业、工业园区、城镇周边等生态脆弱区及生态敏感区营造具有足够宽度的林带,放大绿化对生态可持续性的改善功能,发挥生态缓冲和防护隔离的作用,维护城市生态安全。构筑"三纵三横一面"的临江绿带("三纵",即滨江大道、江北大道、雍六公路;"三横",即大厂生态防护林带、南钢卫生防护林带及南京(六合)化工园防护林带和江滩绿化,发挥生态缓冲和卫生防护隔离作用;"一面",即八卦洲全境逐步转为林地)维护城市生态安全,提高江北地区环境承载能力。对生态敏感区,包括水源地、裸露山体的植被、现有风景林地和沿江湿地以及城市组团之间绿地,工业区与居住区之间绿地,滁河、马汉河、岳子河等河道两岸绿带以及城市市政公用设施外围防护绿地,实施有效地保护。

  加快植树造林步伐,重点推进污染企业绿化、城乡结合部绿化、村庄绿化,全市每年植树不少于10万亩。

  (三)郊野公园、湿地公园建设

  在城市一环、二环之内按照新城区生态功能要求,2010年前,基本宾成十六个、总面积超过6万亩的环城郊野公园和湿地公园的建设(附表二人作为环城森林圈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以主城为中心向近郊、远郊辐射的·分布均匀、特色显著的郊野公园体系,使之成为维护城市生命系统的均肺"和"绿肾"。

  续建玄武湖北扩和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全面实施湖泊扩建、清淤、景点建设等工程,完善提高玄武湖景区;改造扩建莫愁湖,继续对红山、古林、清凉山、燕子矾等一批公园、景区和景点进行提档改造;加大中山陵、珍珠泉、幕燕和栖霞山风景区建设力度,做到景观美、设施优、功能全,人文特色更加鲜明。实施中山陵环境综合整治,使之成为名副其实的彻中之山"、"城中之林"、"林中之园"。加快八字山、胡家花园、洪家园以及普德寺、双拜岗等一批老城内文化景观公园、广场和游园的改造更新,提档升级。完成一批公园绿化栽植,着力于植物景观、生态景观的营造和自然山水景观的保护,多一些自然的,少一些人造的,掘弃低层次的游乐项目,更加注重挖掘、展示园林绿化的人文内涵,更加凸显城市特色。基本形成点、线、面结合,大、中、小配套,人文内涵丰富、景观功能与生态功能显著的城市园林绿化体系。

  利用沿江开发的契机,结合江南、江北滨江大道建设,各形成100米宽的绿化景观带;着重建设燕子矾一幕府山一狮子山一线的滨江景观带,加快浦口、六合新区滨江地区绿化建设。

  (四)以老城为"核",完善主城绿地系统建设

  集合要素资源,精心规划、精心设计、精心施工、精心管养,着力打造尽显古都文化底蕴和现代南京绿化特色风韵的绿化精品,大幅提升城市绿化水平。

  结合老城改造(含住宅小区出新),迸一步推进居住社区绿化和单位庭院绿化,实施开发项目配套建绿,拆违、拆危、拆破增绿,搬迁建绿、破墙透绿、见缝插绿等措施,加快明城墙内47平方公里的老城增绿和绿地改造,使老城改造后的绿化面积不少于总用地面积的25%,新建居住小区绿化面积占总用地面积的30%以上。至2010年,主城范围内沿街50%的围墙,实现破墙透绿。新建100块游园、绿地、广场,每年移植大树苗5万株。

  老城每年新增20块公共绿地,每年完成30个绿色居住小区建设。完善道路绿化栽植和植物更新改造工作,每年改造4条景观路,实现市区内任意一点、300米半径就有一处面积不低于3000平方米的公园、绿化广场、或街头绿地。结合秦淮河、金川河和南十里长沟等城区内河的整治,充实完善沿河两岸15-50米宽的滨河绿廊。

  充实完善"绿色隧道"设施,传承和进一步凸显古都南京"浓荫蔽日,功能显著,风格浑厚,朴素无华"的城市道路绿化特色,做优做美干道绿化。主要街道以梧桐、银杏、雪松、水杉等为行道树骨干树种,做好乔、灌、花、草及地被植物搭配,形成不同道路特色景观。花卉采用宿根、球根等多年生草花,做到四季有花,注重色叶植物的应用。以提高植物配置平水平和复层绿化为目标,加强城市道路两侧的绿化栽植和植物更新改造工作,逐步消除行道树单层独树和树种单调现象,城区主次干道(有改造条件的)绿化努力做到设计建设精品化、选材栽植精致化、管理养护精细化、植物品种多样化、色叶植物多彩化。

