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名胜 → 国内名胜 | www.chla.com.cn 中国风景园林领先综合门户 |
绵山[山西晋中]
山古水活,古迹众多,有大量的古老传说,以其鲜明的个性跨身于我国名山之列。“万壑千崖增秀丽,往来人在画图中”。绵山,又称介山,在介休城东南20公里处,属太岳山脉,居介休、灵石、沁源三县交界处,绵延50余公里,海拔2072米。以其形势绵亘而得名。绵山山势巍峨,古木繁茂,溪流屈曲,鸟语花香,多悬崖绝壁,同蒲铁路沿山直去,汾河依峡南流。自然景色非常优美,是省级风景名胜区。 绵山,还留有一段十分悲壮的故事:相传,春秋时晋国多难,晋献公听信骊姬谗言,逼死太子中生,又危及公子重耳,迫使重耳带上家臣外出逃L。贤臣介子推随从,竭尽忠君之道,在艰难困苦之时,曾割股肉熬汤以啖公子,史称“割股奉君”。流亡19年后,在国人内应和泰国帮助下,重耳得势复国称霸。重耳返国即位,成为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他首先赏赐从亡者,一个个都封官晋爵、唯介于推没有夸功,俸禄也就没有给他。介子推回到家里对母亲说:“文公回国承嗣,这是上天的安排。可是那几个从亡者却把这说成是他们的功劳,这不是贪功争赏,蒙骗君上吗?我实在难以同他们共处了。儿决定出走隐居。”母亲说:“你真能这样,我和你同去。”于是,介于推逃禄不仕,偕母隐居山林。时有同情介于推遭遇者,在宫厅贴厂一张无名帖,上写“龙飞上天,五蛇为辅。龙已升云,四蛇各人其宇。一蛇独怨,均不见处所。”晋义公见之说:“这是说介子推呀!由于我为君王的居安处优,实委屈他了。”于是,急忙派人到处寻找,终闻介了推偕母隐居绵山。重耳亲自前往,派人沿山白般呼唤,怎奈此深林密,空谷回声,不见介子推出林相见。这时,重耳急于见到介子推,想到他是有名的孝子,如果火烧绵山,他必背母而出。结果,大火绵延三日,仍不见介子推母子的行踪。火熄后入内寻找,才见他与老母相抱,被烧死在一棵树下。这时重耳懊悔万分,追悔莫及。为纪念介子推,重耳把四周之地封为介子推田,将绵山改称介山,把定阳县改为介休县,并定每年焚山这一天(清明节前一天)为寒食节。又传说,重耳将燃后的绵山残本做成本履,走起路来呱嗒作响,以提醒自己莫记介子推。自此,把尊贵的朋友称作“足下”。 绵山早在北魏之时,山中就有寺庙建筑,唐初时已具有相当规模的佛教禅林。山上文物古迹颇多,往返约18公里左右,俗称“九里十八弯,二十四座诸天小庙,各处罗列”。游绵山可从介休南行20多公里到绵山山麓的兴地村,参观第一景点回銮寺古刹。 回銮寺是由于唐太宗欲登山礼佛,因山路难行未成,至此回銮,故名。唐太宗有诗云:“回銮游福地,极目玩芳晨。宝刹遥承露,天花近尺春。”据寺内碑刻记载,寺原在东山柴谷之间,后遭流寇所毁,唐僖宗时迁到现址,敕名“兴国寺”。现见大殿脊檩下有“大元国至大元年(1308)重建的题记”,后明、清重修,现存建筑为元明清三代遗物。主建筑有山门、过殿、大殿,两侧对称布局。殿阔五间,用减柱造,结构简洁。存元明清历代石碑17通,记录着寺院的兴衰。