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名胜 → 国内名胜 | www.chla.com.cn 中国风景园林领先综合门户 |
聚仙谷
聚仙谷原名大险沟,位于丰润县东北燕山余脉腰带山(御带山)的西麓,总长3公里,由五条山谷组成。 传说腰带山由二郎神从东海担来,山上终年祥云笼罩,似有御带环绕,故又名“御带山”。一日王母娘娘下界游玩,不慎在此滑落金簪,将腰带山划开一条大沟,山缝深长险峻,两侧崖壁陡峻如削。沟内怪兽、蛇、狐、狼出没,当地民众不敢独自进沟。玉皇大帝为保一方平安,安排天将把守此沟,众多仙人也在此修炼,从此沟内风景秀美,百姓出入平安。 聚仙谷一年四季皆有景:阳春山花烂漫,草木欣欣;盛夏阴翳风清,鸟鸣逾静;仲秋色彩缤纷,层林尽染;严冬青松积雪,石径含霜。谷内有保护山神石像、常燃香、石榴石、点仙台等惟妙惟肖的形象石,南甜北苦的龙眼圣泉,始建于唐朝至今香火不衰的玉皇庙,以及抗日战争时期保护革命群众立下不朽功勋的爬爬洞和妈妈洞。每个景致都会向您讲诉一段美丽的故事。 聚仙谷风景区,位于丰润区黄昏峪村东北处,腰带山西脚下,全谷总长6华里,总面积为266.7万平方米,由蛇连峪沟、小仙沟、大仙沟、憋死驴峪沟、石房沟等5条大沟组成,总称聚仙谷。 御带仙境,即黄昏峪村经济沟,位于腰带山西南麓,南北长约2.5公里,东西宽约2.6公里,总面积约6.5平方公里,西南、东北走向,西侧是海拔400多米的尖山峰巅,东侧自南向北有蛇连峪沟、小险沟、聚仙谷、憋死牛峪沟,北头是石房沟。由黄昏峪村向东北行不到2公里,即进人其中。里面谷深峰峻,坡陀宛转,奇观竞现,不愧是冀东一处旅游胜地。这之中,聚仙谷(百姓也称大险沟)规模最大,景观又较集中,是游客最喜探游之处。 聚仙谷东西走向,长约2.6公里。从谷口往里走,开始较为平坦,一条羊肠小道儿掩映在半人高的绿草中。迎面一座突兀峭壁,横亘眼前,仰头望去,蓝天白云之中,成群的莺雀如腾空的尘粒,渺茫于峭壁崖顶的上空。峭壁顶端,两座如柱的峭石,高在5米以上,稍一细看,似两个身材魁梧的壮汉,雄视远方,恰如守卫聚仙谷的两名天神。由此,一种神秘奇幻的感觉立时笼罩在游客心头。再往峪谷里边走,脚底怪石嶙峋,坑沟错纵,两侧悬崖皆峭拔而上,大有欲与天公试比高的气势。峪谷之内,窄狭深幽,盛夏期间,也是凉爽宜人。严冬又多蕴暖意,许多石隙边缘,仍有茵茵绿草迎风俏立。所以不仅植物种类繁多,还生长着灵芝、当归、丹参等几十种名贵药材。前行不远的近百米一段,峪谷底面略显平舒,连绵的巨石之上,布列着蛇腹般的道道横纹。峪谷南侧那如壁的山崖石面,到处是深浅不一的沟、孔,极似巨龙抓蹬的迹痕。相传远古之时,这道山谷中镇着一条巨龙,一天玉皇大帝率群仙来此聚游,王母娘娘玉替一划,这里才石破龙腾。巨龙腾起之时,在身底留下了这些压痕,在南侧石壁留下了这些抓痕,所以当地百姓称这一段石路为“卧龙石”。卧龙石前面不远,有一长约4米,宽约1.5米,深约1.5米的石坑,里面常年蓄积着一池清水,是巨龙被镇压时的饮水处,故当地百姓称之为“龙饮水”。 从“龙饮水”向西北方向望去,高高的石壁顶端有一段坦平之地,相传是玉皇大帝、王母娘娘与众仙聚游的休息之处。这段坦平山巅的南沿,有一鼓腹巨石,恰似一座香炉。“香炉”之长着一丛细细的灌木,宛若常燃不熄的烟火,传说是众仙休息时的领享之物。因此后人称那段坦平山巅为“聚仙台”,称这个鼓腹巨石和上面的细灌木为“常燃香”。