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名胜 → 国内名胜 | www.chla.com.cn 中国风景园林领先综合门户 |
清北京西郊园林
从长街北,渡双桥,就是圆明园中著名的佛殿城——舍卫城。舍卫城为印度佛教的发源地,所以圆明园中这一佛殿城也以此命名。自康熙以后,全国各地所进奉的佛象,都送到舍卫城大殿上供奉,据说共有数十万尊以上(一说十万余尊)。舍卫城是圆明园中规模最大的建筑之一,有殿宇、游廊三百二十六间,城前立有三个石坊牌楼,城南是多宝阁。舍卫城内正殿匾额书“寿国寿民”后殿名仁慈殿,再后名普福宫,各有配殿,最北的一进名最胜阁。舍卫城之北是西峰秀色,正殿十五楹,也是依照杭州西湖同名风景建造的。乾隆时每年七夕(农历七月初七),后宫在此设宴,称为巧宴,张灯结彩,十分热闹。西峰秀色西南临河,河东西各有建筑,河西是小匡庐,河东是含韵斋,又东是一堂和气,又东南是自得轩。西峰秀色后墙东是岚镜航,西是花港观鱼。西峰秀色之北,先后过两石桥,是鱼跃鸢飞,平面为正方形,四面各有一门,并有游廊,正中有一楼,三层,全部建筑在水池中,虽是富丽堂皇的宫殿,仍兼有楼台水榭之趣。鱼跃鸢飞附近,东有畅观轩,西南有铺翠环流,南有传妙室,又南出山口有多子亭。鱼跃鸢飞之东,隔河相望,香稻遍野,有依照农居村市的一片建筑,名北远山村。这里是一个田园式的风景区,水田棋布,沟渠纵横,因为主要的建筑是课农轩,所以该处又以课农轩命名。北远山村北岸有一道石墙,西有兰野花圃,后有绘雨精舍,西南有水村图一景。由此又西,有二楼前后相属,前为皆春阁,后为稻凉楼。再西则有涉趣楼,楼右是湛虚书屋。东北度桥,折而西,有湛虚翠轩,又西有耕云堂、若帆之阁。北远山村之北是圆明园大北门。 在后湖东北方向,是圆明园中最大的湖泊福海。福海的面积略小于今北京颐和园昆明湖,周围三、四里,数个彼此相连的小岛环绕四周。湖中心有三个小岛,彼此有桥相连,这就是著名的蓬岛瑶台。法国人格罗西曾这样描述过福海,他说:“有一个巨大的湖,人们称它为海。这一片汪洋的大水,位于园苑的中心,它的直径约一哩半地,海的中心还矗立着岩石的小岛(按,实际上应是岛上堆砌着很多山石,格罗西隔水远望,所以误解),上面建有宫殿(即蓬岛瑶台),结构极为精美。这小海的海岸,参差不齐,很有风趣,时而深藏为海湾,或伸出为海峡或半岛,有的海岸是石块砌成的,有的是形象狰狞的岩石堆成的,也有翠绿如茵的细草,织成天然的斜坡,通向海边。大道和小路的终点,修成各样的阶梯(即码头)便于攀登游船。我所看到的游船,都是装饰得非常华丽的,大小不一,形式也各有不同,最大的船有长到六丈六或八丈四的。”①根据这段描述,我们大致也可以想象出福海的迷人景色。福海的形状内方外圆,略呈正方形。环福海周边正南居中的大岛上,自东至西顺序为南屏晚钟、广育宫(内有凝祥殿)、夹镜鸣琴等景。自该岛按顺时针方向,西边小岛上是湖山在望,有佳山水、洞里长春诸景。由西转北的小岛上有澡身浴德殿,前突水中,构思别致,这是澄虚榭的正殿,南有含清晖,北有涵妙识,西有静香馆,又西有解愠书屋,西南有旷然阁。再北的小岛上有延真院,又称望瀛洲,其北有深柳读书堂和溪月松风,再北则有廓然大公,因为主要的建筑是双鹤斋,所以此景又以双鹤斋命名。其西有环秀山房,西北有规月桥、临湖楼,东北有绮吟堂,又北是采芝径,经岩洞而西,有峭蒨居,其西有披云径、启秀亭、韵石淙、芰荷深处。廓然大公北墙门外有天真可佳楼,西墙外有影山楼。由北转东的小岛上是平湖秋月,这也是仿照杭州西湖同名景色建造的风景区,处于福海的西北角。平湖秋月正宇西有流水音;东北出山口,临河处又有花屿兰皋。平湖秋月之北,过一小桥,有大船坞东西各二,船坞西北是安澜园。安澜园的正殿名四宜书屋,所以此景也称四宜书屋,是模仿浙东海宁著名的陈氏安澜园建造的。该景附近,东南有葄经馆,又东南是采芳洲,其后是飞睇亭,东北是绿帷舫,西南是无边风月之阁,又西南是涵秋堂,北边是烟月清真楼,楼西南是远秀山房,自楼北度曲桥,又有一楼,名染霞楼。船坞之东有三潭印月,这也是模仿杭州西湖同名景色建造的风景区。三潭印月之东是著名的方壶胜景,前临湖湾,正殿有汉白玉石座,平面呈山字形,前伸水中。石座分三层,每层都围以精美的汉白玉石栏,上建哕鸾殿、琼华楼,哕鸾殿前还有两座石牌坊。