院内古松、龙槐、杉楸等树木葱茏,形似伞盖,给古刹增添了勃勃生机。 离寺南行1.5公里,登山2.5公里到龙头寺后,沿山腰间小路曲折而行入绵山腹地。沿途两山对峙,怪石嶙峋,风景绝佳。这里岩石裸露,崖壁上突出石泉10余处,前有乳房似的石峰,苔藓茸结,泉水垂滴,如断线的珍珠缓缓泻于下面石池中,水质清凉透明,沁人心脾,这就是“峰乳泉”,俗称“母奶头”。过栈道到小须弥、中岩寺,可见白云洞内涌出云团,变幻莫测,令人惊叹。复行2.5公里,过“鹿桥”、“兔桥”,再攀127级石阶便是绵山中心抱佛岩。抱佛岩,是一处颇为奇的天然胜境。这里犹如一座高山弯下腰来,卷成一个整齐的宽阔达九米,深达六十多米的敞口大洞。在这宽阔的岩穴内,依壁建寺,因岩筑庙,佛像端坐其中,故名“抱佛岩”,寺庙取名“抱佛寺”。因山岩上部突出,下部凹回如穹窿,又如两手抱腹,且腹中空空,故又名抱腹岩,寺亦又名抱腹寺。抱佛寺,即云峰寺,有殿宇20余间,为初唐遗物。正殿中有“空王古佛”田志超等塑像,都深嵌在岩壁石窟中的佛龛内。现在寺内石佛殿尚存一只唐时的九头狮子石佛座和一躯石头造像。悬壁凹处,上有巨掌痕,人们称之为“佛手印”。岩下为一泓泉水,日夜琮铮。拾级而上,群峰绵延,沟壑纵横。万点烟云,眼前浮动,由于山高岩深,终年阳光难到。即令炎夏暑热,这里也极清凉、舒爽,可谓是山川秀丽,景色绝佳,为难得的奇景。 以抱佛岩为中心,向东行百米有铁索岭,铁索从崖顶垂下,可攀援而上到达山巅,上有银空洞、竹林寺、铁瓦寺、摩斯塔等景点;朝西北下行5公里有李姑岩,相传是唐太宗御妹出家修炼处;沿南下石级到断岩边,下云梯可到棋盘洞,洞内有唐代佛像。洞旁,有唐代开元二十年(公元732年)大唐汾州抱腹寺碑记。古碑两侧有唐、宋、元、明历朝名人题刻。最引人注的是唐代开元年间太子宾客贺知章的题记百余字,盛赞广绵山的奇险。 绵山的景观很多,又有白云庵、光岩寺、云中寺、地藏殿、世姑庙、龙王庙、柏龙、说法台、棋盘石、五龙墓、舍身崖等多处、这些名胜风光、古迹景观都点缀于从龙头寺到抱腹岩至舍身岩这条长达10公里的山腰环行道路上。过舍身岩后,前行1公里,有“一锅泉”。地下埋一直径1米的铁锅,水从崖壁流入,满而不溢,掬而饮之,味甚甘甜,叫做“一锅泉”。泉之南有一“之”字形石级,行500米,即达沟底深谷。下岩沟即进人深谷,群山环绕,高峰入云,清清的溪流从南面的马跑泉发源,千四百转,流过长15公里的岩沟,滋润着数百顷良田,孕育了绵山千年古老的文明。这就是北魏郦道元《水经注》上所录的“石桐水”。它时而平缓,时而激湍,并在几个地段形成近3米落差的小小瀑流,和周围的青山、怪石、奇树、山花相映成趣。 沿“石桐水”出岩沟,总长75公里,沿途要绕30多个弯,跨20多次涧,还得翻一道小小山梁。人随山转,水绕山流,左边青山耸翠,右侧峭壁挺立,伸人沟中的山岬酷似神话中描写的狰狞怪管还有如猴、如象、如鹰隼的巨石。各种奇特的山岩地貌,组成了岩沟独特的自然风光,无丝毫人工雕琢的迹象。
编辑:理想 |
阅读: 次
网友评论(调用5条) 更多评论(0)
最新推荐
企业服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