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二十四日,白先勇做客由苏州工业园区独墅湖高教区主办的湖畔论坛,与数百名大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也为即将首演的新作新版《玉簪记》“暖场”。
《玉簪记》其实是一个老戏,讲的是书生潘必正与道姑陈妙常冲破禁忌礼俗的一段曲折爱情。在此之前,它曾经以昆剧、京剧、越剧、川剧等各种形式出现在戏曲舞台上。其中的一折《情挑》,更堪称经典。此次新版《玉簪记》会集了两岸三地文化精英,主角潘必正与陈妙常由青春版《牡丹亭》的主演俞玖林、沈丰英继续担纲,台湾“金马奖”得主王童担任美术总监,昆曲名家岳美缇、华文漪担任艺术指导。
《玉簪记》将于十一月八日、九日在苏州科技文化艺术中心进行全球首演。“这部戏很有潜能变成一部非常高雅的戏,因为中国文人的琴棋书画都能在其中找到。”白先勇对该戏的推崇可见一斑。他说,昆曲艺术的最精华部分是表演,而追求极简可以让演员充分发挥表演的美,《玉簪记》就是营造一种真正的“极简美学”。
四年巡演一百五十九场、二十余万人观看,其中十余万人是代表未来的大学生群体。这就是由白先勇一手打造的青春版《牡丹亭》交出的成绩单,它也将“百戏之祖”昆曲推向了一个高潮。这是否意味着昆曲摆脱了数年前被“抢救性保护”的悲惨命运?
白先勇的回答是:不!白先勇眼中的昆曲——这个中华传统艺术中的瑰宝仍然要进行“抢救”。一个让他担心并且又赶到无奈的事实是,经过青春版《牡丹亭》近几年的巡演,如今昆曲的观众是有了,但现在还是只有很少的学校开设昆曲课。“我这几年在不少大学反复呼吁要开设昆曲课。当初《牡丹亭》推出后我希望有更多的人会延续着我的脚步将昆曲传承下去。”说到这里的时候,他不无担心。
谈到昆曲的现在和将来,他用了“当务之急”这个词,并且反复提及。他说,现在的当务之急是要将老一辈的昆曲艺术家手中的“绝活”尽快的传给后辈,这样既可以让年青演员继承先辈名家的“绝活”,又可以让他们博采众长。“除了演员,昆曲的音乐、剧本等环节的传承仍然面临不少困难,要继续传承下去还是很艰难。”白先勇的另一个无奈是,在如今这个时代,要创作出新的昆曲剧本基本不可能,昆曲在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仍然只能靠祖先遗留的老本子“吃饭”。
昆曲如何传承?对于经历了数百年的昆曲来说,历史积淀成经典的同时,也给后人烙上了太多的约束。如何打破这种约束?白先勇说,昆曲要在现代文明中传承下去就必须“改”,但是无论怎么改都要保留昆曲的音乐、词牌、表演等这些最精华的部分。因为经过数百年的积淀,这些已经是昆曲的“程式”是昆曲的根,离开了这些,昆曲就不是昆曲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