  加快河西新城绿化生态环境和主城外围大环境建设,凸显滨江城市风貌,构建合埋的绿地布局,完善绿化配套设施,增加绿地总量,形成生态功能最优、景观功能最佳、社会效益最大的新区绿化发展模式。

  面上绿化实施"不唯大、只求精,不唯多、只求美"的原则,经过2-3年的努力,建成一批具有南京地方特色、匠心独运,使人过目不忘,具书浓郁南京地方文化特色的城市绿化精品。

  (五)以水清岸绿为目标,实施水环境治理

  2005年,我市启动三年治水工程以来,实施了外秦淮河、内秦淮河、金川河、西北护城河、东南护城河、河西水系及南河等7条河道水系,抄及玄武湖、莫愁湖、月牙湖等3个湖泊水环境治理,城市主要河湖水体质量和水面环境面貌一新,污水下河、水体黑臭现象已得到逐步改善。从今年起至2009年计划投人150亿元、实施第二个《南京市城乡三年水环境综合治理方案》,即"2234"治水工程关停、搬迁、改造200多家污染企业;新建污水处理厂不少于20座;加强30个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保护,确保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100%达标,规划建设城乡备用水源和应急水源,力争2010年实现乡镇供水全覆盖,形成城乡供水一体化;实现全市主要水体达四类及以上水质标准。按照全市域、全覆盖的要求,以治理全市13条主要河湖水系为主线,突出"节能减排,节水减污",兼顾城市、乡镇支流水体,通过三年集中治理,实现水体功能区水质达标,饮用水源安全达标,污水不下河,城镇污水集中处理,污水按总量控制稳定达标排放,城市主要河湖逐步实现生态良性循环。

  近年来,我市相继建成了城北、江心洲、城东一期等污水处埋系统,污水日处理能力达到106万吨,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80%左右。末来三年内,在加快建设主城范围内仙林、桥北、城南、铁北、城东二期等五大污水处理系统的同时,将重点建设珠江、雄州、东山、永阳和淳溪二期等五个重点城镇和36个乡镇污水处理系统,污水日处理能力新增100万吨,尽快形成污水处理厂的市域全覆盖,实现全币市级以上开发区和所有乡镇污水集中处理的目标。

  (六)突出创建特色,实施文化建园

  坚持文化引领、规划先导,全力打造生态园林、人文园林、和谐园林。按照"整体保护、重点突出、精心展示、合埋利用"原则,以具有南京地方特色的绿色文化为基调,以山、水、城、林、园、景、绿为载体,把自然生态与历史文化名城有机结合起来,使历史楔人现代,文化融人绿化,使城市绿化意境更加丰盈、文化底蕴更加凸现、古都风貌更加彰显、现代气息更加浓厚、个性特色更加鲜明、生态园林更加优美。

  以明城墙为主线,利用环城水系,依托自然山林,串联公园景点、历史遗迹、绿化带和道路等,建成环城风光带,使之成为环绕古都南京的一条美丽的"绿色项链",凸显"城在林中、林在城中,城林相依、山水相映"的特色景观和绿化生态链。围绕秦淮河整治,建成沿河两岸五大风貌区,数十个文化景点,以及绵延近16公里的绿地长廊。

  将园林绿化建设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有机融合,实施挖掘、修复、保护等手段,建成北极阁、静海寺、天姐宫、朝天宫等一批公园景区;筹备复建大报恩寺,再现明代永乐年间盛景;开发建设中山东路、长江路、朝天宫、南捕厅、梅园新村、颐和路等一批历史街区,再现六大片区的历史风貌,展示六朝古都、十朝都会的人文价值,丰富历史文化名城内涵。将夫子庙地区建成传统文化街区,朝天宫地区建成六朝风貌区,甘熙故居及城南门东门西地区建成清代民居片区,天王府、总统府建成清代及民国建筑风貌区,颐和路片区建成为民国公馆建筑区,使之成为在国内"拿得出、叫得响"的城市名片。

  (七)构建节约型园林

  将资源节约和生态最大化理念贯穿于城市园林绿化规划、建设、管养的全过程。

  大力推广城市道路、广场铺装使用"简约不简单,实用不高价"的透水性地面(径流量系数小于0.60),彻底掘弃大理石、镜面砖等表面豪华、价高质差,不透水、不生态,热反射系数高的硬质铺装。

