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大建“地标”建筑凸显浮躁功利浪费资源
首页 |
Home
 园林新闻 |
News
 规划设计 |
Planning & Design
 工程 |
Garden Engineering
 植物 |
Landscape Plant
 科技 |
Science & Technology
 教育 |
Education
 法制 |
Legal System
 风景名胜 |
Famous Scenery
 园林城市 |
Garden City
 世界园林 
World Garden
风景园林师 |
Landscape Architects
 园林论文 |
Papers
 园林图库 |
Photo
 人才 |
Job & Recruitment
 园林市场 |
Business
 图书频道 |
Publications
 园林论坛 |
Forum
 网址导航
Navigation
首页规划设计频道观点评论  rss订阅
      高级搜索 
时评:大建“地标”建筑凸显浮躁功利浪费资源
日期:2008-09-03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   我要评论()



    几个地方为一个历史文化资源你争我抢,是近几年来常常听到的故事。多半是一个年深日久语焉不详的传说,如炎黄二帝、大禹或梁祝,被几个方面一拉扯,变得四分五裂。

  这样的争夺如今似乎大有升格之势。这两天,江苏某地古淮河道上的一座桥梁引起人们的关注,只因主事者宣称,桥面上即将建起一个球形体,作为“中国南方北方分界的地理标志”。

  事实上,去年这项计划一公布,即在江苏、河南、安徽的三座城市掀起波澜,有人正色争辩,也有人低调抢建雕塑。待最近淮安的分界桥竖起桥墩,网上便有人做了一个调查,15万参与投票的网民,几乎一边倒地表示反对。网下的学者们也多半强调,绵延几千公里的秦岭淮河一线,都是中国的南北方地理、气候自然过渡带,没有绝对的一条线,也没有哪座城市能够成为“代表”。

  从建设城市自己的地标性建筑,到争夺名人或上古传说的文化遗产,再到争夺“国家级”的地理分界“标志权”,许多地方在开发利用资源、寻找“城市名片”方面可谓殚精竭虑。与此对照的,还有另一则新闻:某部门刚刚宣布,要投入巨资,建设一批将“百年不朽”的公共设施。如此宏大的决心与毅力,令人感慨。 

  如果有关部门有心,或许可以做一回这样的统计:改革开放30年间,中国几千座县以上城市中,建过多少处有意为之的“标志性”建筑?其中有多少处热闹开张、刻意炒作过“伟大意义”的标志工程进入了人们的记忆,有多少沦落到尘埃满面、荒草横生,甚至早被一拆了事、给新的“标志性”让了地方?个中数量,只怕都不会少。

  一座城市的地理标志,或者,一座建筑的“百年不朽”,原本应该是在历史演进中自然形成的,人为的努力,至多只是顺势而为的推动和促进。譬如城市中,因为经济发展、百姓出行需要而建桥,设计时又能够抓住此桥的独特文化意义,加以发挥,日后很可能会成为一处旅游资源和城市地标。若干年前,曾有一小本畅销书让全世界的“廊桥”走红,但古人之建廊桥,也仅仅是为过客遮蔽风雨,安然渡河,而无意“遗梦”。

  自从有了眼球经济意识、招商引资意识、自我炒作意识或文化“资源”意识,有了过分的谋利自觉,我们中的不少人似乎已不再懂得什么叫顺其自然,什么是尊重历史,时时处处都当成表演和机会,错以为只要有了高明的“策划”或炒作,就可以凭一己之力引领时代,超越发展。殊不知,不论是民意或是历史,不论是空间上的“标志性”或是时间上的“百年不朽”,都未必会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你争我夺,自我宣称,只能见出浮躁功利的立场和哗众取宠的不实,更容易造成社会资源和人力的浪费。

  将一干家当资源化、资本化,又为批发、零趸出去而大肆炒作的风气,已盛行多年,这样的风气和思维方式不除,对历史文化之类的争夺难止,对经济社会的发展无益。是回归根本的时候了:踏踏实实、以人为本的态度和用科学精神做事,建筑、为人、谋地方发展,都该如此。

【 已有位对此新闻感兴趣的网友发表了看法  点击查看
阅读: 次   录入:royal评论 】 【 推荐 】 【 打印

中国风景园林网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音频、视频)特供中国风景园林网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已有位对此新闻感兴趣的网友发表了看法
参与讨论:字数 姓名:

  • 请自觉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相关法律法规
  • 本站所有评论只代表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 本站有权保留或删除网友评论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网友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热点推荐
企业服务
COPY RIGHT RESERVED 2007 - 2008 中国风景园林网 WWW.CHL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