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规划设计频道 → 规划设计动态 |
|
上海:东方体育中心设计理念背后的故事
日期:2009-01-02 来源:中国体育报 作者: 我要评论()
礼花声中,上海东方体育中心工程打下了第一根桩。这意味着上海筹备第14届世界游泳锦标赛驶上“快车道”,也是惠及市民,加大公共服务投资,扩大内需的举措之一。 为了世锦赛来到上海 2007年3月,上海成功获得“世界第三大单项比赛”世界游泳锦标赛举办权,这将是中国第一次承办游泳世锦赛,也是第二个承办游泳世锦赛的亚洲城市。2011年,将吸引全世界数十亿观众的目光聚焦浦江两岸。预计将有170个国家和地区的5000名运动员、教练员、官员前来参赛。 游泳一直都是上海的优势项目。在这个摇篮里,曾先后诞生了奥运冠军杨文意、庄泳、乐靖宜和“小金花”徐妍玮、庞佳颖和朱颖文以及游泳名将蒋丞稷、沈坚强等。 上海市体育局党委书记、局长于晨介绍,这是上海有史以来承办的规模最大、时间最长、比赛密度最高的奥运项目赛事。这对上海的筹备工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场馆建设更是重中之重。但目前体育设施总体数量不多,综合性特大型场馆数量偏少,而游泳场馆少、规模小的弱势尤其突出。相对于国际化大都市的城市定位,上海的体育设施仍显不足。全国第五次体育场地普查数据显示,上海人均体育占地面积1.71平方米,远远落后于北京的2.3平方米及广州的2.72平方米。建造一处能举行国际最高等级赛事、符合国际大赛办赛需要的综合体育场馆势在必行。 为景观体育增添亮点 外观似波浪状的体育馆建筑群,将通过一个人工湖与规划中相邻的滨江体育公园建起水体公园。每座场馆都毗邻人工湖畔。它将成为镶嵌于黄浦江岸的一颗珍珠,世博园区里又一处标志性景观。 室外跳水池的屋盖结构为一个“半月”形平面,它是设计中的一大亮点。在开放式的坐席上,观众可以从不同角度欣赏整个东方体育中心,纵览浦江两岸的水岸景观。 在规划设计中,有关部门以体为本,以人为本。项目基地内有一棵160年的银杏古树,针对原方案可能对古树造成破坏,韩正市长专门作出指示,市体育局会同规划局、规划院及设计单位多方协调,作出了游泳馆北移的方案调整,整个项目面积扩大万余平方米。 建设中注重环保节能。设计中,综合体育馆固定座位为12000个,比赛时,可通过加设移动座位等扩大至18000个,节能省地,也提升了场馆的综合利用率。标准比赛池被设计为25米×51米,1米的空间余量被用于架设起浮桥,通过浮桥的移动,灵活实现游泳比赛长池和短池的转换。人工湖中将播种各种水生植物,实现水体的自净功能。水源热泵系统的使用,可实现用人工湖水在过渡季节为游泳馆池水提供加温。 后续利用考虑充分 体育设施让城市更靓丽,也让市民的生活更精彩。于晨表示,东方体育中心场馆的建成,将产生“溢出效应”,对拉动内需、扩大就业起到积极的作用。 而在后续利用上,将用于承办单项国际游泳赛事;提供国家游泳队和上海游泳队训练,上海体育训练的重要基地及市民开展体育锻炼、文化活动的重要场所。黄浦江畔将成为一个体育公园,不少于10%的面积用于建设各种体育设施。还将辐射一大批足球、篮球、沙滩排球、极限运动及滑板运动,为周边的城市公共活动中心,让市民能够有更多场地享受体育的乐趣。 中国风景园林网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音频、视频)特供中国风景园林网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热点推荐
企业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