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城化是通向大都市圈的重要步骤
首页 |
Home
 园林新闻 |
News
 规划设计 |
Planning & Design
 工程 |
Garden Engineering
 植物 |
Landscape Plant
 科技 |
Science & Technology
 教育 |
Education
 法制 |
Legal System
 风景名胜 |
Famous Scenery
 园林城市 |
Garden City
 世界园林 
World Garden
风景园林师 |
Landscape Architects
 园林论文 |
Papers
 园林图库 |
Photo
 人才 |
Job & Recruitment
 园林市场 |
Business
 图书频道 |
Publications
 园林论坛 |
Forum
 网址导航
Navigation
首页规划设计频道规划设计动态  rss订阅
      高级搜索 
同城化是通向大都市圈的重要步骤
日期:2008-09-10     来源:辽宁日报     作者:   我要评论()



  同城化的前提,是一个城市与另一个或几个城市因地域相邻,在经济社会发展上存在着能够融为一体的客观条件。而由于城市间的相互融合以及城市间融合发展的成果由各地居民共同分享,使居民原有的行政属地观念逐步淡化,这种发展状态被称为“同城化”。

  同城化作为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一种特殊形态,与世界城市化发展规律密不可分。按照世界上关于大都市圈和大城市带的理论,大都市圈在空间上呈环状分布,一般以一个特大城市为中心,并由其带动其他一批城市集聚而成;大城市带则呈带状分布,一般至少包括两个以上的特大城市,是多个城市群的结合体,主要是扩散效应作用的结果。参照城市化的相关理论,可以找到沈抚同城化在我省城市化发展进程中的历史定位。 1957年,法国经济学家戈特曼提出“大都市圈”理论,主张由特大城市作为一定行政区域的核心,辐射并带动周边各个城市,进而形成在世界范围内具有重大影响力的大都市经济圈。沈抚同城化作为建设沈阳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适宜采用该理论进行历史定位,应视为建设以沈阳为核心的辽宁中部大都市经济圈——沈阳经济区的重要步骤和重要内容。

  同时,由于大都市经济圈着眼于世界范围的影响力,所以,不能仅就沈阳和抚顺两个城市来思考沈抚同城化的意义。应从四个层面来思考沈抚同城化的战略意义:一是沈抚本铁层面;二是辽宁中部城市群层面;三是沈阳经济区与辽宁沿海经济带互动层面;四是东北区域振兴及东北亚经济合作层面。应把推进沈抚同城化作为推动辽宁中部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切入点,并为建设沈大经济带积累经验,为建设哈长沈大经济带乃至推动东北亚经济合作创造条件。

  同城化既涉及经济建设,也涉及社会建设。城市化原本就是伴随工业化的一种社会结构性变化。同城化中的社会建设,重点是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特别要注重统筹城乡社会事业,既让城市居民共享同城化的社会建设成果,也让农村居民从同城化中得到实惠。一定要把农村建设和发展纳入同城化的主要议题。客观地讲,沈、抚两市连接带主要是农村。同城化应该而且可以带动城乡一体化。应通过推进同城化,进一步提高沈阳和抚顺的城市化水平,完善城市功能,改进城乡基础设施,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为城乡居民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

  同城化中的经济建设,关键是优化产业布局和产业结构。对于一个城市来说,并不是产业越全越好;对一个企业来说,也不是生产领域越广越好。区域发展模式的本质是谋求建立地区间、企业间内在的联系,要求的是高、精、深的专业化生产方式。能否形成一个以沈阳战略性产业为主导和中心城市对周边地区具有较强辐射和带动能力的“梯度型”产业空间格局,已成为沈抚同城化发展所应解决的基本问题。具体来说,就是突出沈阳的“首位度”地位,沈阳应大力发展以高新技术为引领的战略主导型产业,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不断提高中心城市的经济运行质量和带动力。同时,应加快产业集群化发展步伐,在沈抚连接带构筑起城乡产业发展新格局。

  推进同城化,要求进一步突破行政区划的束缚。行政壁垒依然是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中所面临的共同难题。沈抚同城化突破了以行政区划规定或划分经济区域的做法,也将在创新行政管理体制机制、建立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建立公平公正的利益分配机制、完善城乡社会保障制度等方面,为有效解决行政区域与经济区域的矛盾提供新的思路,创造新的经验。这也应是沈抚同城化最重要的实践意义之一。遇到具体问题时,应进一步冲破习惯于从行政区域角度考虑问题的思维定式。不要在“谁隶属谁”上钻牛角尖。应研究制定统一的政策和法规,完善各种协调机制,通过加强制度建设来推进沈抚同城化。

【 已有位对此新闻感兴趣的网友发表了看法  点击查看
阅读: 次   录入:royal评论 】 【 推荐 】 【 打印

中国风景园林网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音频、视频)特供中国风景园林网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已有位对此新闻感兴趣的网友发表了看法
参与讨论:字数 姓名:

  • 请自觉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相关法律法规
  • 本站所有评论只代表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 本站有权保留或删除网友评论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网友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热点推荐
企业服务
COPY RIGHT RESERVED 2007 - 2008 中国风景园林网 WWW.CHL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