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名胜 → 国内名胜 | www.chla.com.cn 中国风景园林领先综合门户 |
古徽州:粉墙黛瓦 月沼风荷
在歙县县城吃了午饭,而后再去棠樾。对歙县县城的初印象来自路过的几条街道,只感觉十分普通。 棠樾在歙县县城西约十里,是一个小村。 很久以前,我曾在电视上看到过这样的景象,墨色的天空,下着雨,荒野,一位衣衫褴褛的驼背老妇人拄着拐杖,在泥泞的土路上行走,远处是一溜排数不尽的牌坊。 当时并不知道,这牌坊就在棠樾,而现在我已身临其境了,只是牌坊四野下并非荒芜一物,旁边有好些老房子和新房子;牌坊看起来没有那么多,有七座,且相距都不远,慢步五分钟可走一个来回;也没有那么想象中的那么高,与夫子庙的牌楼大小差不多。在晴朗的天空下,七座牌坊相互帮衬,倒也有些壮观,完全不似电视里那般凄凉的气氛,我竟有一丝失望。 导游在一旁介绍,这七座牌坊都是明清两代帝王表彰棠樾鲍氏家族而准予建造的,鲍氏是当时的大户人家,几百年里做官经商都很成功,又乐善好施、忠孝两全。能有一座牌坊已经是当时士族大户的梦想了,但鲍氏居然有七座! 此时我方才豁然,其实牌坊就是皇帝亲自发的永不腐朽的奖状。七座牌坊,足以万古流芳,对当时的人来说,它意味着何等的荣耀。时过境迁,牌坊所代表的忠孝礼义已与当代的观念脱节,所以这就是为什么很多的文艺作品中,牌坊总是作为枷锁的面貌展现,尤其是女性的枷锁。但是现实又开了个玩笑,棠樾牌坊的旁边的几座老房子是鲍氏的祠堂,而且其中更有一女祠,相当罕见。 我思索,丢了忠孝礼仪的中国文化倒底是进步还是倒退,很难说清楚。但牌坊不再有,就可以说没有枷锁了吗?权利、职称、金钱,多少人为之奔波,追求一生,这何尝不是枷锁。 从棠樾出来,我们前往下一站屯溪老街。 屯溪是黄山市政府所在地,街道比较繁华,建筑也比较新,但从楼宇的缝隙中拐进小弄堂,就如同一脚迈进了历史,石板路,老房子,老家什,老行当,老口味,什么都是过去的式样。女人们一头扎进这属于她们的天地尽情挑选起来,男人们则忙着拍照,尝尝美食、买些纪念品,于是我们四散分头行动。各店的门口虽然无一例外是清未民国的模样,但是徽商们的生意经却做到家了,有的老板可以说几国语言,而在一家卖古董的店铺,拍照也要付费了。这也不奇怪,黄山早已誉满海内外,每日宾客无数,老板的阅历自然比我们深厚得多。不过也不是每家的老板都和客人见外,有一家的女主人主动和我们攀谈起来,最后我们在她那里买了好些盒本地特产的糕点。除了糕点,另一种点心是酥饼,有很多家小店在卖,看起来像普通的小烧饼,但里面是干菜肉馅,而饼皮要酥得多,口味相当的好,只是这东西不能保存长久,只能即买即食了。 天色渐渐暗下去,我们由屯溪返回歙县县城,因为预定好的酒店在那里。车窗外已经一片漆黑,到了歙县县城后方才又亮起来。这次我们的车多绕了几条街道,发现很多的门头上都打着徽州的字样,这才知道原来这歙县便是古徽州府治所在!徽州,让人有太多的感慨,它藏于山中,却影响着整个江南地区,在扬州、南京、杭州,你都找得到徽州文化的印痕。当今天一些富裕地区的先民们还住草屋,打渔筛网时,徽州的小镇已经竖起一座座大宅院,商路通达,市集繁荣,从这里亦走出无数的文人政客,领风骚数百年。