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规划为龙头 建立全方位资源保护体系
首页 |
Home
 园林新闻 |
News
 规划设计 |
Planning & Design
 工程 |
Garden Engineering
 植物 |
Landscape Plant
 科技 |
Science & Technology
 教育 |
Education
 法制 |
Legal System
 风景名胜 |
Famous Scenery
 园林城市 |
Garden City
 世界园林 
World Garden
风景园林师 |
Landscape Architects
 园林论文 |
Papers
 园林图库 |
Photo
 人才 |
Job & Recruitment
 园林市场 |
Business
 图书频道 |
Publications
 园林论坛 |
Forum
 网址导航
Navigation
首页名胜理论研究  rss订阅
      高级搜索 
以规划为龙头 建立全方位资源保护体系
日期:2008-09-01     来源:石林风景名胜区管理局     作者:黄跃砾   我要评论()



  ——云南石林风景名胜区调研报告

  石林位于中国云南省昆明市石林彝族自治县境内,是国务院1982年批准的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是世界上最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景观,面积达千余平方公里,保护区面积350平方公里,分为特级(44.96平方公里)、一级(62.10平方公里)、二级(107.21平方公里)、三级(135.73平方公里)保护区,是一个集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为一体的风景名胜区,被誉为天下第一奇观。石林风景区汇集了奇石、瀑布、湖泊、溶洞等自然风光,是典型的峰林型岩溶地貌景观,由大小石林、乃古石林(黑松岩)、芝云洞、奇风洞、长湖、月湖、大叠水(飞龙瀑)等七个风景游览区组成,素有“造型地貌天然博物馆”之称。目前对外开放的主景区主是为大、小石林景观游览区、长湖风景区和大叠水风景区,乃古石林景区按世界遗产展示地要求正在进行保护性建设,即将对外接待游客。

  一、 石林风景名胜区发展概况

  石林风景区于1931年建园,管理机构随社会进程共经历了多次变更和调整。1992年“石林风景名胜区管理局”和“石林县旅游局”作为两块牌子、一套班子,行使对石林国家风景资源和县旅游业的管理职能。目前,管理局下设20个处室,有正式职工210名,在册临时工798名,景区导游216名;资金管理实行收支两条线,每年的门票收入主要用于景区基础设施、服务设施建设、资源保护和景区管理。驻景区的公安、工商、税务、卫生、物价以及各经营单位,除业务受上级主管部门管理外,服从管理局统一管理。

  通过科学化、规范化、国际化管理,石林旅游业获得了快速增长,1993年至2002年石林风景名胜区年均接待游客130万人次左右;2003年接待游客151万人次,旅游直接收入1.1亿元,全县旅游业综合收入3.7亿元;2004年接待游客209万人次,旅游直接收入1.6亿元,全县旅游业综合收入4.8亿元;2005年接待游客221.7万人次,旅游直接收入1.8亿元,全县旅游业综合收入5.2亿元;2006年接待游客240万人次,旅游直接收入2.6亿元,全县旅游业综合收入6.5亿元;2007年接待游客260万人次,旅游直接收入3亿元,全县旅游综合收入10亿元。2003—2007年5年共接待游客1082万人次,旅游直接收入10.1亿元,旅游综合收入30.2亿元,年平均接待游客216.4万人次,年平均旅游直接收入2亿元,年平均旅游综合收入6亿多元。

  经过多年努力,石林风景名胜区先后获得世界自然遗产、世界地质公园、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中国最佳资源保护十大景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保护旅游消费者合法权益示范单位,省级、市级文明单位、文明景区等荣誉称号。2007年,石林景区导游组获国家“五一劳动奖章”集体荣誉称号。目前,石林已成为中国云南旅游首选的优秀旅游景区。

  二、以资源保护为基础,适度挖掘旅游潜力,带动全县经济发展

  石林风景名胜区依托喀斯特地貌特点,以资源保护为基础,适度开发旅游潜力,大力推动旅游业发展,经过改革开放近30年的努力,旅游业已成为石林县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支柱产业,大大推动了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一是带动了第三产业的发展,促进了全县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改善,一、二、三产业结构的比例20世纪80年代初期为72.47:9.2:19.33,2000年后该比例为32.6:32:35.4,旅游业在石林县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例超过10%,推动了石林县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改善,确立了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的龙头地位。

  二是促进了地方财政收入结构的改善和全县经济实力的提高,与旅游相关的吃、住、行、游、购、娱等产业链年综合收入已达10亿元,以石林国家风景名胜区为依托的石林旅游业为龙头的第三产业,对石林县地方财政收入的贡献率达35%以上,增强了石林县经济实力,保证了全县经济和社会的健康、稳定发展。

