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访中国第一生态市:丽水暗香-国内名胜-中国风景园林网-中国风景园林领先综合门户
走访中国第一生态市:丽水暗香
[日期:2009-12-03]  来源:人民  作者:杨菲   发表评论(0)打印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未凋”。当脑海中萦绕起这两句诗的时候,我正在去往江南的丽水市路上,两旁青山排闼,绿草茵茵。

  是江南,就是好地方。这是我的“江南印象”。

  我生长于北方。小时候,从大人教的歌里只知江南是鱼米之乡;上学时,听声音沙哑的男老师讲解著名的劝降书《与陈伯之书》,总想不明白,“早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这16个字,怎能重于万马千军?怎能让八尺铁汉热泪横飞,连名节都不要了,投顺回乡?

  江南的魔力,就这样扎在了记忆里。

  “丽水是全国最生态的城市,华东最大的‘天然氧吧’,江南少见的地方,来看看吧”。又是江南,怎能不前往?

中国第一生态市:丽水

  一、景

  丽水,古名处州,位于浙江西南端,距杭州272公里,下设9个县(市、区),有4个县(庆元、景宁、云和、龙泉)生态环境质量进入全国县级地区排名前10位,是名副其实的“中国生态第一市”。丽水森林覆盖率达80%,200多万人口拥有林地2000多万亩,而北京1600多万人口拥有林地才1500万亩。

  绿,是丽水最迷人的色彩。来到丽水,第一件事就是要看不老青山和长流绿水。

  穿行于丛林山道中,群山挺拔深邃,林海“碧波荡漾”。八百里瓯江贯穿全境,果然是生态完好的“风水宝地”。这里的山,没有北方那般崇高险峻,教人平生政治激情和道德感;也没有西南的险怪森冷,让人宜作尘外飞想。丽水的山,亦人文亦生活。“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仁者之乐,智者之乐,都在其中。

  为了保护好这一片山水,丽水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中国生态环境第一县”庆元,长期顶着穷帽子,却把13个乡镇发展重点投向生态保护。党政干部考核重点不是工业生产、税收招商,而是生态乡镇创建、村庄环境整治、生态公益林建设、节能减排等。

  丽水市郊的联城镇路湾村,紧靠瓯江有一棵千年樟树。丽水市为此花了400万元进行专项保护。我见到了这株老樟树。它实在太老了,老得让周边所有生命都敬畏,但在丽水人的精心呵护下,1600岁的老樟树依然活力四射,枝俊茂。

  驮滩是青田县温溪镇的一个瓯江小岛。岛上植物多样、水草丰茂,是瓯江的一颗“绿心”。为了这颗“绿心”,青田舍弃掉年产值200亿元,年税收5亿元的项目。5亿元,是青田县2008年财政收入的一半。

  对外宣传上,丽水给自己定为“浪漫之都”。起初不解浪漫何来,后一想,这般景致,城里人来了,就如瞌睡时碰到枕头,把平日里拧得不能再紧的神经和筋骨放下来,自然有了柔情乡蜜意地的感觉。

  丽水,“九山半水半分田”,并不影响它成为一片诗意浪漫的土地。

  二、文

  丽水优异的自然景观与多元文化同时存在,在全国同类城市中很少见。莲都古堰画乡、景宁畲乡风情、庆元梦幻廊桥,还有青田石门访古、云和云湖帆影、遂昌龙谷神韵、缙云河阳民居,都是著名景点。其中,最耀眼的是人文景致。

  看着散落在路边和角落里的点滴史迹,我仿佛听到从老屋里传来的声音:“快把我表现出来吧。”这声音是柔弱的,对我却如一道命令,我必须放下一切,服从它。

庆元廊桥:如龙桥

  庆元

  来到庆元月山村,因为它是廊桥之乡。

  月山村,村后山形如半月,村前溪水曲似钩,村庄坐落其中,如同山环水抱之圆月,故名月山村。“山夷水旷,溪桥映带村落间,每过此,觉城市渐远,湖山可亲,意思豁然,风日奕为清朗。”月山村有1600多人,入史上仕籍者达200余人,对后世影响较大的,是南明遗士吴懋修。吴懋修曾任明朝兵部司务,明亡后隐居月山村。相传是他创建了当地八大景点,最著名的一景是“龙凤双桥”。

  “龙凤双桥”的如龙桥,始建年代不详,是有确切纪年,现存寿命最长的拱廊桥。廊桥是在桥面上盖建廊屋而形成的特殊桥梁,人们在桥上迎来送往、休闲娱乐、祭祀祈祷、商贸交易。后人注目中的古廊桥,已被归入历史和怀旧的对象。

  如龙桥是月山村的一部古书。漫步廊桥上,似乎能看到兵败归隐的吴懋修,每逢日暮,凭栏望乡关,烟波水上,凭生忧愁。那个时代的他,寒窗苦读,背井离乡,去北方追寻政治理想,在经历了政治风暴和江湖洗礼后,满怀创伤归来,脆弱的生命之舟,最终悄悄停靠在人烟稀少的月山村桥边。

  过惯了城市生活的文官们,归田后依旧能活出高雅和境界来,是古代文官制度留给民间的喜悦。许许多多吴懋修们,“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英豪,长钩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他们在丛林深处,看花开花落,任云卷云舒。这种定性和审美的坚持,正是深山里的文明碎片延续至今的一个理由。

  当然,从都会繁华退回静如太初的田园,一定是徘徊复徘徊,没有选择的选择。望着今天的月山村,我都有荒僻感,何况当年?

