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堂烟雾亦真亦幻绕圭峰-国内名胜-中国风景园林网-中国风景园林领先综合门户
草堂烟雾亦真亦幻绕圭峰
[日期:2009-04-09]  来源:西安晚报  作者:张静   发表评论(0)打印



秦岭圭峰的山岚雾霭蔚为壮观,是堂烟雾来源的一种说法。

草堂寺正门。

草堂烟雾井。

草堂烟雾井就在这座亭子下。

草堂寺大雄宝殿。

2006年草堂寺组织的鸠摩罗什文化考察活动出发现场。

草堂寺院内的石雕表现的是僧人练功的场面。

  草堂烟雾

  清·朱集义

  烟雾空蒙叠嶂生

  草堂龙象未分明

  钟声缥缈云端出

  跨鹤人来玉女迎

  “一座上千年的古刹,古刹之内环境清幽,柏参天,翠轻拂,诵经之声不绝于耳,一层淡淡的薄雾缭绕在古刹之上,显得幽静而深远,处处散发着神秘的气息。”这是记者去草堂寺之前对于“草堂烟雾”的想象。

  草堂寺位于户县东南方,它南对终南山的圭峰、观音、紫阁、大顶诸峰,景色秀丽。这里曾是佛教传入中国后的第一个国立译场。清明节之际,记者一行人来到草堂寺。草堂寺静静地矗立在那里,朱漆山门紧闭,两个威风凛凛的石狮子卧在两旁,寺院只开了旁边一个小门供游人通行。来到草堂寺里的烟雾井,却不见一丝烟雾浮动。在记者随后对“草堂烟雾”的追寻中,发现了关于这一说法的数种美丽传说和故事。

  一代高僧缔造千年古刹

  草堂寺坐北向南,高大的山门上方挂着赵朴初先生所书“草堂寺”金字横匾。步入院内,松柏、翠竹扶疏,浓荫遮地,也许是因为恰值春暖花开之际,整个院落内飘着一股淡淡的花草香气,与香客敬奉的香火之气融为一体。沿青砖铺就的林阴道北行,道旁耸立着一座古色古香的钟亭,与之相对应的是碑亭,再往前走就是大殿,殿内正中供奉的是明代施金泥塑如来佛像,佛像前安放着日本日莲宗奉送的鸠摩罗什坐像。

  草堂寺之所以成为一座千年古刹,跟鸠摩罗什有着很大的关系。鸠摩罗什是东晋时后秦高僧,著名的佛经翻译家。西北大学佛教研究所所长李利安告诉记者,现存的草堂寺是东晋十六国时期后秦国逍遥园内的一小部分。当时,后秦国王姚兴祟尚佛教,于弘始三年(公元401年)迎请龟兹高僧鸠摩罗什来长安,住逍遥园西明阁翻译佛典,后在园内建寺院,供罗什居住。由于鸠摩罗什译经场以草苫盖顶,故得名为“草堂寺”。

  现在草堂寺大殿的西侧门外,有座用红砖花墙围成的六角形护塔亭,亭内矗立着草堂寺最珍贵的文物——“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舍利塔”。塔前有两株苍翠的柏树,柏树间有口直径只有十几厘米的一眼小井,这就是草堂寺著名的景观“二柏一眼井”。据说鸠摩罗什圆寂后火化,薪灭形碎,但唯有舌头不烂。其弟子收其舍利,建造舍利塔以纪念他。而那眼小井原是供寺内三千僧人饮水之用,一日忽然长出一朵莲花,众僧发掘开来,原来莲花之根就在鸠摩罗什之舌上,这大概就是“口生莲花”的由来吧。于是僧人就在井旁栽种了柏树,将其保护了起来。

  美丽的传说连接着美丽的故事,记者一度误以为此井就是大名鼎鼎的烟雾井,也就是草堂烟雾的发源地。后来才知道,烟雾井还在其北竹林的深处。在这里记者碰到了寺里的僧人理勤,他告诉记者,他是山东人,曾游历过全国很多寺庙,来草堂寺已经有三年了,一边在寺里的食堂帮忙切菜,一边参佛。当记者询问他有关“草堂烟雾”的情况时,他是这样说的:“我从来没见过草堂烟雾,但我相信草堂烟雾一定存在过,但只有唐代有过。因为那时有著名的‘开元盛世’,天时地利人和,而草堂寺又是风水宝地,在盛世必然会发生一些异象,所以草堂寺会有烟雾源源不断飘向京城。”

  穿过幽幽的竹林,一条鹅卵石铺就的小道上,矗立着一座不很显眼的六角形质古亭,因为年代久远,亭内的柱子已显得非常斑驳,而亭内正中正是那口著名的烟雾井。井台修得很高,呈六边形,记者目测井深有二十多米,由于井口太小,井水是否清澈无从得知,但可以清晰地映出一个人的投影。传说中,这里就是草堂烟雾的发源地。

