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横店建圆明新园预计耗资达200亿引质疑(图)
[日期:2008-02-26]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作者:周小苑
发表评论(0)
打印
2008年2月21日消息,备受各界关注、热烈争议的圆明园异地重建的一期工程将于年内在浙江中部小镇横店动工。中新社发菲菲摄
公元1860年,大火在焚烧了整整3天后,享有“万园之园”美誉的清代皇家园林——圆明园,被烧得面目全非,只剩下了残垣断壁。
此后的百余年间,是否要重建圆明园的争论却一直没有停止过。无论是主张修复的“主修派”,还是主张维持原状的“保留派”,都举步维艰。无可否认的是,这片废墟承载了太多的沉重记忆,列强侵略中国的历史在这里镌刻。
2006年初,以经营影视基地而闻名的浙江横店集团宣布将筹建圆明新园。建筑界、学术界一片哗然,众多网民也纷纷发表自己的观点。2008年2月18日,中国的一家民间团体——横店共创共有共富共享工作委员会在北京宣布,正式启动浙江横店建设圆明新园工程的社会公募。这意味着酝酿已久的圆明园异地重建工程正式进入了实施阶段。
重建与保留之争
现在的圆明园遗址公园是在保护整修后于1988年对外正式开放的。1980年,以宋庆龄为首的知名人士、专家学者等1853人,联名发出《保护、整修以及利用圆明园遗址倡议书》,并发起成立中国圆明园学会,对当时被破坏得不成样子的圆明园进行挽救性保护。
随着中国民众思想观念的进一步开放和经济实力的增强,对圆明园感兴趣的人日渐增多,如何处理这片长年被荒弃的遗址,在学术界分为两大派系,“主修派”和“保留派”。
以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教授王道成为代表的一些“主修派”人士认为:不能因为圆明园的警示意义就不能重建圆明园,力主在保护好西洋楼残迹的同时,重点恢复中国园林部分一些富有特色的景区,再现当年风采。
但“保留派”认为,圆明园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石,都刻着沉重和悲怆。它是中华文明深深的创痕,是国耻的见证。圆明园的现实价值不在于它曾经有过的辉煌,而在于它对今人的警示意义。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叶延芳于1988年在《光明日报》上发表文章,提出“废墟也是一种美”的观点,认为圆明园废墟是西方列强留在中华民族脊背上最深痛的伤疤,圆明园的美就在于它的“荒”和“废”。
评论家魏文彪也著文反对修复,如果对圆明园景观进行复建,无疑会有损复建前悲情纪念的效果,可以说会酿成巨大的精神力量上的损失。
争论一直持续到了21世纪初。2000年8月1日,北京市市长办公会议原则通过了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院编制的《圆明园遗址公园规划》;同年9月,国家文物局正式批复:原则同意。这场争论了近20年的问题最终以折中的办法得以确定——就是整修圆明园,将其中1/10的古建筑复原。即便如此,反对的阻碍仍然很大,整修工作进展缓慢。
2005年,圆明园铺设防渗膜事件,再次将众人的眼光集中到圆明园应该如何保护的问题上来,整修工程进入困境。
2008年2月21日消息,备受各界关注、热烈争议的圆明园异地重建的一期工程将于年内在浙江中部小镇横店动工。中新社发菲菲摄
另辟蹊径,修建圆明新园
就在大家将目光聚集于北京圆明园原址的整修时,浙江横店传出5年后会有一个1∶1比例的圆明新园出现。
异地重建圆明园是一个老人多年的梦想。徐文荣,一个古稀之年但心态仍旧年轻的老人。11年的时间,他将一个本是贫瘠而荒凉的小山村变成了全国闻名的影视城,广州街、香港街、清明上河图、秦王宫、江南水乡等等14个影视基地,不仅创造了国内拍片最多的纪录,而且其场地也成为世界影视实景之最。
规划中的圆明新园选址浙江横店镇西面的一片荒山荒坡,将会完全比对圆明园建设。在两年多的准备中,设计组多次赴北京原址进行勘探和考察,力求最大限度地表现圆明园1860年时的完整风貌。
由于重建圆明园在学术界一直争论不休,特别是原址整体复建至少在几十年内不可能实现,所以,圆明园研究在很多方面一直处于纸上谈兵的状态,许多专家有研究课题却苦于找不到实验的机会,难以深入,而异地重建的办法为保护圆明园遗址提供了新的思路。
从历史上看,古建筑原址重建一般都很难保持原样,特别是在遗存很少的情况下。因而,要最大限度地“复原”就需要对这些资料进行深入研究。在横店圆明新园筹备过程中,收集了大量的圆明园图纸,加上横店十几年来丰富的古建筑建造经验,和一批尚存的木雕、园林、古建筑等方面国内顶尖工匠,在异地新建时恢复和抢救一些传统技艺,以期能对失去的技术进行全面的研究和继承。
不少原本支持在原地复建的专家也转为支持异地重建。王道成提出,异地重建,可以避免“破坏侵略者作案现场”的责难,促进对圆明园遗址的保护。
