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名胜 → 国内名胜 | www.chla.com.cn 中国风景园林领先综合门户 |
唐模古村:中国水口园林第一村
在徽州这片特别的土地上,由于其山川阻隔和诸多原因,遗留着一个个相对封闭的村落,它们就像一页页发黄的历史卷张,向世人诉说着这里曾经的辉煌与沧桑。其中,就有这样一个千年古村落--唐模。该村由唐朝至今,经历了千百年的世事沧桑,形成了特有的人文和生存理念--充分融会了儒释道之精髓的哲学体系。特别是历经了徽商鼎盛的明清时期后,代出名人。而如今最能体现她那独特风韵的,莫过于村中那历史遗存的美丽景色、那经千百年逐渐完善的生存空间。 走进唐模,人们一眼就能看到的是唐模古村的水口园林。由村中流出的小溪穿过一座座小石桥,翻越一道道拦水坝,形成一道道人工瀑布流往下游,两岸数十株巨大的樟树,以终年常绿的伞形树冠,掩映着小桥、流水、人家。在离村约一公里的地方,水口园林的内容更为丰富,树旁古亭飞檐翘角,二层八角青顶红柱,亭下石桌石凳,似乎是让远途归来的游子,歇息一下,重振精神与家人团聚;或许是让远走他乡的亲人,莫忘画中故乡。据考证,古徽州水口园林之所以营造的精美且极富有情调,主要源于二个原因,一是村口如人的脸面,故需以优雅,先声夺人;二是受阴阳风水理论的影响,徽州人认为水流象征着时间和财富,随着流动将把一切都带走,故修好"水口"加以镇留。据说唐模水口布局已被仿入"昆明世博园"。过水口前行几分钟,便见一四柱冲天的高大石坊,坊名为"同胞翰林",是为纪念清朝康熙年间该村许氏兄弟两人均因才华出众,考上进士,被皇帝钦点为翰林而建,石坊高约16米,宽约10米,雕琢精美,出入该村人行其下,须昂首景仰。由此可见入仕做官,在徽州社会中的地位之高。作为徽州园林的主要部分,建于清初的"小西湖",又名"檀干园",更是让人驻足忘返。据村史记载,当时该村一许氏富商常年在杭州经商,其母思子心切,每欲前往终不能行,为娱老母,特投巨资,模拟杭州西湖景致,依水流山势建造了唐模小西湖,后将该处作为"许氏义塾",用作后裔子孙接受学习教育的场所。周边遍植檀木,又名"檀干园",希望后裔刻苦学习,努力进取,成为国之有用人才。小西湖占地10余亩,三塘相连,自然形成"三潭映月"、湖心亭、白堤、玉带桥、镜亭等景观。尤其以镜亭内的18方明、清时期刻制的石碑,分别将朱熹、苏轼、米芾、黄庭坚、祝枝山等名家诗词手迹镌刻留真,铁画银勾,真草隶篆,既是文物精品,又是书法绝作。汇集珍藏在一个村落里,可见徽商经济实力之强,以及由此带来的文化昌盛。 高阳桥建于明代,为石质双孔,是古徽州独具特色的廊桥,整座桥面上建了五开间殿堂,堂中梁柱木雕精美,彩绘典雅绚丽,可称明代廊桥建筑之典范。如今古桥已成为人们休息品茶和凭栏赏景的好地方。 出高阳桥便是长约600米的唐模水街,独具特色的唐模水街,实为南北流向的小溪,溪宽5米、10米不等,清澈的溪流终年不竭。沿溪两岸相对建造有近百幢徽派建筑,有民居、有祠堂、有店铺、有油坊,高低错落,形成夹溪的街道市井。沿街还建有40余米的避雨长廊,廊下临溪设美人靠,供村民及商家生活休息之用。凭栏临水,尤如置身《清明上河图》的意境中,让人觉得步入遥远的宋明时代。正如该村晚清诗人许承尧所云:"喜桃露春浓,荷云夏净,桂风秋馥,梅雪冬妍,地僻历俱忘,同序旦凭花事告;看紫霞西耸,飞布东横,天马南驰,灵金北倚,山深人不觉,全村同在画中居。 步入唐模,不禁会为众多的明清建筑而赞叹,为"小桥、流水、人家"的格局而迷恋,为清醇幽静,处处可画、时时有诗的风情而陶醉,可是游罢而归,却似乎又茫然若有所失。确实,在唐模游历所得,用言语表述似乎很难。 也许我们领略的仅仅是一种文化氛围,一种由历史、建筑、文物、民俗、饮食以及哲学、观念等等多层次多方面内容构成的综合体。这里的每一个角落,都是活生生的现实生活,又都是耐人寻味的人文景观--一种人化了的自然所显示出来的文化性。而这种文化性又有着其独特的品韵。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每个人的视角不同,在唐模的游历收获的有所不一。
编辑:理想 |
阅读: 次
网友评论(调用5条) 更多评论(0)
最新推荐
企业服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