  与孙思邈有关的神奇传说

  关于草堂烟雾的由来,在网上流传一个很广的故事:鸠摩罗什当年在草堂寺译佛法名扬天下,随着名声越来越大,草堂寺有的僧人心理失去平衡,他们自恃“天下第一寺之僧”,变得跋扈异常。过了二百多年,到唐高宗时期,草堂寺对面远处的圭峰下有个村庄常常发生时瘟,后来来了一位穿草履的道人,在山上采药,给村民治病,他不收银两,也不要馈赠,因此到草堂寺献贡求佛的人少了。这使寺庙的僧人十分恼恨,于是去找道人“兴师问罪”,后被道人身旁猛虎吓跑,但僧人并没有就此认输罢兵,要和道人斗法来决定输赢!寺庙舍利塔后有块一丈多高的顽石,双方约定谁在今日内连根搬掉顽石谁就真有神通。僧人手持铁锤向顽石猛砸,只有石头碴溅几点火星,但顽石依旧。只见那道人不慌不忙走了过来,在顽石周围绕了几圈,他神情镇定,请了七个石匠作为助手,通过计算在顽石上凿了七个大洞,每个洞里填满了黑色丹药,丹药中都插着长长的药捻。道人随后点着了根根药捻,只听轰隆几声如空中雷鸣,雷鸣声中不见了那块顽石,它已被炸得粉身碎骨,顽石原处出现了一口深井,井中冒出的烟雾不断升腾,烟雾团团不散向东北飘去,如祥云冉冉飘向长安京城。

  僧人们早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以为神人下凡,道人说他并不是神仙,只是名叫孙思邈的看病郎中,他来这里是采药为村民除病。而道人此时已查访出这里时瘟的原因:村子离圭峰太近,山峰遮了太阳,地气阴晦病毒横生流行疾病,根除时瘟必须炸掉圭峰一角,这样村民四季沐浴阳光才能体健精神。于是僧人们与药王孙思邈一起,出钱出力炸掉一角遮阳的圭峰,升起了更大的浓烟重雾,和井里的烟雾凝聚飘向了京城。因此才有了这“草堂烟雾”。

  当记者将此传说讲给草堂寺景区管委会主任刘随年和原户县民政局局长、曾参与《草堂寺志》编辑工作的文史专家石扬英以及草堂寺现在的住持谛性大师时,他们都纷纷摇头,称从未听闻此说法。石扬英告诉记者,据他多年了解,所有典籍中没有过关于孙思邈来过草堂寺及附近村庄的介绍,而且孙思邈虽为道家,却和佛教颇有渊源,所以不存在佛道斗法之说。至于炸掉圭峰那就更不靠谱了,因为圭峰至今依然是个尖顶,并没有被炸掉一角,而且后来有学者考证,孙思邈并非火药的发明人。

  草堂烟雾究竟是烟还是雾

  石扬英介绍说,“草堂烟雾”这种说法第一次被提出来就是在朱集义的那首诗中,诗后有注解:“城南有圭峰,下为逍遥园,昔鸠摩罗什译经于此,今谓之草堂寺。山岚水汽郁成烟雾,蔚为壮观。”比朱集义更晚一些的文人李因笃有首诗叫《草堂烟雾》:“万古风人地,南通尺五天。霏霏烟雨色,独傍凤城悬。”这是“草堂烟雾”见于文字的两种记录。但“草堂烟雨”的说法却比烟雾说要早一些,早在明崇祯十六年张宗孟《增补户县志·卷三·草堂》注:“景曰草堂烟雨。”清康熙二十一年康如琏《户县志·古丰景图》列名“草堂烟雨”。康熙五十九年吴廷芝制《甘亭十二景诗刻》碑,也称“草堂烟雨”。但所有这些文字资料包括直到民国22年的户县县志,都没有提及上文所说的“烟雾井”。

  民国22年吴继祖《重修户县志》中说:“传说古井的井壁有一块石头,每当一条蛇卧于石上,就有一股白气从井中冉冉升起,在寺庙上空缭绕盘旋。因而该井被称为‘烟雾井’,形成‘草堂烟雾’。”石扬英说:“这也仅仅是传说,我觉得首先应该搞明白什么是草堂烟雾。既然说烟雾,‘雾’可以理解为水汽,但‘烟’显然不是指水汽那么简单。”据刘随年介绍,户县当地对草堂烟雾有两种说法:一种认为所谓的“草堂烟雾”就是指山岚水汽,因为草堂寺靠近终南山,而终南山沿线一带都属于热水带地区,地下都打出过温泉,每年秋冬时节水汽上升,形成薄雾,从西飘向东,看似仿佛都是从草堂寺溢出的,所以名为“草堂烟雾”;另一种说法是草堂寺曾是国立译经场,香火鼎盛,终日香火缭绕,形成烟雾飘在草堂寺上空。