  三是促进了周边少数民族村寨经济和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带动了景区周围撒尼村寨(如:五棵树村、小箐村、三家村、阿玉林村、乐尔村等)剩余劳动力的转移,特别是地处景区的五棵树村,家家户户都有从事旅游的人员,全村人均年收入6000元左右,是石林县人均年收入的2倍,极大地提高了景区周围少数民族村寨的生活水平。

  四是促进了就业。石林国家风景名胜区保护和合理开发,大大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同时在一定范围内直接提供了就业岗位6500个左右,解决了周边地区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和社会待岗人员的就业问题,对社会稳定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五是为资源和环境保护、管理与发展提供了必要的资金。旅游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景区及周边地区生态环境保护、水源保护、基础设施建设所需的资金,改善了环境质量,保证了地质地貌和景观资源的永续利用。

  三、从规划入手,建立多重保护体系,有效保护世界遗产

  为了更好、更有效的保护石林世界自然遗产资源,石林风景名胜区管理局构建了多重保护体系,对石林遗产资源实施全方位的监控管理。一是,从1981年至今,先后编制了《石林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石林风景名胜区乃古石林景区发展规划》、《石林风景名胜区大叠水景区发展规划》、《石林风景名胜区芝云洞景区发展规划》、《石林风景名胜区保护条例》、《石林风景名胜区园林绿化美化规划》、《石林风景名胜区名木古树保护规划》、《石林生态建设规划》、《石林风景名胜区保护管理规划》、《石林风景名胜区长湖景区保护性开发规划》、《石林风景名胜区大叠水景区保护性开发规划》、《石林旅游发展规划》、《石林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修编?2007)》、《石林风景名胜区保护条例(修编?2007)》等等一系列规划和条例,用于指导景区的保护管理、开发建设等一系列工作。二是,建立了400多人组成的县、局、乡、村四级石林自然遗产资源保护网络,承担起地质地貌保护、生态植被保护、空气水体环境检测、护林防火管理、环境卫生保洁等职责,对其进行及时、有效的监控和巡查,使景区得到了妥善的保护。此外,结合石林景区社会治安实际以及点多、面广、战线长的状况,石林风景名胜区还设立了景区公安分局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办公室,建立了覆盖石林各景区的治安防控主力军,外部群防与内部保卫力量相结合,定点防空、线上巡逻与社会面防控相结合,静态管理与动态管理相结合,人防与物防、技防相结合的全方位、多层次的治安防范网络,有效的预防控制和减少违法犯罪,维护了石林景区正常的旅游秩序,实现了景区案件少、秩序好、社会稳定、群众满意。

  四、加强数字石林建设,提高监控系统的效能和科技含量

  为提升景区管理水平、优化管理手段,结合景区自身特点,特别是从旅游安全等角度出发,根据建设部数字景区建设、《数字石林(景区)总体规划》要求,石林风景名胜区管理局建设了石林景区监控系统,系统建设中充分考虑设施安全、景区游览秩序安全、特殊接待警卫、消防安全、偏僻景点游客安全、急救设施等配套要求,最终形成人防、技防相结合的安全保障体系。

  按照建设部关于风景名胜区监管系统建设的要求,2005年初提出了建设数字石林的战略思路。同年,设“信息办公室”,配备专业技术人员,数字石林一期工程完工后,采集了包括世界自然地核心区、缓冲区以及边沿区域375平方公里的快鸟(QUICKBIRD)卫星遥感图,方便了建设部监督管理石林景区建设项目,同时为石林规划提供了遗产监控直观的空间地理信息,并建立视频监控系统,提供实时的资源观测和安全监控。

  该系统包含视频监控系统、主景区骨干光缆及机柜供配电系统,景区监控系统一期工程已于2007年初建成投入使用。共建有80个监控点,分布于景区大门(7个)、景区停车场(8个)、主景区(65个)。主要实现门票监控、景区治安、消防、车辆管理及调度、导游监管和调度、资源保护、旅游质量规范管理、预警事件处理等。利用JVC TK—C1481BEC摄像机、SDZ—330一体化摄像机,采用数字光端机传输方式,用DVR设备进行录像。满足现场图像监控、局域网远程控制、录像资料查询、监控中心、局域网云台控制、报警信号处理等功能,系统具备开放性、灵活性、实用性、扩充性、经济性和安全性。截至目前,已投资700余万元,大大提高了管理系统的科技含量,发挥了很好的管理效能。

