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双善洞-国内名胜-中国风景园林网-中国风景园林领先综合门户
湖北双善洞
[日期:2009-04-07]  来源:中国旅游网  作者:   发表评论(0)打印




  双善洞在武穴市西9公里长江北岸的笠儿垴主峰南侧,隔江与半壁山相望。这里山峦起伏,湖泊错综,奇洞异窟,比比相连,著名的灵泉、仙人、龚龙等十余洞,在山腹与底部,纵横交织,相互贯通,长达5公里。双善洞系其中之一。相传此洞有十八重之多,唯因年久被淤,今不能穷其源,但尚可深达三重。一重广约30余平方米,中有石榻;二重广约1000平方米,周有回廊和流泉;三重广约2000平方米,四隅嵌小洞。尤其二、三洞的钟乳奇石,千态万状,光怪陆离,瑰玮夺目,美不胜收。故历代文人到此观赏者,无不即景抒情。现洞门上仍保存“双善洞”隶字额刻,洞外左右排列着游人记胜和诗咏八通碑刻。

  

    位于山上村笠儿垴西侧,石灰岩溶洞。相传古时有一对仙男仙女常出入此洞,专施善福于人间,故名。洞门高2米,宽约1.5米,上方刻隶书“双善洞”字样。门外石壁8处刻有诗文。据传该洞有18个洞相联,但人们能进出的仅两洞。第一重洞穴面积约五六百平方米,地面平坦,溶岩和钟乳石千奇百异,按其不同形状,被当地群众分别呼为“娘娘殿”、“娘娘床”、“仙人打座”、“神龟窥天”、“仙灵芝”、“神玉”、“黄龙蟠顶”、“曲廊通幽”等。洞左有一80平方米的竖洞,深不见底。从“曲廊通幽”向右进第二重洞穴,面积比第一洞大,洞顶高处五六米,低处人不能直立,按溶岩和钟乳石的形状,有“通仙廊”、“百道银河”、“百亩田”、“千层楼”、“藏仙宫”、“擎天塔”、“仙人龛”、“金蟾”、“玉兔”、“神钟”、“天地”、“石”、“石柱”、“伏狮戏球”等。洞左有一面盆大的洞口,据说为第三重洞穴入口处,但人不能自由进入。

    武穴市田家镇西南4公里处有一座狮于山,山南有一个鄂东最大的山洞双善洞,神奇莫测,传闻很多。笔者一行4人怀着好奇心理,前些时揣带手电筒以及铁铲、绳索等开路和自卫工具,往该洞探险。洞口在山腰峭壁中,高约2米,呈不规则长方形。虽是盛夏,一进门凉气逼人。进去几步,顺台阶下去,即到一个大“厅”,约1500平方米。用手电光照,可见洞顶溶岩皱波纹起伏,宛如舞台上垂帘布幔,一层套一层,呈银黄色。“宫”中有轻拂衣袖的“仙女”,昂首伏背的“神龟”,大如伞盖“灵芝”和袅袅婷婷的“玉竹”,令人目不暇接。

    “厅”左有一倾斜向下的洞门,洞顶有一条约20多米酷似飞腾长龙的苍黄色溶岩带,我们腰系绳索悬吊梯至一石落脚,然后向下探寻。足迹到处,怪石成丛。很多地段仅容一入侧身进入。作向导的当地农民说他曾下去过,走了4个小时也没到头。我们向纵深进入约200米,花了1个多小时,因准备不足又恐发生意外,就折身返回大“厅”。

    “厅”里还有一洞口,宽约2米,高2.5米,进后愈见开阔,最宽处40多米。洞里有小房子般大小形如伞盖的石蘑菇。上细下粗与洞顶相接的石柱,柱上波纹如画,每隔1米绽开石花。柱旁一小洞约1米见方,里面30多平方米。底平而被石埂分割成多块几何状。泉水没入脚背,清亮沁凉。再往前走又见多个如前所述石柱,洞壁还有一突出平台约l0多平方米,台上钟乳石有的如神像,有的如祭具.这个长形洞约80米深,3000多平方米阔,高五六米。从上向下垂吊的钟乳如隆冬屋檐下冰笋,玲珑透剔,数量难计。这洞尽头有一澡盆大洞口,向导听老人传说,里面还有18重洞。因时间和条件不备,我们没敢再进。

    双善洞外的石壁上,有些石刻诗文和题字。洞门上有“静音双善洞”石刻,字体为隶书。洞门左边石壁刻有行书七律诗一首:“穿岩越壑步高峰,偶得深山古洞逢,眼底江河飘玉带,头依云日贯长虹;怪石嶙峋如虎豹,曲溪窈窕似虬龙,仙景桃源何异处,赤松为我问渔翁。时丑丙子仲冬醴陵游炳森题。”以及“九十八师二九二旅……中华民国二十五年十二月”等字样。听当地老人说,这些文字为1936年至1937年国民党98师部队所刻,题诗者为师长,该师曾在大“厅”驻扎过。

双善洞最佳旅游季节

    双善洞一进去就能感觉到凉气逼人,建议夏天去。

编辑:理想 | 阅读:
【 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点击查看
网友评论(调用5条)  更多评论(0)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 请尊重网上道德,遵守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导致的法律责任
  • 本站有权保留或删除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评论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最新推荐
企业服务
');var k=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