  刘随年比较偏重前一种说法,他告诉记者:“草堂寺地势低洼,听老人说解放初附近都是水稻地,再加上地热的作用,所以形成山岚雾霭,飘荡在草堂寺周围。记得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我刚懂事,还能看到圭峰被淡淡的烟雾缭绕,飘渺如云,非常美丽。我觉得所谓的‘草堂烟雾’,主要指的就是这种山岚雾霭,草堂寺附近的几座山峰上都飘着山岚水汽,飘飘荡荡向东而去,这也符合‘草堂烟雨’的描述。后来随着环境的恶化,渐渐看不到那种山岚雾霭的壮观了,不过这些年随着环境的改善,我相信以后这种壮观会再现。”

  但石扬英比较偏重后一种说法,他告诉记者:“要知道草堂寺是国立译经场,现在的草堂寺只有当时逍遥园的四分之一,可以想象当时这里有多繁华。有史料记载,鸠摩罗什居住在逍遥园内,仅弟子就有三千余人,香火的繁盛是必然的,而且光为三千人煮饭的烟火之气想必就有不少,两种烟气集中在一起直冲云霄,所以形成了‘草堂烟雾’。”

  但这两种说法均与烟雾井没有太大关系,谛性大师告诉记者,他在草堂寺生活二十多年了,曾亲眼目睹过井内升腾白烟。一次是在几年前冬天下大雪时,从井内冉冉升起细细的一道白烟,但持续时间并不长;另外一次他记得非常清,是在2003年10月18日,院子东南角的那口莲花井,升起了烟雾,萦绕在院墙之上,有两米多宽,持续时间约两个小时,当他叫来地质专家时,烟雾已经完全消失了。

  烟雾或是地热上升所致

  曾在位于户县的陕西省地勘局地质八队工作了三十余年的郭贤才,在户县工作期间跑遍了这里的山山水水,他告诉记者,有关烟雾井内有一白蛇吞吐烟雾从而形成“草堂烟雾”这一奇观的离奇传说,显然带有神话色彩,不可相信,何况该井至今仍在,却不见烟雾,显然是人们美妙的幻想,或者是用来招徕游人看客的离奇传说而已。在他看来,所谓草堂烟雾,的确跟地热有关,因为1981年陕西省综合勘察院在草堂寺附近(以东4.5公里的东大乡)打出了三口热水井,井底水温分别为63摄氏度和58摄氏度。而草堂寺以西5公里的焦江村也有地热存在。经省水文队等部门勘测,草堂寺近处有明显的地热异常,从临潼到眉县西汤浴的秦岭山前地带,存在一个地热田,开发前景十分广阔。所谓“烟雾”,也可以理解为地下升腾的热气,从细缝中上升到地表形成的自然景象。每逢春秋晨昏,上升的热气,远看烟雾缭绕,近看积雾蒙蒙。或逢阴云,或遇寒风,稍一激荡,必然阴雨霏霏,山峰山腰一片溟濛,终南诸峰尽在虚无缥缈之中。西安文理学院文学院的老师车宝仁在《西安名胜故事》一书中也这样讲道:“草堂寺的南边,奇峰耸峙,秋冬之际,每当朝阳从重峦之后升起,山下还是黎明破晓,山岚水汽,凝成云雾,蔓延古寺周围,隐隐树丛花影,朦胧山峰溪流,古寺矗立烟云之中,蔚为壮观,宛若仙境。”

  原户县图书馆馆长、《草堂寺志》的编辑之一刘高明告诉记者:“草堂寺建立的原因就是为鸠摩罗什提供一个国立译场,既然是佛教的译场,选址也必须格外注意。中国人讲究风水,讲究‘龙脉’,而这里恰有烟雾缭绕,有异象证明其正是风水凝结之地,这也许是译场能建在这里的重要原因。至于为什么只有‘草堂烟雾’,而没有其他什么烟雾呢?我比较同意郭贤才的说法,地热溢出为‘草堂烟雾’的成因提供了科学的依据。但地壳变化是几十年就有一次,很可能随着地壳的变化,草堂烟雾也渐渐消失了,这都不足为奇。”

  这一说法与烟雾井有了关联,但烟雾是不是通过烟雾井而冒出的呢?郭贤才在其所著的《户县休闲旅游手册》中否认了这种说法,据其说此井开凿的具体时间尚未确定,所以不能以此断定就是烟雾出所。

  而据石扬英的记忆,省文管所于1984年在草堂寺西北角挖掘出一口曾被填埋的废井,因此井与县志中记载的“烟雾井”所处的西北角位置一致,所以就把此井经过修建成为今日游客所见的烟雾井。如今虽然草堂烟雾不复存在,不过此井留存,多少偿了想一睹草堂烟雾的游客之心。

  虽然现在人们无缘看见“草堂烟雾”的真容,但79岁的石扬英老人一席话让记者解开了心结:“亦真亦幻,似有似无,如烟似雾,这样才令人向往。”

编辑:royal | 阅读:
【 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点击查看
有关 草堂寺  烟雾  的新闻
网友评论(调用5条)  更多评论(0)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 请尊重网上道德,遵守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导致的法律责任
  • 本站有权保留或删除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评论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最新推荐
企业服务
');var k=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