  五、关于石林风景名胜区保护与发展思考

  21世纪,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还将加快,中国经济的世界化趋势势不可挡,也正因为如此,越是地方的就越是世界的,石林凭借独特的风景资源,只要审时度势,就可以直面一系列的重大发展机遇:中国进入WTO,世界经济一体化,越来越多的外国友人来中国投资观光旅游;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为东南亚各国进行交流、合作开拓了广阔空间,地缘优势将为石林顺势发展搭建最近的平台;云南省建设“民族文化大省”、“绿色经济强省”、“通往南亚、东南亚的国际大通道”建设的快速推进,将把石林的区位、资源、文化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现代新昆明建设中,石林在东部产业优化升级和向西部进行梯度转移进程中将承接更多的资金和项目,为建设生态旅游城市创造更好的条件。利用石林世界遗产品牌效应,阿诗玛文化的凝聚效应,以及被列为云南省47个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和全省10个文化产业试点县的优势,加速石林旅游中心、彝族撒尼文化中心的形成,带动旅游产业、文化产业、新型工业和种植业以及畜牧业的迅速发展是完全可行的。

  1、实施“12345”旅游国际化发展战略

  即:以创建世界一流景区,打造国际旅游胜地为目标;实现单一观光型旅游向观光、休闲、度假、康体、生态、科考、会展综合型旅游转变,国内名牌向国际名牌转变;构建三个旅游圈——以石林景区和石林古城为中心的核心旅游圈,以石林景区为中心带动长湖、大叠水、圭山森林公园等八个景点发展的石林大旅游圈,以石林风景名胜区为中心辐射宜良九乡、陆良彩色沙林、泸西阿庐古洞、邱北普者黑和弥勒白龙洞的滇东南喀斯特旅游圈;实施品牌化、特色化、产业化、多元化四个战略;实现五个突破——在撒尼文化和风情与旅游的融合上实现新突破,在创新体制、机制上实现新突破,在人才培养和人才引进上实现新突破,在生态保护、园林建设和景区提升上实现新突破,在宣传促销上实现新突破。

  2、细化落实“1252”旅游发展工作思路

  即:发挥品牌优势,创新招商引资方式和创新宣传营销方式,抓好保护区生态环境保护、旅游转型、老景区改造、提升、扩容、旅游与民族文化结合工程和旅游人才机制培育五项工程,实现建成模范世界遗产展示地和初步建成国际旅游胜地两个目标。以旅游业的发展促进石林县域经济的发展,以旅游业的发展推动石林城镇化进程,以旅游业的发展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实现旅游立县发展目标。

  3、抓好几项重点工作

  ——实施景区生态建设工程,促进旅游可持续发展

  一是科学保护核心区资源生态环境。巩固申遗成果,对新修订的《石林风景名胜区保护条例》制定实施细则,加大宣传,提高全民知晓支持的覆盖面,加大实施的力度;重视和加强退耕还林和地质修复,坚决打击破坏资源破坏环境的违法行为。

  二是加快景区周边区域、公路沿线绿化美化。重点实施长塘子、绿芳塘水库、环林路沿线、石林中路、九石阿旅游专线、大小石林至乃古石林公路沿线生态绿化、生态造景工程;乃古石林景前区、大小石林拆迁搬迁旧址生态修复。

  ——实施老景区改造、提升、扩容工程,建设模范遗产展示地

  一是全面拆除大小石林景区有碍遗产保护的建(构)筑物,搬迁旅游服务设施,消除大小石林景区人工化、园林化过多的痕迹,完成景区内部与遗产保护不相符的建筑物拆除,分批搬(拆)迁景区内部单位、宾馆饭店、五棵树村、景区大门和综合商场,旧址进行生态恢复,使之更符合《世界遗产公约》的要求。开发李子园箐、步哨山、比目池等景点,完善相关配套的地质科普展示牌、标志标牌等,科学调整和增加游路,使现有的4.12平方公里的的游览面积扩大到12平方公里。建立健全旅游市场秩序和安全的监管,继续深入推行景区“三标一体”( 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OHSMS18000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管理,推进数字石林二期工程建设,让景区环境、卫生、服务、秩序、安全适应新的旅游发展的需要,创建世界自然遗产、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5A级旅游景区模范观光地。