然而自清末明初始,它的衰落又如此迅速,以至于今日徽州几已隔绝于世,只有四方的游客来追寻其往日的荣耀。 随便走动走动,四处都是古旧的建筑,但是夹杂期间的也有败笔,休憩一新的城楼,酒肆饭馆,使人完全不敢相认。正是晚餐的时间,导游安排我们在一家饭店里吃了便饭,虽然是旅行餐,但徽味尚存,烧鱼烧肉,做的浓淡相宜,众人也是车马劳顿,肚子早就饿了,于是有如风卷残云般将饭局收拾个干干净净。 从饭店出来,走不多远,一座牌坊伫立在眼前。与此前在棠樾看到的牌坊不同,它有四面八柱,体积大得多,十二只石狮相伴在脚下,在灯光的映射下,威武壮观,上书有“先学后臣”、“少保兼太子太保礼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许国”等字。许国何许人也?从一旁的介绍牌上了解此人是嘉靖年间的进士,历经嘉靖、隆庆、万历三朝,管至少保(相当于副相),后告老还乡,荣归故里,皇帝赐其建此石坊以表功业。急流勇退,回家与儿孙团圆,安享晚年,许国是个聪明人。 入夜后,徽州古城格外安静。回到宾馆,我们一行年轻人谈笑嬉戏了一阵,因第二天要早起,不久也各自休息去了。 睡得正酣,电话响起,导游催促我们赶紧起床去用餐,看了看表,才五点半。到了餐厅,早餐很简单,馒头鸡蛋小菜和着稀饭,倒是管饱。餐厅是八角形的,每一面墙上都了窗,窗外还是漆黑一片,冷风从窗户的缝隙里灌进来,冻得我们直打哆嗦。正埋头吃饭,不经意间窗外已泛起了红光,微微的从天边往上冒,慢慢的,山的轮廓一点一点露出来;而后,是房子、古塔和树木,没有霞,山间漂着淡淡的雾气,将它们都沉浸在朦胧里。不知从哪里流来的一条河,出现的正是时候,与天空一同泛红了脸颊。天色越来越亮,不一会,太阳终于露出一个角,然后,仿佛加速一般,顺着山飞快地爬上来。等我们吃完早餐,整个餐厅已经被包围在这暖暖的红光里了。 计划中的下一站是宏村。宏村在黟县,在歙县西面,不算很远,但是路况不太好,所以需要约两个多小时。大约八点半的时候我们抵达了宏村,村口已经停了许多旅行巴士。这时的宏村早已闻名世界,早几年就有无数的画家、建筑师、摄影师来此寻找灵感,称其为“国画里的乡村”,2000年宏村更是成功申报为世界文化遗产。虽然门票的价格已经卖到100元一张,世界各地的旅人仍是纷至踏来,将小小的宏村堵个水泄不通。 入口处有一棵巨大的银杏树,深秋让它换上一身明黄的衣裳,我们在导游的带领下,从它的旁边鱼贯进了村子,官方的参观路线是那些保存完好的古建筑,这时我体会到什么是“人满为患”了,小小的房间里,往往挤了几个旅行团,几个导游在声嘶力竭地讲解,一边提醒大家注意安全。走马观花的看了一下,什么都没记住,等到导游告诉我们自由活动时,我立刻迫不及待的逃离人堆,去独自寻找真正值得珍藏的景象。 宏村最出名的景莫过于村中央那个水塘,相信大半的国人在电影中见过,最有名的一部便是《卧虎藏龙》。这个水塘的面积如同一个小游泳池,形状像半月,因为有一个动听的名字叫做“月沼”。我似乎看到两百年前的中秋夜,男女老少们大约就在这月沼旁边赏月,其乐融融。其实当初挖凿它的目的只是为了蓄水以防火及生活之用,今天仍可以看到一些本地的妇女在这里用棒槌洗衣服。 月沼的水十分的平静,看起来不很清澈,但是不能说有什么污染。这可真是奇怪的事,这样的池塘,如果换在别的地方,不用说历经几百年,就是几个月也早就是污秽不堪了。