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名胜 → 国内名胜 | www.chla.com.cn 中国风景园林领先综合门户 |
寻访曾令人神往的圆明园核心区九州
先祖为马背上民族的满族皇帝,不喜皇宫布局的庄重刻板,酷爱园林有山有水的温软,从雍正皇帝开始,各代皇帝每年都会长时间居住在圆明园中,由此发展到清朝中央各部院在圆明园外围,都设有直属机构,大臣们也纷纷在圆明园附近买园建宅。从此,清朝的实际政治中心就转移到了圆明园。 圆明园至高无上的政治地位,也给圆明园遭灭顶之灾埋下伏笔。1860年英法联军将焚毁圆明园视为给清政府的致命打击,侵略者不仅用信函的方式,通知清政府要将圆明园“毁为平地”,还嚣张地张告公布焚毁圆明园的日期。 哼着小曲的“兰贵人”是在哪儿情迷咸丰帝的 在民间故事里,当慈禧还是一个普通的兰贵人时,哼着江南小曲令咸丰迷情,从而改写了人生。这传奇一幕就发生在九州清晏的“天地一家春”。不知道故事与真实相比,细节上虚实几何,但慈禧对“天地一家春”的念念不忘,是有据可考的。清光绪十二年,慈禧重修颐和园时,又把“天地一家春”刻在了消防储水用的金缸上,至今在颐和园乐寿堂、仁寿殿,还能见到这些水缸。那么原来的所在该有怎样的旖旎风光? 指向一大片草坪,刘阳告诉我,这里就是“九州清晏”。我睁大眼睛搜寻,平阔的草坪上,疏疏落落几株乔木之外,看不出建筑的遗痕。 不仅此处,九州景区九个岛,环列后湖,代表禹贡九州,而且山起西北,水流东南,山形水系与中国的地势完全契合,体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移天缩地在君怀”,九州清晏的名称,也寓意河清海晏,天下升平,江山永固。而现在没有建筑的后湖,空空荡荡一派绿色,圆明园四十景图描绘的一幅幅仙境般胜景,真的就在这里生长过吗? 关于圆明园的记忆碎片 建在圆明园废墟上的村落迁出后,无论已疏浚造山,整修过的,还是尚荒芜一片的,都找不出十数年前乡村的踪影了。 上世纪的九十年代中期,我曾经跟随朋友走马观花地参观过鼎盛时期的“圆明园画家村”。那几年“圆明园画家村”名噪一时,成了国内外各个传媒、通讯社追踪的新闻热点,甚至成为“先锋”的代名词。 那时候,中国还没有“职业艺术家”,现代艺术的生存市场处于渺茫不可知中。那时候也还没有“北漂”这个词,其时住在村里的天南地北的流浪画家更容易被认作是盲流,最初青睐的是这里低廉的房租,慢慢地扎了堆儿,最多时有三四百人。其实画家们主要租住在福缘门村,而福缘门村就趴在圆明园废墟的遗址之上,所以都称为“圆明园画家村”。 走在村里拐弯抹角高低不平的小路上,两旁农民盖的简陋的小平房摩肩接踵,围成密密麻麻的小院。回忆起来,那天是跟着画家“村长”老严(正学)串了好几家门儿。每个院里,屋里屋外,成品半成品的画作、颜料、酒瓶饭锅杂陈。印象深的要算方力钧、岳敏君的院子,人已经成气候,来来往往的各色人等多,院子不仅干净些,气场仿佛都不同,方力钧笔下那些秃子的大嘴巴过目难忘。 十年后圆明园画家村结束,据说人员分流到宋庄、上苑,也有些人或改行或回家,或出国或南下发展。 跟圆明园废墟有过千丝万缕联系的现代艺术,还不只是画家村。七十年代末,北岛和芒克等诗人,曾在圆明园废墟之上,举办过多场诗歌朗诵会;北京诗人黑大春创作了诸如《圆明园酒鬼》等许多跟圆明园意向相关的诗篇……
编辑:royal |
阅读: 次
网友评论(调用5条) 更多评论(0)
最新推荐
企业服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