虽然这一计划得到不少人认同,但伴随着的反对声也一直很响。有人认为这又是一个浮夸之风的具体表现,是借圆明园之名刻意炒作;有人认为中国现在还不是富裕到可以随便挥霍的国家;甚至有人提出,圆明园是中华民族任人宰割、任人欺凌的耻辱,重建就是忘记了伤痛。
对于质疑,徐文荣也许早已司空见惯。当年,人们为是否在横店建设第二个“故宫”而争论不休时,徐文荣早已不声不响地干了起来,推土机和挖掘机轰鸣着将荒坡夷为了平地,宏伟的建筑在平地上拔地而起……“故宫”影视城的成功运作,渐渐平息了争议声。如今,恰是历史重演,我们在争论中拭目以待。
圆明新园≠圆明园
尽管徐文荣一再强调,“圆明园中的木雕、石雕部分将最大程度地尊重原貌,不用混凝土和喷沙的道具做法”,但建筑专业人士还是表示,复原与圆明园一模一样的新园是不可能的事情。
一没图纸、二没工艺、三是园内收藏的奇珍异宝大多已随大火付之一炬,再多的金钱也无法使其从历史的灰烬中复原。然而,圆明园所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感情却永远无法燃烧殆尽。正如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嘉璐所言,“我们重建圆明园不是克隆,而是为了再现当年圆明园的气魄与美丽,追求形似,达到形与神、魂的勾连,让历史永远铭记于亿万人民的心中。”
圆明园之所以中外闻名,被西方人誉为“万园之园”和“一切制造园林艺术的典范”,并不是因为占圆明园2%的欧式建筑,而是占圆明园98%的中国古典风景的园林。在中国园林中,建筑虽然也占有重要地位,但总是和山水不分离,将人工修葺之美融于自然美当中,创造出诗情画意的意境,体现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美妙。据《圆明园四十四景图》所记载,平湖秋月、柳浪闻莺、曲院风荷、三潭印月、南屏晚钟、雷峰夕照等西湖十景;“上下天光”的洞庭湖水;“西峰秀色”的庐山等等,大江南北的著名景点,百态千奇的民居形式,错落有致的布局格调都在圆明园里发挥到了极致。
浙江出版社联合集团对外合作部副主任孔则吾认为,对中国传统建筑的复建,有利于衔接中国传统文化链条中建筑环节的断裂,使清代以来中国传统园林建筑的顶尖技艺得以传承。他更是坚信,中式园林和中式建筑生存发展的很多问题会在圆明园重建这个中国古建天字号工程中找到答案。
异地重建,是祸还是福?
毕竟,圆明新园的预计耗资将达200亿元,无论对国家还是对个人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天文数字。这还仅仅是初始投资,即使建成之后,名目繁多的维护成本也不是一个小数目。
横店的影视城是越修越大,投资是越来越多,摄影组是来了不少,但拍完就走;游客来了也只是走马观花地看看复制过后的古代建筑。很多游客对人造景点也只是抱有“到此一看”的心态,一次消费后,很少还会再次光临。有人把横店赞为“东方的好莱坞”,而好莱坞的电影主题旅游、体验式的营销模式对游客来说,持续性的吸引力更大。
回顾过去,横店影视城带动的文化产业创造出了新行业的兴盛,横店人富了,旅游业火了,300多部电影、5000多部中外影视剧都取景于此。影视城不断为新的影片投资扩建,地没了,荒山变为城市,除了复古的文物,横店人民还有什么?而这样的经营运作模式还能带动横店走多远?横店人民还能“富裕”多久呢?
20世纪初,美国好莱坞也是从一个“拍电影的理想境地”发展成为吸引米高梅公司、华纳兄弟、派拉蒙、环球公司、哥伦比亚等等著名电影公司落户的影视文化胜地。现在,好莱坞生产的影片不仅满足美国电影市场的需要,还出口到世界各地,不仅输出了美利坚合众国的文化,更为好莱坞投资人带来了丰厚的利润。
众多作家、音乐家、电影明星逐渐汇集在好莱坞,在附近的贝佛利山上修建豪宅落户于此。天然圆形剧场、朝圣者圆形剧场、中国剧院、加利福尼亚艺术俱乐部等著名建筑相继修建,供拍电影的实景场地上,不断开发着多姿多彩的娱乐项目,美国文化业发展的空间越来越广阔。
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需要用生动的方式予以表现,电影为中国和世界各国进行文化交流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圆明新园的兴建,无论是在景观上、地域上,还是在对中华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上都创造了良好机遇。
圆明园,在中国人心中早已不只是一个园林如此简单了,它是激发中华民族奋进的精神象征。无论是对原址的保护,还是对新址的修建,无论新建的新园是否真的能重现当年的艺术辉煌,始终值得关注的是,内中中华民族精神的表达与传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