  往昔世事,赋予古廊桥永恒的能量。廊桥,不仅仅是一个木结构工程。

  这廊桥,一头连着明月乡关,一头连着经世济国。

  说经世济国,不得不说庆元的大济村。丽水古村的望族,几乎都是文化型家族,大济村尤是。月山村村小名人多令人吃惊,大济村一村出26位进士更是叫人瞠目。

  大济村同样依山傍水,同样静谧,看上去与其他村也无异。公元1004年,吴氏祖先迁居此地,取名大济,意为子孙具有经邦济世之才。这个方圆不足一公里,人口不满300人的弹丸小地,从此开创了大济村的“进士时代”。

  “几家茅屋护疏篱,红树参差映碧溪,更有幽人读书处,夕阳深巷板桥西。”大济村村口的双门桥,从宋到明走过一位又一位读书郎。他们意气风发,衣锦还乡。

  光阴流水,王谢烟尘,辉煌之后往往是寂寞。我们见到的大济村,已经一片静悄悄。

  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大济、月山,又在哪里呢?

景宁县城全景

  景宁

  去景宁,本是冲“全国唯一的畲族自治县”来的。但由于时候不济,没有深入到畲族百姓生活中去,看了编排的婚俗表演,总感觉不对味,遂不愿过多咀嚼。

  景宁的慧明茶是古代贡茶,有“文化名茶”美称。当地安排我们品茶,三位表演茶道的姑娘,身着道姑衣履,一举手一投足都十分清雅,令我想起了电影《赤壁》中小乔为曹操烹茶的场景,“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湿杨柳风”,浸润于若有若无的仙气里,刚直劲健时刻准备着的北方曹操,不发生变化是不可能的。

  印象最深的是景宁的明月之夜。

  人散去,夜凉如水,景宁的美丽容颜才真正展示出来。小城四面青山,白云山中升起。举目望天,天光洁净到云不能遮月的程度,可见这里天空的澄澈。在这种景物的诱惑下散步,明月当头,很容易陷入一种幻觉,“独与天地精神之往来”,分不清此时此刻的自己和白日劳心劳力的自己,哪个更真实。

  只有关山今夜月,千里外,素光同。没见到真实的畲族生活,也无憾了。

龙泉青瓷

  龙泉

  丽水有“三宝”:青瓷、宝剑,石雕。我见到了前两宝。

  在中国庞大的青瓷窑系中,龙泉青瓷最成熟、最杰出。

  东西方文明交流大门的打开,青瓷是一把钥匙。几百年来,龙泉青瓷在外销瓷中一直盘踞龙头地位。在外国人眼里,青瓷就是中国。青瓷是中国古代文明开放的里程碑,透过这个里程碑,世界开始了解中华古国。

  我们有幸走入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毛正聪的工作室参观,当那些青瓷宝贝映入眼帘的时候,我顿时体会到了什么是一见倾心,什么是摄人心魄。

  毛大师的绝招在于青瓷的“窑变”。他敢于创新,将哥窑的开片纹饰技术发挥到极致,在似与非似之间,拓展了人们的想象空间,被专家誉为“毕加索之情思”。其实,任何创作不都如此?最动人的部分恰是来自灵感,来自逻辑上看来不可能的诗性。

  流连在大师的展室里,眼前清风拂面,心中饱满和畅。这春水一样的碧绿,玉一样的宁静,是怎么从泥与火中调出来的呢?

  一再被催促,我还是不忍离去。毛大师看出我的“贪色”,转身从办公室拿出一个有瑕疵的青瓷小瓶,慷慨送我。惊喜之余,我一溜烟跑出门,生怕再被要了回去似的,上车才想起还没问问礼物的名字。

  回来后,每次看到这几寸高的小青瓷,胸中就注满了千峰翠色。

  青瓷是泥与火的历史,龙泉宝剑则是铁与火的历史。

  史载春秋战国时期,铸剑大师欧冶子奉王命,在龙泉铸剑三枚:“龙渊”、“泰阿”、“工布”。龙泉原名龙渊,唐代讳李渊名,改为“龙泉”。

  龙泉宝剑乃铁剑之魁,铸造过程从原料到成品,一般要经过炼、锻、锉、淬火等28道工序。

  “何意百炼钢,化作绕指柔”。在参观的宝剑馆里,我抽出一柄剑,甩一下剑锋,吓得旁边的人急忙闪开。他哪里能想到,我此时与之交锋的,正是已被时间深埋得惊天动地的一泓碧血,渺渺中幻化为行于天地间的古人,我是远行客,他是故乡人。

  如今,草长莺飞遮蔽了刀光剑影,春语呢喃拂去了寒夜刁斗。为了它曾经三军会战、血沃千里的龙泉宝剑,再无用武之地,做了墙头马上的时髦装饰品。

  青瓷壶不盛酒,龙泉剑不御敌。可是,美人如玉剑如虹,谁不忆江南?