方壶胜境之东有蕊珠宫,其名取自道教经曲蕊珠经,这里风景奇绝,独处于福海东北角的一个封闭水湾之中,自成一局,是其他风景区所不能比及的。方壶胜境之北是天宇空明,这里也是圆明园的东北角,背依红墙,前临水池,是一处封闭的园林,后有澄景堂,东有清旷楼,西有华照楼。现在让我们再回到平湖秋月。平湖秋月以东的小岛上有两峰插云,东南是山水乐,北是君子轩、藏密楼。由东转南的小岛上是雷峰夕照,临湖而建,也是依照杭州西湖同名景物,正殿名涵虚朗鉴,其北稍西是惠如春,又东北是寻云榭,又北是贻兰亭、会心不远,南是临众芳、云锦墅、菊秀松蕤、万景天全。该岛正中东墙辟有明春门,过此门可至东邻的长春园。再南有一狭长岛屿,自北而南有接秀山房、观鱼跃二景,也都是临湖而建。接秀山房正殿后有琴趣轩,北有一座方楼,东南有澄练楼。澄练楼后是怡然书屋,稍东又有一佛室名安隐钟,还有一亭,名揽翠亭。由南转西是别有洞天,中间隔水池分为南北两部分,中有石桥相连。别有洞天依山临河,西有纳翠楼,西南有水木清华之阁,稍北有时赏斋。此外,还有西山入画、山容水态二景。别有洞天南半部的东南,也是圆明园的东南角,又有一个小风景区,名秀清村,其北有绿油门,可通至长春园。别有洞天之西就是开始时介绍的南屏晚钟所在的岛屿,此为福海一周的景色。福海正中有三个人工湖心岛,正中的大岛略呈方形,其西北、东南各有一小岛,彼此相连,岛上都有宫殿建筑,这就是著名的蓬岛瑶台。蓬岛瑶台的正殿建在正中的大岛上,殿前有台,即所谓瑶台,该景就是由此得名。瑶台东有畅襟楼,西有神州三岛。神州三岛东又有随安室,西有日日平安报好音。自瑶台西北度桥可至北岛,东南度桥可至东岛,东岛有瀛海仙山亭。三座湖心岛象征着古代神话中的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在岛上放眼四望,目光所及是一片浩淼的湖水和远处点缀在绿树丛中的红墙碧瓦,宛如身处仙境。 圆明园之东是长春园,有著名风景区大约三十处,园名取自圆明园四十八景之一的长春仙馆,具有浓厚的道家色彩,这里原是乾隆皇帝准备退位后养老的地方。长春园建于乾隆十四年(1749年),竣工于乾隆十六年(1751年),其兴建在圆明园之后。长春园中有很大的湖泊,湖心有六个小岛,上面有很多建筑,长春园的主体建筑淳化轩就在湖中心最大的岛上。淳化轩有左右两廊,每廊有十二间,每间内嵌有六块古代法帖的刻石,与今北海公园琼华岛西侧阅古楼所藏三希堂法帖刻石的形式相同。据说这座建筑竣工时,正值“淳化阁帖”镌刻完毕,于是便以淳化轩命名。淳化轩前有含经堂,后有蕴真斋,这三座建筑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宫殿区。长春园东北角,临近湖岸有狮子林十六景,完全是依照乾隆南巡时曾游过的江苏狮子林园景建造的。淳化阁之西是一组矗立在湖中的宫殿,名海岳开襟。宫殿建造在一圆形台基上,东西南北四方分别有方台向前突出,造型奇特。台基分二层,全部围以汉白玉石栏,上建得全阁,前后有三大殿,金碧辉煌,从远处望去犹如海市蜃楼一般。与此相似的还有淳化轩之东的玉玲珑馆,在三岛环围之下,也是风景绝佳的建筑。长春园中最具有特点的是位于北部的西洋楼,这是一个兼有东、西方建筑风格的建筑群,动工于乾隆十年(1745年),毕工于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西洋楼包括谐奇趣、养雀笼、方外观、远瀛观、海晏堂、蓄水楼、黄花阵、线法山等建筑,是意大利传教士、著名画家郎世宁和法国传教士蒋友仁、王致诚等人主持设计和建造的。西洋楼全部以巨大汉白玉石块砌成,复加以精美的雕刻,其风格兼收中西的优点,有独特的创造。例如谐奇趣的楼房,全部用汉白玉石柱,柱身、柱头的样式都是仿照罗马式,并雕有生动的花纹,充分表现出欧洲古典建筑的宏伟典雅风格,但是墙身所嵌五色琉璃瓦或抹以粉红色,以及庑殿式并覆以紫色琉璃瓦的楼顶,又都充分体现了传统的中国宫殿风格,特别是在谐奇趣大殿的两侧,又各有一座纯粹中国风格的五色琉璃八角亭。这样的布局和风格,使得西方建筑艺术带有一层东方色彩,而被乾隆皇帝所接受。这里最为奇特的是主楼前的大水法(喷泉),是蒋友仁于乾隆十二年(1747年)建造的。