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第六届景观设计学教育大会侧记
从住宅区、旅游景区、市政景观,甚至到区域规划,随着不断深入到与民众密切相关的领域中,景观设计开始脱掉一直以来人们所认为的阳春白雪的行业外衣,越发与百姓的日常生活以及生态环境息息相关,因此这些环境规划设计不仅要追求艺术性,更要有科学性做保证。
在10月25日至26日召开的北京大学第六届景观设计学教育大会上,来自美国、日本和中国的二十余名专家学者、企业负责人莅临现场,围绕如何权衡规划设计的艺术性和科学性的问题与国内众多一线设计师展开热烈讨论。
艺术性需以理性为基础
会上,有人提出,很多景观设计师愿意把自己承担的设计项目称为“作品”,是因为里面包含着思维的火花,好作品可以成为一件值得炫耀的艺术品,但是国内很多设计师往往走到两个极端。
对此,加拿大奥雅景观规划设计事务所创始人及设计总监李宝章认为,目前中国城市中最缺乏的元素是自然的回归和地域的风格,设计师千篇一律,东抄西搬地草率完成设计。“通过你的设计把生活重新编写在一起,使自然生态和城市相融合是一件需要创造力的事情。”李宝章表示,一名设计师,崇尚自然、张扬个性、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才是社会所需要的。
EDSAOrient总裁兼首席设计师李建伟对此也持相同观点,他表示“做设计别翻书”,但也不能盲目追求艺术性。与传统造园艺术相比,现代景观设计很多的概念是抽象和片面的,一个好的概念往往能为项目带来不同的表现形式和设计语言,但这并不意味着不着边际,好设计应该与当地文化、植物习性、水文地形密切结合。今天的设计师应该解放思想,从经验和体验中解放出来,使每一件设计作品都成为唯一的。
科学性应该立足实际
“做盛世华章,还是解决社会实际问题?”广州土人景观顾问有限公司总经理兼首席设计师庞伟向业界提出了这个问题,并呼吁景观设计师参与解决环境污染、灾害频发、资源匮乏和可持续发展等社会问题,因为景观设计是一项尊重自然科学规律的学科。如果设计师能参与到更大范围的规划设计中,就能以自己的科学优势为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虽然有着美好的愿景,但是专家们也指出,在国内要想达到上述水平,景观设计师的自身水平还有待提高。对此,上海意格环境设计有限公司总裁兼首席设计师马晓暐提出了问题所在———很多设计师还并未对自己所从事工作的科学性有足够认识。这里所说的科学性范围很广,既指使用上的科学性,也指对一般科学规律的遵循。马晓暐举了一个例子:在一个体育公园的规划中,设计师花大力气完成了跑道设计,交给设计总监被问了一句“跑道长度是多少?”顿时语塞。跑道长度是多少、不同年龄多少运动量合适、周围的植物是不是有利于运动,做好这些细节,都是设计作品科学性的体现。
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ASLA)理事、马萨诸塞州大学阿默斯特分校景观设计与区域规划教授JackAhern的一个设计案例引起了现场人员的共鸣。在西雅图某低密度社区,设计师将街道变窄并弯曲化,使司机降低了车速。而且经过长期数据收集证明,这种弯曲化处理与两旁的渗透式铺装相结合,有效降低了洪水危害。巧妙的植物配置与弯曲街道相结合,步入其中别有一番感受。一条小小的道路,充分体现了景观设计师对艺术性和科学性的双重追求。JackAhern表示,景观设计是一件“绿色工作”,这种绿色应该体现在每一个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