  三、产

古堰画乡

  丽水的自然禀赋就是“绿”。大自然的馈赠,怎样通过经济金手指点化,为百姓所享?

  丽水市委书记陈荣高说,丽水要靠“绿色兴市”,举生态旗,打生态牌,创生态业。目前,丽水着眼于打造长三角地区绿色农产品基地,生态工业基地、生态旅游业基地。

  外地人看来,丽水是一个有别于江南风光的绿谷,融民族风情、自然山水、特色工艺于一体,理想的产业方向,是发展旅游业和文化创意产业。

  2008年,丽水市旅游收入68亿元,较8年前撤地设市时增长了11倍,初步打响了“山水古文明,丽水好风光”的旅游品牌。

  莲都古堰画乡是丽水重点推出的品牌,集生态旅游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于一体。这里古街古亭古埠头,瓯江最瑰丽的河段从此流过,岸上枫杨丛集,水中波光船影,是“山水浙江”的缩影。从上个世纪50年代起,就有来自全国各地的画家、摄影家到此采风、写生、创作。丽水市也对这里看好,提出“让艺术与市场对接,让才华与财富转换”。

  重视旅游文化产业是好事,科学开发是难事。“山林是胜地,一营恋变成市照,书画是雅事,一谈痴变成商贾。”

  现在,很多胜地令游客们头痛,几乎没有什么可以证明这正是他们依梦而来,想要寻找的地方。尽管他们在取景框里左看右看,拼命张望,依然捕捉不到曾经歌里听过、画里见过或心里想象过的片断。大多数游客,漫不经心走过,漫不经心挑选几样纪念品。他们没有耐心听完丝弦古乐,也听不出情感来。倘如此,奔着心灵之旅来的人,如何欢畅起来?他们还会因惦念而再来吗?

  旅游产业、文化创意产业,是消费诗情画意和历史沧桑的产业。在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下,诗情画意一经开发就变得越来越淡,最后退缩到流行歌曲里,电视散文里,网络文学里。人们偶读只言片语,偶尔有一点点心动。而电视的画面和文字,表述得比亲自去看还仔细还完好,想象的空间一而再再而三被挤压,还有必要跋山涉水吗?

  古堰画乡、庆元廊桥、景宁畲乡,继续前行是必然的,它们会成为旅行线路策划中的几个卖点,几个关键词,几个频繁出境的场景。只要山在水在,春天与秋天都不会远去。但如何抵抗岁月的改变和人为的粉饰,对丽水是道难题。毕竟,保护一个自然物种的辛苦,远远不敌保护“文化物种”的辛苦。

  四、人

喜爱摄影的丽水人

  丽水人没有炫目的精神主张和理想色彩,一如山水不露张扬和突兀。

  审视丽水人,更需要把一唱三叹的江南意境和东风战鼓的北方气度结合起来。一直陪同我们的丽水市委宣传部副部长赵正发,身高八尺,嗓音洪亮,性格却温和细腻。他大方地称自己是“婉约派”。果然,吃饭喝茶,路见好景,他随口就吟出李清照或柳永的词来。换作北方男人,内心再怎么婉约,嘴上也不肯承认。

  这就是丽水人,上阵绿林好汉吆五喝六,坐下书生雅士弄墨舞文。从“壮士之酒”到“逸士之茶”,文化气质的转换,如此自然。

  因为拥有优美的自然,丽水人的精神有条件寄托于山水。一个地级市,有一定艺术水准的摄影爱好者竟达35000多人,千人拥有国家、省级摄影家协会会员身份,数量居全国之最。医院里、交通队、水电站、学校里,到处有摄影组织。黄发垂髫、耕夫村妇,甚至一家几代,都是摄影发烧友。摄影,成为丽水的全民运动。家乡山水给丽水人的性格注入灵气,他们再通过镜头,将灵感和诗意注入到家乡山水中。

  “真诗在民间”,丽水人,懂得生活。

  丽水,有可以吸附冲动和力量的山谷,有可以溶解顽固和郁闷的清溪,有可以表达痛苦和疑问的古桥,有可以照亮深度与黑暗的明月。

  相比于当下的喧嚣与浮躁,丽水依然沉静,美在无声,香在暗处。

  丽水,请以这一份意远旨厚的情怀,这一份聚沙成塔的耐性,这一份踏踏实实的心志,走路。

  这条路是任何历史资料都不能给予的。

编辑:songgaofeng | 阅读:
【 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点击查看
网友评论(调用5条)  更多评论(0)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 请尊重网上道德,遵守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导致的法律责任
  • 本站有权保留或删除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评论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最新推荐
企业服务
');var k=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