在“常燃香”东面百余米,还有几块巨石,从下面观之,酷似古时将帅的盔甲。相传是众仙聚息之时,刚刚完成担山赶太阳的二郎神杨戬,因特别累乏,脱下盔甲躺在这里休息,众仙离去时他匆忙追赶,把盔甲丢弃在这里。玉皇大帝、王母娘娘及二郎杨戬等众位神仙在这里聚游的故事,使这道峪谷得了个“聚仙谷”的名字。由此前行,路益艰险,有时在石上跳跃,有时俯身抠石抓荆登攀,游人不禁气喘吁吁,汗流涣背。正在疲惫乏力,口舌干燥之时,前面南侧崖壁之下有一长5米、宽3米的水坑,山脚一眼山泉涌流之水注人坑中,夏秋不滋,冬春不涸,四季清莹甘例,相传饮用此水可以提气壮神,聪耳明目,因此称为“圣水泉”,游人俯身龙饮,顿感疲意消散,精神倍增。再向前行,峪谷愈狭愈峭,两侧峰崖愈高愈险,其中约数十米间,抬头一望,万里长天仅余一线。置身其中,森阴寂暗,故称为“一线天”。据说雨后天晴或晨昏之时,站在沟内望天,可见繁星闪烁。游人至此,仿佛远隔尘寰矣。 过一线天50米北侧岩根下,有一石洞,洞口高约0.5米,宽约2米,游人钻爬方可人内,故称“爬爬洞”。爬进洞口2米后,洞室骤然高阔,高2-3米,宽约15米,深20多米,呈向下倾斜之势。洞内石壁光滑干燥,顶石平叠舒展,底部细土坚实。洞室里端东侧一道长30多米,宽约0 .7米的石缝,直通崖顶。洞室北侧和南侧,还各有一个侧洞。由爬爬洞前行不远的南侧峭壁,也有一个石洞,因洞内有一对钟乳石低垂,洞顶沥水顺其下滴,遂称为妈妈洞。妈妈洞的洞口在崖根以上10多米,上距崖顶40多米。欲进洞中,需背贴石壁,脚踩狭窄石棱,方可到达洞口,十分险要。于是自古以来就流传着“要进妈妈洞,先得屁股蹭”的民谣。妈妈洞的洞口也很小,只能容一人钻爬进人。进人之后再向下行走一段,里面才逐渐宽阔起来。 爬爬洞和妈妈洞在抗日战争时期,是抗战军民与敌进行过艰苦卓绝斗争之地。1942年4月20日,在反敌四次“强化治安”运动中,60多名群众隐蔽在爬爬洞,区长张国汉、冀东《救国报》社编辑傅惠轩等12位干部战士隐蔽在妈妈洞。汉奸告密,敌人前来搜捕,藏在爬爬洞里的群众,由于洞口有荆草乱石遮蔽,未被发现。敌人径直朝妈妈洞扑去,包围了妈妈洞口,千方百计地想攻人洞中。但是抗日干部战士顽强不屈,凭险死守,表现了英勇无畏的革命英雄气概,激战一天,鬼子始终接近不得。最后从山顶用绳子系下一人,倒悬着向洞内投掷毒瓦斯弹,将张国汉、傅惠轩等12名干部战士残忍地毒杀在石洞内。不久党组织经过周密调查,抓获了给敌人带路的四名汉奸,将他们活埋在聚仙谷口北侧的荒地里,人们称那个地方为“除奸坑”,至今遗迹尚存。新中国建立后人民政府树立了一块高12米的纪念碑,告慰烈士英灵,启迪着代代后人。过了两个山洞继续前行,游人只能牵枝、扶壁、甸攀、跳跃着择石而进。行路的艰险自然让人J口惊胆休,迎面而来的处处奇景,更令人兴奋不已。 站在谷底翘突的顽石上仰视北侧石壁,是一面长二三十米,高40多米的陡峭平展的岩面。石壁顶端横空向外探出一块长约30米、宽2-3米的巨大石板,人们称之“天合板”。据说这是当年王母娘娘来此之时,在这道山岩上抛下的一条素练,福佑男女“天作之合”的缘份。所以当地许多恋人婚前都到天合板下谈情说爱,为对方祝福,给二人间业已形成的美好姻缘再笼上一层神秘庄严的气氛。由天合板向东不远的陡峭悬崖,又是一番边缘参差不齐,上顶犬牙交错的景象。峭壁石隙间生长着一裸棵遒劲的古树,让人感到这里无限的苍茫与幽深。在这段山崖中部半腰处,有一块高1米多的乳白圆润之石,人称“石灵芝”,掩映在古树的枝叶中,引得游人一群群在崖下围观,发出喷啧的赞叹。 