  提倡和鼓励城市园林绿化使用再生水和地下水。我市地下水资源十分丰富,近期的一项调查资料表明,现阶段全市地下水使用量仅占可用资源储量的十分之一,利用空间巨大。

  积极推广建筑物、屋顶、墙体立面、立交桥等立体绿化,提高主城区、尤其是城市中心区的绿化覆盖率。对绿地偏少的老城区(含城中村)实施立体绿化,进行生态补偿。每年完成垂直绿化100公里,通过2?年的努力,市区50%围墙要实现破墙透绿或垂直绿化,出城道路君口及立交桥桥体、桥墩实施绿化覆盖。大力推进屋顶花园建设及阳台绿化,每年建成屋顶花园10万平方米。

  (八)植物多样性资源保护

  目前,南京市域有植物704种,主要分布于森林和湿地两大生态系统中,城区则主要分布于紫金山、幕府山、栖霞山、玄武湖、秦淮河和各小型湖泊湿地等。

  依照《南京市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对币域范围的自然地貌、植被、水系、湿地、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生态敏感区域实施有效保护。按规划保护控制一批建设条件尚不完善,自然及人文资源丰富的山林、绿地、滨水、湿地。经过三到五年的努力,将全市现有的自然保护区面积(现有自然保护区17个、600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比重由目前的9.04%,提高到17%(1100平方公里)。

  实行森林分级管理,划定重点生态林保护区,加强生态公益林保护。加大绿地管理和执法力度,减少对绿地的侵占。加强对公园、风景区及森林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工作,施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鼓励研制、使用生物防治森林病虫害技术,减少面源二次污染。更新防治机具,提高防治技术水平。

  建立健全古树名木保护管理长效机制,从源头上进行规划保护,逐步使古树名木的保护和管理范围覆盖全币域。充分运用法规、制度、行政和高科技等手段对古树名木实施有效的保护和管理,使之步人科学化、合理化、规范化轨道。

  四、试点课题和示范项目

  建设生态园林城市,既注重创建结果,更注重创建过程,切切实实地推进解决城市绿化生态环境中具有先导性、影响性、示范性,有意义、有价值的关键项目。围绕我市创建生态园林城市总体目标,结合南京实际,选择确定以下两个示范项目。

  (一)幕燕滨江风貌区绿化生态修复课题项目

  总体目标:在己实施的九期生态复绿的基础上,把幕燕地区建设成为我市北部重要的绿色生态屏障,融南京历史人文景观、自然风貌、大江风光于一体的绿色休闲健身文化特色风貌区,形成环境优美、风光怡人、生态稳定、特色鲜明的集游、赏、玩于一体,末来城市滨江风光带的核心景区。

  (二)钟山风景名胜区外围景区规划建设项目

  总体目标:对钟山风景区内的玄武湖、中山陵地区与城市接触面进行全面整合,包括:功能重组、景观重组、景观接触面重组,以及与风景区周边相邻的城市建设用地进行景观控制,使得市区、城墙、湖泊和山体之间建立清晰的连接。通过对钟山风景区周边环境的综合治理,确立以文化旅游和生态发展为主的未来土地利用和开发方向,同时提升其土地的经济价值,塑造一个世界级的风景区。

  五、对策措施

  (一)加强创建工作领导,做好协调共建

  创建生态园林城市是一项综合性、系统性、全局性工作。需要统一领导、综合协调、齐抓共建,形成整体推进优势。加强督查督办,加大推逆力度。

  目前创建项目较多,但生态园林城市的相关指标是城市各类创建活动的基础性指标,应统筹安排,整合力量。园林局(市创建办)作为重要的工作部门,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努力做好沟通协调和创建办日常丁作。明确各相关部门的创建责任和有专门的工作人员参加具体创建工作,通过创建领导小组或工作班子,定期协调,分头推进。

  (二)加大宣传力度,形成创建氛围

  利用各种媒体,进行广泛、深人和形式多样的宣传发动工作,提高名参创部门、社会各个方面和全体市民对创建的认知度和参与度,调动全社会的力量,形成浓厚的创建氛围,既动员全社会力量又教育和陶冶广大市民爱绿、建绿、护绿的情操,美化现代文明生活方式。既耍追求创建结果,更要注重创建过程,结合市情,科学建设、简约建设、统筹建设,为人民群众创造优美、舒适、健康、方便的宜居环境。

