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京口:遗产保护的一个杰出案例-国内名胜-中国风景园林网-中国风景园林领先综合门户
镇江京口:遗产保护的一个杰出案例
[日期:2009-01-16]  来源:江苏公众科技网  作者:   发表评论(0)打印



  这是2001年的春天,新世纪刚刚来临之际,一封来自大洋彼岸,寄到历史文化名城镇江,寄到镇江市苍巷69号的“张云鹏故居”。

  当今古宅的主人、张云鹏的儿子张本、张松祥兄弟,十分激动地打开英文书写的信函。原来,经张氏兄弟多年保护的祖宅,已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2000年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杰出项目奖”,被誉为“遗产保护的一个杰出案例”,并致函请他们去马来西亚出席颁奖仪式。

  接到来信,兄弟俩喜出望外,他们深感“苍天不负有心人”,多年的心血和努力终于得到回报。因为据了解,获得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授予的2000年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杰出项目奖的共8个,中国除了香港有2个,大陆仅此一个,就是“张云鹏故居”,是唯一联合国榜上有名的“民宅”。

  张云鹏是江南一代名医,是清朝丞相、三朝元老张玉书的第七代孙,1900年出生,1958年病逝,其故居始建于民国初年,是一座具有典型江南近代民居特色的园林庭院式住宅。

  张云鹏故居为砖结构,高大敞亮、占地面积550平方米,具有疏、漏、透、廋等特色,曲径通幽,雅致含蓄。从进宅门算起,共有四进庭院,前三进为前庭院,第四进为后院,每个庭院布局得当,疏密有间,第二进与第三进庭院通过回廊相连,人进宅后不被日晒雨淋,整个故居保存完好的回廊、腰门、假山、亭台、照壁等,错落有致,曲径通幽,小巧玲珑,给人一种移步有景,景其中的神奇精巧别致的梦境,体现出主人不尚浮华,却追求文化品位。

  老宅第一进是一座小花园,第二进除摆放各种盆景,廂房的壁板和窗子上布有工艺精湛的凸空浮雕群,有文房四宝、琴棋书画、吉祥如意、八仙过海等不同内容的图案。第三进是不规则的几何图形。一扇月圆门的上面有“听雨”两字,门外是半边亭,亭外是芭蕉树,可以想象当年文人骚客下雨时在半边亭内一边琴棋书画,一边欣赏“雨打芭蕉”。这第三进的院内除了翠摇曳、枇杷成荫外,还有一颗百年香圆树,树的右侧是一口古井,与树呼名应构成“桔井流香”的中医世家特色。

  “张云鹏故居”历经百年风雨沧桑,能够在高楼林立的夹缝中顽强地在原地保存原貌至今,不能不说是个奇迹,而张老的两个儿子张松本、张松祥确实是立下了汗马功劳。

  值得一提的是:兄弟俩均子承父业,都选择了济世救人的医生职业。如今,兄弟俩在镇江中医界均小有名气。

  故居是张氏兄弟的诞生地,充满哥儿俩成长的记忆,也伴随他们经历风风雨雨,他们保护故居,充满了艰辛。

  “文革”时期,兄弟俩把院中的木雕涂抹上石灰,才免于郜劫;1969年,在“深挖洞,广积粮”的口号下,街道办事处欲在院内挖防空洞,后因三间正房已经倾斜,成了危房而作罢。

  1992年,镇江市实施大规模旧房改造,张家老宅也在拆迁范围之内。开发商给张氏兄弟开出了优厚的条件,愿意用6套大套房和20万现金,换取张氏老宅的拆迁,面对金钱和新住宅,兄弟俩牢记父母的遗嘱,顶住了诱惑,并筹集资金,打算对老宅进行加固维修工作。

  1994年10月,张氏兄弟在政府有关部门的支持下,自筹资金20万元,请来曾经帮助他们家修缮过房屋的7位有经验的老瓦工、老木工,开始了长达半年的重修工程。

  为了使老屋重建后的风格保持“原汁原味”、“修旧如旧”,所用的材料绝大多数是从屋子拆下来依旧坚固的旧材料。青灰墙原来用糯米汁和泥砌成,现在已无人懂得这项技术,就用804胶水代替。原来房屋的每个立柱下压有各种规格的“太平钱”,最大的铜钱直径四五厘米,重建时原封不动地放进去。正梁上的“子孙捶”,上梁时依旧原样挂好。整个房屋原来建筑没有一根铁钉,重建时也全部用木椎头……

  在老屋修缮过程中,最棘手的问题是需要补充大量的小青砖,而老宅的小青砖都是清代未年和民国初期的。为此,兄弟俩利用下班时间和公休日,哪里有旧城改造工程,就往哪里跑。在拆除旧房屋的废墟里一层层地翻,一块块地找,以致双手都扒出血。经过半年多的日夜奔忙,张氏兄弟俩共寻到15万块小青砖,解决了重建中的燃眉之急。

  1995年4月初,一座保护原有风貌却又焕发青春的古典民宅展现在世人面前。左邻右舍和前来参观的市民都说,如果不是张松本、张松祥兄弟俩竭力保护,我们今天就无法看到这个在高楼林立的夹缝中生存的古老民宅了。

  张氏兄弟为保护文化遗产屋所作的尝试和努力,在成为遗产保护杰出案例的同时,也为文化遗产保护树立了一个可供学习和借鉴的样板。

  1998年10月,在东南大学建筑系教授董卫的陪同下,联全国教科文组织的官员和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专家,来镇江参观张云鹏故居,认为该故居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对故居的后人张松本、张松祥兄弟在保护文化遗产方面所作的努力表示敬佩,称赞张氏兄弟为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中科院院士、武汉大学教授杨宝成参观后,为表达对兄弟俩的敬佩和感激之情,杨教授欣然命笔题字:“保护祖先的历史文化遗产,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其精神将激励后人,其功德将永载史册。”

编辑:xuan88 | 阅读:
【 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点击查看
网友评论(调用5条)  更多评论(0)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 请尊重网上道德,遵守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导致的法律责任
  • 本站有权保留或删除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评论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最新推荐
企业服务
');var k=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