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名胜 → 理论研究 |
|
现代城市与环境艺术
日期:2008-11-18 来源:张元端文集 作者: 我要评论()
二、城市环境艺术要有厚重的文化内涵 所谓“文化”,我国字典的解释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教育、科学、文艺等”。 国外学者对“文化”的定义是:“一个特定民族的生活方式的整体”,“一种物质上、知识上和精神上的整体生活方式”,“人类社会实践的一切成果”。 艺术是文化的一个部分。艺术又反映和演绎文化这个总体。 城市是历史文化积淀的载体。一个城市的文脉,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审美作用和凝聚力作用。 这里想着重讨论一下环境艺术的文化继承与创新的问题。总的认识是要“有创新地继承,有继承地创新”。 (1)建筑是形成城市环境艺术特色的主要因素。它既是城市文化的承载者,又是城市文化的推动者。环境艺术要求城市建筑遵循统一、变化、协调的美学原则,创造既统一又有变化的城市建筑艺术美。 要避免两个极端:一是把创新看成是异类而加以排斥;二是把继承看成是守旧而不屑一顾。 建筑艺术的文脉传承,并不是提倡简单的完全的“复古”。因为营造新建筑与保护古建筑不一样,与搞仿古建筑也不一样。 保护古建筑讲究“修旧如旧”,不能改变它的结构和造型风格。否则就不成其为古建筑了。仿古建筑是古建筑的复制品,也不允许走样。 而搞新的建筑,固然要讲传承。但是继承绝对不是简单的完全的对古建筑的重复。 中国的和外国的古代建筑,都有很多优点。但因历史条件和文明程度,也都有一些缺点,或者己不符合现代生活的要求。比如采光,就处理得不大好,要作攺进。改进也是一种创新。 一些商家喜欢用“宫廷”、“皇家”等来作广告。其实那时的衣食住行水平与现在相比,实在是不可同日而语,大家恐怕不愿意再退回去过皇家生活了。 (2)创新也要有“根”,要寻根。“根”可以体现文化底蕴和功力,增加建筑的历史厚重感。我们建筑创新也有寻根的问题,传统文化就是一种“根”。 后人品论王羲之的书法,说是“兼撮众法,备成一体”。“众法”讲的就是“根”;“一体”讲的就是创新。建筑与书法是两种艺术,但道理是一样的。 现在我们的建筑要找根,有的是找到了我们中国建筑文化的根,有的是找到了欧洲建筑文化的根。这体现了我国环境艺术的包容性和博大胸怀。 (3)地域性和民族性仍然是城市环境艺术创作的一个主要原则。我们中国的古代建筑,有很多很好的建筑符号,比如说江苏、浙江,安徽一带的“马头墙”,既美观,又有突出的功能性。但是,马头墙用在高层建筑上就有难度。而聪明的设计师就会独具匠心。 我在安吉县就发现一个髙层的银行建筑,它的建筑结构上没有马头墙,但是在外立面装修有马头墙的影子,可以看出与徽派建筑的传承关系。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可以通过结构、装修等不同的方式来继承和发扬。 (4)环境艺术的文化品位,还表现在十分注意保护地方文化遗产、传承文化脉络。 历史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自尊、自信、自强的底气,是凝聚力的根本。科学越发展,社会越进步,越要珍惜历史文化的价值。 城市环境艺术创作,一定要注重文化的继承性和文脉的延续性。既有时代的精神又有历史的风韵。 记得有这样一则报道,某市某住宅小区在开发中把一座古亭拆毁了,却又立了一块碑,赫然大书“××亭遗址”。当事人是知道这座古亭的人文价值的,否则不会为它树碑立传。而知道其价值却又把它拆毁,这就不能不说是保护人文环境的观念极为薄弱了。这样随意拆毁古建筑的现象不在少数。
中国风景园林网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音频、视频)特供中国风景园林网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热点推荐
企业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