法国人格罗西述云:“神父蒋友仁施展才能,制造抽水机关,即为点缀此等宫殿,及其邻近之地面。……藉蒋氏指导,制成之无数喷水机关中,吾人可见象‘兽战’之形者,林中猎狗逐鹿之情景及水制之时钟。……中国一日为十二时辰,双倍我国之小时,华人并以十二种不同之动物表现之。神父蒋友仁异想天开,思欲聚此十二动物于一欧式宫殿之前,位于一广阔三角池之两边,形成一继续不断之时钟……。此等兽类,轮流值班,口中喷水两小时,表现全日时间之区分。此喷出之水,按抛物线式,复注入池之中心。”① 在圆明园和长春园之间南部的是绮春园,同治十二年(1873年)改名万春园。此园自道光朝始,通常是皇太后的居处。该园始建年代不详,据考至迟应在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以前。嘉庆之世,又将其西部的庄敬和硕公主之含辉园、西爽村成邸寓园及傅(恒福)康安公子赐园也一并括入,大事修建,构成园内的西路,俗称小南园。绮春园内有著名风景区30处,所以通常认为圆明三园共计有著名风景区100余处。绮春园的主要风景区大部分在东路,如天地一家春、蔚藻堂、凤麟洲、涵秋馆、庄严法界、春泽斋、四宜书屋、澄心堂、正觉寺、镜绿亭等;西路则有消夏堂、含晖楼、流杯亭、绿满轩、畅和堂等建筑。绮春园风景流于自然天成,与圆明园,长春园相比,别是一番情趣。②。 圆明园是皇家禁苑,所以外人不得随意进出,即使朝廷高官也莫能外。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九月,李鸿章自颐和园入朝议事后回城,乘兴游圆明园,尽管这时圆明园经英法联军焚毁30余年后早已残破不堪,但仍被有司奏劾,先议革职,后“得旨:加恩改为罚俸一年,不准抵销”。① 雍正三年(1725年),雍正皇帝诏以圆明园为春、夏、秋临御听政之所,从此以后,乾隆、嘉庆、道光、咸丰诸帝皆常年居圆明园视朝听政。清北京政治中心向西郊的转移,使海淀地区民居、街道、商业得到发展的机会,昔日风光秀丽的游览地遂出现喧闹的市镇。 以圆明园三园为中心,其东、南、西三面还分布着熙春园、近春园、朗润园、镜春园、鸣鹤园、淑春园、澄怀园、蔚秀园、一亩园、承泽园、自得园、清漪园等园林。其中规模最大,而且在清末其地位取代了圆明园的就是清漪园。 清漪园即今颐和园,其地有山有水,山在湖泊之北,本是西山的一支余脉。金代,海陵王完颜亮曾在此处建造金山行宫,章宗时山称金山,水称金海。元代,相传有人在山上挖出一只石瓮,以为神物,故改称瓮山,水也改称瓮山泊。据地质学家考察,这个湖泊已存在4000余年了。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郭守敬开凿通惠河以便通元大都漕运,自玉泉山、昌平白浮泉等处引水入瓮山泊,湖面更加扩大。明代,弘治七年(1494年)在瓮山南山脚下修建圆静寺(旧址在今排云殿)和行宫别墅、望湖亭等,称好山园。又因其在京城以西,又称西湖、西湖景。当时,除园林外,四周多是稻田,宛然江南水乡景象。清朝继续在此营造,乾隆十五年(1750年)乾隆皇帝为给太后祝寿,在圆静寺旧址建大报恩延寿寺,改瓮山为万寿山、瓮山泊为昆明湖,并将此处园林命名清漪园。大事兴建宫殿楼阁,达到兴盛时期。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入侵北京,清漪园与圆明园同遭野蛮破坏。光绪十四年(1888年)慈禧太后挪用海军经费修复清漪园,并改名颐和园。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颐和园复遭八国联军野蛮破坏,宫殿被焚,文物珍宝也被洗劫一空。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慈禧太后返回北京后,动用巨款修复颐和园。这样,颐和园就成为清末皇室在北京的最大园林,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每年都有部分时间住在园内处理政务。
编辑:jojo |
阅读: 次
网友评论(调用5条) 更多评论(0)
最新推荐
企业服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