月沼的秘密就在于它并不是一汪死水,在它的下面原先就有泉眼,但是这还不够,聪明的古人又想出办法,引来外水,并利用地形,开凿水道,与月沼相通,形成了一个人工水系。这个水系不仅使月沼不腐,也可以使宏村的每一户人家受益,村内的沟渠沿着房子九曲十弯,引来的激流冲走污物,留下干净的水源。而污水被冲到村外一个很大的人工湖里,这里养着荷花、鱼虫,污水于是被生态处理了。仁者爱山,智者乐水,几百年前这些智者的理念在今天都是相当先进的。 从月沼随着沟渠里的流水走不多远,就可以看到被称为南湖的人工湖。此时湖面上只剩一片残荷,一座小小的拱桥与之相得益彰,和山川秋树一齐倒映在湖面上。据说来南湖最美的时候是在夏日,雨天,莲叶接天,烟波荡漾,这岂不就是国画里的山村。 南湖边上一座起眼的建筑是南湖书院,原为六所私塾,后被合并为书院,供宏村的子弟学习经史子集。想想宏村仅是徽州的一个小村镇,尚能如此重教育,这大约就是为什么历史上徽州能独树一帜,人才辈出的缘故吧。 宏村的徽式建筑最早可以追溯到宋代,但都如这书院一样,保存的是十分完好,一座座飞檐拱壁,斑驳的马头墙,精美的木雕,令人惊叹。我很诧异它们是如何躲过几百年的兵荒马乱和文革浩劫的。后来我了解到,正是因为徽州在大山之中,用兵不易,即使是日军侵华那阵子,很多的古镇也未被占领;而文革的冲击虽未能幸免,但是村人为了保护老祖宗的基业,想了很多办法,如将木雕用黄泥封住,外面贴上主席语录,这才保存到现在。总的来说,与受外面的世界影响较小,保护了徽州的古村落古建筑,可这不也正是徽州衰落的原因之一吗? 如今,宏村人仍然居住在这片土地上,不过他们的日子已经有了相当大的变化。高墙大院里的乡绅大户已经风光不再,但许多人也无需再依靠田亩度日,祖先留下这个古镇本身就是一笔巨大的财富。我不知道普通村民是否可以从门票收入中分得一杯羹,但仅仅在自家门口摆个小摊出售旅行纪念品,这便是一个大生意。走过一间屋子,门前的小桌上就摆着用各种竹子做成的纪念品,主人不在,只有一个约莫两三岁小男孩正坐在门槛上,傻乎乎的看着我,我停下来,给他拍了一张照片,但他只是坐在那里天真的微笑。现在这个小男孩应该已经到了上学的年纪了,南湖书院朗朗书声已经久远,生活文化遗产中的他,将继承父辈的行当,还是去山外的世界开启别样的人生,我不得而知。 从宏村出来,已经中午,我们驱车前往黄山脚下的翡翠谷,只是一个小山涧,但期间布满了绿色的池塘,宛如一串翡翠项链嵌在山中。天气很好,从这里可以清晰得看见黄山的伟岸的身影,让人心生敬畏,又渴望将它征服在脚下。 回程时,有很长的一段,车是贴着千尺的崖壁上开,我很是担心会不会掉下去,但望见窗外连绵不绝的山脉,又留恋起来。短短两日,我只是与徽州擦了个边,几百年的风土,还需要细细品味方可得它的要领。回到南京的夜晚,在临街嘈杂的租来的房子里,我和衣躺在床上,手中拿着从宏村带回的竹牌,似睡似醒。恍若自己躺在舒适的徽式大床上做了一个安静的梦,梦见被旭日染红的山林,鸡鸣声中,缭缭的炊烟从村子里升起;又恍若自己倘徉在徽州青灰的雨巷里,斑驳的马头墙下,走着撑着红伞的姑娘。
编辑:理想 |
阅读: 次
网友评论(调用5条) 更多评论(0)
最新推荐
企业服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