  (三)抓住规划源头,完善绿线管理和"绿色图章"制度

  生态园林城市注重城市生态空间的整体和谐,应在宏观上把握城市生态空间的发展方向、步骤与时序。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和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应按照省市政府批准的《南京市绿地系统规划(全市域)》划定城市"绿线"。坚持实施严格的"绿线"管理制度,把城市山林、植被、水体岸线和己建成及规划建设的公园绿地、道路管理、维护绿地等类绿地界定下来,向社会公示,严格实施,加强管埋,维护绿地系统规划和绿线的严肃性,防止盲目侵占绿地的现象发生。

  把生态园林规划作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基础性、约束性、指导性规划,把生态园林建设纳人经济发展、城市建设、土地利用和资源开发等各类规划范畴。

  城市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包括公用项目和住宅小区的配套绿化,耍坚持与主体项目同步规划、同步审批、同步建设、同步验收。规划部门在核发项目施工许可时须有绿化主管部门的审查意见,并作为核证的前置性程序。建设部门组织竣工验收时,要有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共同参与,验收配套绿化建设情况。

  社会各类建设投资主体制定的绿化规划设计方案应经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及其指定的专业机构进行业务技术审查,提高绿化建设的科学性。

  要加强城管综合执法和园林绿化专业执法的协调配合,加强专业执法力量,克服园林绿化简单执法的倾向。

  (四)实行政策约束,标本兼治,以治本为主

  从政策上做出规定:

  (1)新建道路广场或大修改造翻新项目一律不得使用硬质地面铺装,强制使用透水材料,建设、改造为透水地面(径流量系数小于0.60)。

  (2)新的河、湖建设、整治、改造项目,不得采用景观变化少、建设成本高、生态效果差的硬质驳岸,应建成生态化的自然岸坡。

  (3)新建道路、广场、住宅小区等项目,耍同期分别铺设雨水管和污水管,实行雨污分流,单位、住户等不得因改造、装演等造成雨污混流。

  (4)城区机关、部队、学校、企事业单位及小区,除特殊原因并经批准外,一般地都应拆除实体围墙,改建成通透式栅栏,将院内绿化引人街道,提高绿视率。新建项目一般不得建实体围墙。2010年前,城区内50%的围墙实现破墙透绿。

  (5)政府引导、政策推动,大力推进屋顶绿化和垂直绿化。对城市中心区,以及旧城区(含城中村)绿地的不足,需要进行生态补偿的问题,制定专项的鼓励政策予以推进。将屋顶绿化、立体绿化纳人2008年及其后年度"绿色南京"实施计划中。

  (五)把生态园林建设投人作为公共财政支出的重点

  建设生态园林城市是为城市和全体市民服务的社会公益性事业,政爪财政资金的主导性投人是基本的前提条件。要将公园绿地建设和养护管理资金纳人各级政府财政预算,在城市建设维护费安排中耍加大对园林绿刊建设项目的投人。探索并建立多元化的资金投人机制,进一步加大对园村绿化、风景名胜区建设、管养的公共投资力度。

  进一步理顺城市园林绿化管理体制,强化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的职责,充分发挥园林绿化主管部门在城市建设和管理中的职能作用。

  (六)加强和改善园林绿化行业管理

  深化改革、实现机制创新和改善行业管理是城市绿化和风景园林行业的迫切任务。既要抓事业,又耍抓产业;既要抓城市,又要抓郊区;既要追求总量,更要提高质量;既要营造园林绿化的景观功能,更要注重园材绿化对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支持功能,不断增强绿色文化的软实力。

  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各项管理制度和评价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城市园林绿化各种规范、规程、设计、建设施工、养护管理质量。加强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职工的教育培训,积极开展园林绿化科学研究,提高全行业的技术素质。

【 已有位对此新闻感兴趣的网友发表了看法  点击查看
阅读: 次   录入:Aggie评论 】 【 推荐 】 【 打印

中国风景园林网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音频、视频)特供中国风景园林网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菊花栏目
已有位对此新闻感兴趣的网友发表了看法
参与讨论:字数 姓名:

  • 请自觉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相关法律法规
  • 本站所有评论只代表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 本站有权保留或删除网友评论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网友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热点推荐
企业服务
COPY RIGHT RESERVED 2007 - 2008 中国风景园林网 WWW.CHL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