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江学院,位于我国历史文化名城、八闽首府福州市的闽江之滨。这座新建本科院校,由福州师范高等专科学院和闽江职业大学两校合并组建,有着整整50年的办学历史。光阴荏苒中,它已与人文荟萃的福州融为一体:福州悠久的历史文化哺育了它深邃的内涵、海纳百川的城市精神塑造了它宽广开放的胸怀;而这座充满文化气息的学府,又不断将自身积淀生发的文化成果回馈反哺着这座城市。大学与城市,因文化而互相提升,因文化而不断超越,文化,也就成为了连接两者的文明脐带。
闽江学院正门
福州,早在公元前202年,闽越王无诸便在此筑城建治,此后长期是历代郡治、州治、府治。这里山川俊美,江水澄碧,海天交汇,形胜东南。自然山水赋予的灵气哺育了林则徐、严复、詹天佑、林觉民、冰心等一代又一代英才;先人借依江傍海自然造化之功,辟港通津,放眼世界,兼蓄中西文化,毓福州海纳百川之大气;历代先民素有百折不挠、不畏艰难的骨气,历经磨难而信念愈坚,饱尝艰辛而斗志更强,栉风沐雨,勤劳勇敢,创造了灿烂的闽都文化。
沐三山之惠风,聆江海之长吟。半个世纪来,闽江学院扎根福州,如同那遍布城市角落的参天榕树一般,日夜汲取着闽都文化的养份。岁月的熏陶,使这座学府的肌理中处处浸润着闽都文化的精气神。
近年来,福州市委、市政府将建设文化强市,打造闽都文化品牌作为重任,建设文化强市被确立为一个长期的战略目标。福建省委常委、市委书记袁荣祥多次强调,要进一步挖掘福州文化特色,打造闽都文化品牌,增强闽都文化的影响力和渗透力,加快推进福州市文化强市建设,提升省会福州的文化品位。作为省市共建的地方大学,闽江学院积极响应福州市委市政府的号召,顺势而为,利用自身的人才优势、学术优势,全面参与福州市文化建设。
“福州是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积淀很深。闽江学院身处福州,可谓得天独厚。高校作为人才和知识高地,应该响应市委市政府的号召,发挥优势,将学校打造成为社会文化的高地,为当地的文化建设和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闽江学院党委书记陈永正博士这样表示。
几年来的不懈努力,闽江学院在打造福州文化名片和城市精神方面、在闽都历史文化研究领域大显身手,在壮大地方服饰创意产业、传承当地文化遗产中尽心竭力,为福州文化建设和发展贡献了一批批重要成果。硕果满枝,源于根深蒂固。闽江学院与榕城福州,就这样展开了一场精彩的文化互动。
为发掘城市精神鼓与呼
大学与社会如何互动,一直以来是人们谈论不止的话题。闽江学院致力于创建“没有围墙”的大学,把自己的神经末梢伸向广袤的社会领域。它敏锐地感受着社会的需要,为社会的精神需求呼吁奔忙,尽心尽力。
以前福州有句俗语,叫“身在福州不知福”。它形容的是,许多身在福州的当地人和外地人对“有福之州”的特色仍有许多的“不知”,更不用说许多没到过福州的人了。为更好地增强市民对“有福之州”的认同感,激发市民建设家乡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提高福州知名度,提升福州文化品味,充分展示福州新风貌,2006年底,福州在全市展开了热火朝天的“福州十大名片”评选活动。福州市委、市政府对此高度重视,市委书记袁荣祥、市长郑松岩都作了重要批示。
“福州是我国沿海开放省会城市,要在海西建设中‘挑大梁、树形象、走前头’,名片评选有利于更好地凝聚民心、展示福州,完全应当开展。”闽江学院的专家学者与社会各界积极响应此项活动。一时间,人们纷纷通过短信、电话、网络、信件等多种途径参与推荐活动。参与评选活动的逾80万人次,共推荐了508张提名名片。
508张提名名片,真是洋洋大观,几乎把福州历史文化、名胜古迹、名人、古建筑、物产、工艺、曲艺等各方面的“家珍”全数盘点。如何从中评选出福州十大城市名片,作为这次名片评选活动的“知识库”和“智囊团”,闽江学院专门组织数十名专家学者召开座谈会。大家献计献策,不遗余力。
闽江学院副院长赵麟斌教授认为,福州是一座历史悠久、环境优美的历史文化名城,两千多年的历史传承和文化发展,形成了福州独特的城市内涵和文化瑰宝。因此在推选时要着重把握好“普”与“特”的关系:“普”是指具体历史文化遗产的丰富性,“特”是指名片的代表性、典型性。推选时要在丰富多彩、门类多样的具体历史文化遗产中选择最具代表性、最能反映历史文化脉络,最能凸显城市魅力特色的典型代表,使之真正具有代表性、地方性、典型性,从而保持名片内涵的系统性、深刻性与导向性。
经过广泛深入的讨论,专家学者们一致认为名片评选要弘扬闽都精神。此后,大家又对名片评选的一些细节进行了认真探讨。寿山石与寿山石雕哪个名称更准确?闽菜和福州菜哪个更能代表福州?市树、市花、市果是否适宜成为候选名片?学者们拿出缜密入微的求实精神展开辩论、论证,终于达成广泛共识。
历经近半年的工作,在社会各界的积极参与下,2007年5月,福州十大名片出炉,它们分别是:三坊七巷、马尾船政、林则徐、三山两塔一条江、鼓山、闽剧、温泉、寿山石、昙石山文化遗址、青云山。福州终于向世人亮出了自己靓丽的文化名片。闽江学院专家学者们的艰辛努力也赢得了福州各界的赞誉。
城市名片评选之后,闽江学院学者又和社会各界提出:福州应有自己的城市精神。
闽江学院历史系薛菁教授说,一个城市所拥有的独特精神是深受这座城市的历史文化传统浸润的。所谓城市精神,归根结底是这座城市的人文精神。她提出,从新石器时代最早的福州历史文化至今,福州历史上出现了无数的杰出人士,在他们身上浓缩了福州的城市精神。在今天坚持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重新解读这些精神,对于培养福州市民良好道德风尚和文化素质,激发大家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树立热爱家乡、建设家乡、奉献家乡的观念都是大有裨益的。
今年初,福州开始向社会征集“城市精神”表述语。闽江学院的学者们再次投身这项活动,他们开会研讨,著述论证。今年7月,在各界的参与努力下,民族英雄林则徐的名言“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获选为福州城市精神表述语。
“一座城市的胸怀,并不在于它空间如何宽广、面积如何巨大,而在于它的开放观念、豁达情怀、包容心态和长远目光。随着时代的发展,我相信,福州城市精神将会深深植入这里的每一寸土地,渗入每个福州人的血液,激励榕城儿女顽强拼搏,建设好美丽的有福之州,使‘城市精神’转化为巨大的物质力量!”一位亲身参与这项评选活动的闽江学院学者这样欣慰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