顺着峪谷继续登攀,不一会儿,南侧峭崖又现出一道游人意想不到的奇景。只见高约30米、长约20米的石壁上,披满了由壁脚爬上崖顶的藤萝。那浓密的绿叶,那根根长葵形成的舒展的、自上而下的“纹理”,极象是从山那边涌流过来的一道绿色添布,人称“藤萝爆布”。游人睹观此景,兴奋得不禁拍手雀跃。藤萝澡布稍东,北侧岩顶有一直径1米开外,上面落满密密麻麻的硕大野蜂的蜂窝,临崖而建。这一奇物又让人深深体味到“山深人迹少,燕巢大如船”的意境。再往前走,峪谷越来越窄,位势越来越向上抬升,游人自然预感到尽头将至,于是游兴顿收。但是,北侧石壁中间一块长方形的凹陷处,又引起游人极大的兴趣。这个凹陷是一个很规矩的长方形,高约5米,宽约3米,深约1.5米。里面黑艘致,周围荆藤环护,极似一个造型精致,灵气深蕴的佛完,仿佛鬼斧神工造就一般。尽管里面没有神位所设,但仙风道气长久不衰,使聚仙谷又凭增许多神奇色彩。 到在聚仙谷的底端,两侧竟是剑削一样的险峻石壁,中间夹峙的那道窄窄的洞谷,犹如深深插进的宝剑又猛然抽出留下的沟痕。游人至此,上下左右观瞧,心中不由地生出身陷绝境的情感。正在仰天长叹之际,忽见东北角一座人称骆驼屁股的叠螺般的山峰,有天然石橙自下向上斗折盘环,达于顶端,被誉为“天梯”。沿天梯登上骆驼屁股峰顶,东面腰带山巍峨的主峰和南面、西面、北面那透邀连绵的峰峦全都呈现在眼前。一种跃出樊篱天地宽的喜悦与舒畅令人陶然而醉。御带仙境中的其它峪谷也有许多绮丽景观和人文景观。其中蛇连峪沟长约1000米、宽约300米,两侧有许多小沟,远看如曲折蜿延的长蛇直向中间的沟谷,十分形象传神,人称“百蛇交汇”。小险沟长约2500米、宽5-15米,两侧山峦陡峭而险峻。峪谷东半部有水井一眼,昔日腰带山上道士即饮用此井之水。峪谷末端还有道士坟墓数十座。憋死牛峪沟长约350米、谷口宽约百米,两侧山势雄伟,愈向里端沟愈狭窄,山愈险恶,最里端呈两壁紧相夹峙的牛角状。相传唐王李世民征东到御带仙境玉皇庙中朝拜,惊扰了正在牧放的一头耕牛,窜人谷中,卡在石缝中悠死,此谷遂得名“憋死牛峪沟”。 御带仙境北端的石房沟,是御带仙境名称的由来地。那里的东面和西面有两道大山夹护,北面有一道二三十米高的绝壁卫峙,山坡上是松涛起伏的林海,峭壁之上是鱿枝盘横的古柏。相传玉皇大帝与众仙来这一带聚游不久,人们便在这里建造了玉皇庙(又称碧霞寺),里面供奉了玉皇大帝、王母娘娘及众仙神像。后来唐王李世民征东经过这里,见这里浩瀚清幽,赞叹之余遂以“仙境”称之,“御带仙境”由此得名。后来有人将四字镌刻在绝壁之上,字迹朱艳,笔力遒劲,起到了点睛揭穴、增彩添姿的作用。 玉皇庙到清代中前期已遭毁纪。乾隆初年,一位法号智然的和尚到此修行。他面对着遍地瓦砾,不惧艰辛,晚上在东面山上石洞过夜,白天在几块巨石夹护下的条石上诵经。后来人称那个石洞为神仙洞,称那几块大石搪架起的石穴为石房,称石穴中的长条石为石床,至今犹在。智然和尚还经常到四外村民间化缘,得到了当地士绅百姓的慷慨相助,重新修起了玉皇庙那雄伟的正殿和威严的玉皇大帝等众仙神像。现在,记载智然和尚修复玉皇庙经过的碑揭还立于庙址之前。石房沟内还有一奇。玉皇庙前两眼山眼山泉常年不竭,人称龙眼泉。二泉虽然相隔1米,水质却一甘一涩,迥然不一,成为千古之谜。据说饮用龙眼泉水,有消疾祛病之功效,游人深以为奇。 御带仙境的大量坡坨岗坎,历年荒芜。1995年以后黄昏峪村支部书记杨庆华与“一班人”带领群众将御带仙境建成了经济沟。