  二是开展乃古石林环境整治和景前区建设,建成世界自然遗产展示、地质科普教育基地。按照《遗产指南》要求和《乃古石林景区详细规划》、《乃古石林景前区修建性详细规划》《世界遗产展示区地质科普教育地规划》进行乃古石林景前区建设,景区内部进行环境整治,清理外来树种,进行生态绿化,设置标志标牌,把乃古石林建成世界自然遗产展示地、地质科普教育基地。

  三是科学开发长湖景区,拆除长湖景区有碍观瞻的建构筑物,建设较高水准、与环境和民族文化融为一体的旅游服务设施,把长湖景区建设成为融自然生态旅游与民族特色为一体,具有一定规模、高品位的康体休闲旅游区。

  四是提升大叠水景区建设管理水平,调整大叠水景区的游览布局,拆除破坏生态环境、与自然景观不相符的人工设施,科学调整规划,进行游路改造、面山绿化和生态环境建设,提升景区管理水平,把大叠水景区建设成为旅游新亮点。

  ——实施旅游转型工程,初步建成国际旅游胜地

  一是加快撒尼古城建设,加快石林旅游服务区中区建设,构建“五中心一店一场”旅游服务新格局。围绕撒尼古城、游客中心建设,进行“四中心一店一场”建设(四中心指演艺中心、餐饮中心、购物中心、散客中心;一店指国际标准的五星级酒店;一场指民族原生态运动场),全面完善游客接待中心、地质博物馆的配套设施建设,提升其使用功能。

  二是建成中国彝族第一村,完成五棵树村整体搬迁。按规划建设好中国彝族第一村,推进五棵树村整体搬迁,使其真正成为环境优美、适宜人居、促进集体经济发展,富裕群众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彝族撒尼语口传叙事长诗《阿诗玛》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示区,与石林世界自然遗产交相呼应。

  三是实施以旅哺农、以农促旅政策,加快发展乡村旅游,开发一批乡村旅游点。重视研究和实施以旅哺农政策,扶持主景区周边乡村旅游的发展和核心区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推进新农村建设进程。重点工作是:以乃古石林遗产展示地为核心,科学规划,鼓励和扶持周边村寨发展观光农业、生态农业,调整其农业产业结构,成为发展乡村旅游的载体;充分利用长湖景区保护完好的资源优势,把长湖建成休闲旅游景区,带动其周边村寨发展观光农业、生态农业,形成与景区相辅相成的乡村旅游,增加农民收入;加大小叠水村乡村旅游的扶持,提高其接待功能、服务水平和示范作用,为大叠水景区改造提升奠定基础,促进周边村寨乡村旅游的发展;研究特级保护区内以旅哺农政策,让老百姓在旅游发展中得实惠,促进他们生产生活的进一步改善,促进遗产地的保护。

  ——推进文化与旅游结合,促进旅游经济文化发展产业

  加快文化融于旅游的系统研究,借鉴外地成功经验,创新工作思路。通过加快文化产业体制改革,培育高水准文化产业龙头企业;通过深度挖掘提升民族文化艺术内涵,精心策划文化产业项目,借旅游大舞台展示阿诗玛文化,进一步丰富石林旅游内涵。

  ——实施旅游人才工程,推进旅游体制改革

  借鉴先进景区管理经验,推进局机关机构改革,建立健全人才使用的激励机制,建立灵活高效、有利于调动员工积极性和发挥员工爱岗敬业精神的管理体制,让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推进旅游经营权、人事制度、分配制度改革,优化资源,整合职能。加强对局属企业的监督管理,加快旅游企业机制转换,盘活存量资产,提高经济效益,实现持续稳步发展。推进人才队伍建设,提升职工整体素质,以适应新形势下发展的需要。

  ——创新招商引资方式,推进重点建设项目

  营造良好的投资软环境,实行一站式服务,充实加大招商引资人力资源组合,充分利用品牌、区位、自然、环境、交通等优势,多渠道以好项目诚招优良投资商,带动大项目的启动。加快石林撒尼古城一期工程、民族原生态体育运动场、五星级酒店、演艺中心、餐饮中心、购物中心、中国彝族第一村、民族工艺品生产加工基地等重点项目建设。

【 已有位对此新闻感兴趣的网友发表了看法  点击查看
阅读: 次   录入:royal评论 】 【 推荐 】 【 打印

中国风景园林网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音频、视频)特供中国风景园林网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菊花栏目
已有位对此新闻感兴趣的网友发表了看法
参与讨论:字数 姓名:

  • 请自觉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相关法律法规
  • 本站所有评论只代表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 本站有权保留或删除网友评论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网友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热点推荐
企业服务
COPY RIGHT RESERVED 2007 - 2008 中国风景园林网 WWW.CHL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