他们修山路2 .5公里,将高压线路架到石房沟里,修筑500米长拦洪坝一座,治服了昔日肆虐的山洪,蓄起一片1500平方米的明镜水面,发挥了灌溉之利。他们因地制宜地栽植了苹果树6500棵、李树1500棵、花椒树14000棵,嫁接柿子树16000棵、杏树12000棵、大枣47000棵,这里建成了前景十分可观的经济园区,生态环境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御带仙境已经成为冀东人民旅游观光的向往之地。 聚仙谷风景区简介 护山神石像的传说:一进聚仙谷沟门,游人就感到沟深险仙气逼人,抬头望见南岩崖的峭壁顶端,有两座柱的硝石,高在20米以上,稍一细看到,似两个身材魁梧的壮汉雄视沟内出入的行踪,恰如守卫聚仙的两名天神,当地村民把他叫做护山神。传说大仙沟形成后,众多妖仙争斗,出入此沟频繁,鱼肉乡里,残害良民,玉皇大帝发觉后,便派两名天将下界,把守此沟众妖才得平息,保了这一方平安。 爬爬洞:爬爬洞距沟门有1200米,位于沟北十几丈高的崖跟下,洞门高60公分,宽1.5米,游人如想进洞,需趴在地上向里蹭爬蹭,故名爬爬洞。爬进两米深处,可以站起行走,洞内冬暖夏凉,洞壁光滑干燥,洞顶平坦,细土地面,四壁都有游人写的诗句、留言,如人人挨挤而坐,洞内可容一百多人。 妈妈洞的传说:妈妈洞位于聚仙谷的中部,南岩崖半腰中,洞门距沟底有10米,距岩顶有50多米,去此妈妈洞必须由沟底顺沟上行50米,由小路上南岩坛,再往回走有段通往妈妈洞的很窄小的小道,古语说的好:"要进妈妈洞,需要屁股蹭"。就到了妈妈洞洞门,进洞向下滑。里面逐渐宽大,能容30多人坐立。有的地方游人可以立行,两壁光滑,好多游人写下留言、诗句等。洞顶有两个石乳,好似人的乳房,并长期滴水,妈妈洞因此而得名。 玉皇庙始建于唐朝李渊做帝年间(公元621年),南宋1230年修过此庙(原有石碑记载文革中被毁),大清乾隆47年,有僧智然又重修庙宇(此石碑尚存)。庙宇在文革中(1966年)顶部被拆毁,现存遗留残墙。为了宣扬文化古迹,保护文物遗产,2001年7月30日经丰润县宗教局批准复建。现众多道土、当地群众正在筹备复建长12米宽8米的玉皇庙正殿一座,东西配房各两间,建设好后的玉皇庙,吸了引更多游人观赏。 龙眼圣泉名子的来源:龙眼圣泉两眼水井位于玉皇庙的东南面,传说此井属真武爷从景忠山带来,到石房因用力过猛,在大石块上留下了脚印,石块现尚存,两井水是放水桶进滴水而成的。唐王李世民征东来玉皇庙进香进,曾饮过此水,喝后感到凉爽之极,特别两眼小井的水不是一个味道,南边井水有甜的感觉,北边的井水有苦润的感受。唐王觉得奇怪特别,遂脱口而出真乃"圣泉"也。当地随唐王进庙的官员,认为皇上是龙的象征,皇上看出的圣泉属龙眼看出的圣泉,故将这两眼水井叫成"龙眼圣泉",一直留传至今。 聚仙谷最佳旅游季节 春、夏、秋、冬任何时候在你清闲的时候都可以去聚仙谷一游。只因聚仙谷一年四季皆有景:阳春山花烂漫,草木欣欣;盛夏阴翳风清,鸟鸣逾静;仲秋色彩缤纷,层林尽染;严冬青松积雪,石径含霜。谷内有保护山神石像、常燃香、石榴石、点仙台等惟妙惟肖的形象石,南甜北苦的龙眼圣泉,始建于唐朝至今香火不衰的玉皇庙,以及抗日战争时期保护革命群众立下不朽功勋的爬爬洞和妈妈洞。每个景致都会向您讲诉一段美丽的故事。
编辑:理想 |
阅读: 次
网友评论(调用5条) 更多评论(0)
最新推荐
企业服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