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院院士周福霖:板块断裂造成汶川地震-头条图片|园林新闻-中国风景园林网-中国风景园林领先综合门户
中国工程院院士周福霖:板块断裂造成汶川地震
[日期:2008-05-19]  来源:羊城晚报  作者:   发表评论(0)打印




地震前的汶川


地震前的汶川

  工程抗震研究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周福霖接受记者专访

  ●7.8级地震,相当于250多个原子弹爆炸的威力!

  ●人类现有认知水平要实现准确预报地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可以说,现在连曙光都没看到!

  ●大家买房子要学会一点:不能只看重房内结构和装修,房子的抗震能力很重要!

  汶川7.8级地震为何没能提前预警?网上流传的“动物反应异常”等地震征兆有无科学道理?援助灾区需要加强哪些环节?……5月15日晚,中国工程院院士、广州大学工程抗震研究中心主任周福霖接受记者专访。他明确表示,到目前为止,准确预报地震还是世界性难题。

  汶川地震国家反应迅速

  记者:周院士,这次大地震让人震惊、心痛。国家有难,我们来找您。

  周福霖:是啊,这次地震一发生,我就想到唐山地震。唐山地震后第三天,受中央派遣,我随调查组去调查建筑技术问题。同是7.8级地震,我感觉这次和那次差异很大。

  那时候,我们的反应没有现在快,地震后几天,许多信息还不知道。只知道是北京旁边的一个大城市,死伤几十万人。地震发生的具体时间也搞不太准。随着房倒屋塌,唐山的地震监测仪器也毁掉了,不知道震源在哪,也不知烈度有多大。“7.8级”这个数据,实际上是事后根据国内外一些资料判断出来的。

  这次就明显不同,各方面情况马上就掌握了。国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以人为本的举措,全力拯救灾区百姓的生命。

  地震预报仍是世界难题

  记者:地震中,不少生命的逝去让人痛心。余震还会存在多长时间?危害会不会越来越小?

  周福霖:一般来说,地震后三个月都是余震期,烈度逐渐减小。但时间和烈度大小都不绝对。也有烈度增大的,不可掉以轻心。2003年的新疆伽师地震,第一次是6.2级,第二天就发生了6.3级地震。第二年又发生了两次同样级别的地震。 

  记者:早在东汉时期,我国的大科学家张衡就发明了地动仪,技术领先欧洲1700多年。这让我们一直自豪地认为我国的地震研究非常领先。可为什么这一次我们没能准确预报?

  周福霖:地动仪的作用,不是“预报”,而是同步“汇报”。古代交通不发达,有了地动仪,哪个方位发生地震,该方位龙口中的珠子就会掉下来,起到同步监测地震的作用。

  地震预报是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因为地震发生的因素非常复杂。地球自身能量的释放,地外星球的引力,都可能引发地震。人类现有的认知水平要实现准确预报地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至于哪天才能达到这样的水平,我说不准。可以说,现在连曙光都没看到!

  所谓前兆只能作为参考

  记者:建国后那么多次大地震,都没有预测准过吗?

  周福霖:解放以来,我国发生了邢台地震、海城地震、唐山地震、丽江地震、阳江地震等多次大地震,接下来就是汶川这次了。可以这么说,没有一次能够准确预报。

  海城地震之前,有水井冒沙、蛤蟆上街、冬天铁树开花等异常状况,有关部门对这些情况进行汇总,发布了信息,许多企业停办,百姓住在街上。但这次“预报”只不过是碰巧罢了,证据并不足,我们不能因此夸大地震预报的成绩和水平,而且,那次信息发布并未准确预报地震时间。 

  记者:这次汶川地震之前,四川、江苏等地均曾出现蟾蜍大搬家的异常情况,有网民说这就是地震的前兆。这些说法有没有道理?

  周福霖:这是科学的!我亲眼见过。唐山大地震发生后几天,我们去唐山动物园,发现还有许多猴子“赖”在树上不下来。守门的老大爷是地震的幸存者,他说,地震前的一天傍晚,饲养员赶猴子进笼时,发现它们一改往常的习惯,赖在树上不肯下来。

  通常情况下,地震发生前,蛤蟆上岸、蛇出洞、鱼大批死亡、蚂蚁搬家、动物情绪暴躁、植物异常开花等,都属于科学上可以解释的现象。这和一些动植物的器官还没退化有关。地震前,地壳会出现各种反常变化,比如磁场、温度、化学气体等,一些“敏感”的动植物会感受到这种变化。 

  记者:既然这些现象是地震的前兆,为什么我们不在这些现象刚发生时就给予足够重视,并提前发布地震预警呢?

  周福霖:动植物异常反应可能是地震前兆,但也很可能不是地震前兆。火山喷发、地磁变化、太阳周期等,都会引发动植物异常反应。所以,动植物异常反应只能作为防震工作的信息渠道之一,它是科技不发达时期用的办法,并不可靠,只能作为参考。

  我亲历、研究过很多次地震,可以明确地说:每次地震后,都会有人说自己早就预测到地震了。对于这些意见,有关部门并非充耳不闻,可是为什么没有正式公布出来?这只能说明,谁都没有十足的把握。

  我们对灾难信息的态度是谨慎的,既不能漏报,又不能错报,否则会人心惶惶、天下大乱。

  板块断裂造成汶川地震

  记者:您认为这次汶川地震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周福霖:这次地震是由于地壳板块断裂造成的。

  地壳板块有个渐变过程,地壳受挤压后,几十年几百年的能量会储备起来,慢慢变形。到了一定程度,就会断裂,释放能量。7.8级地震,相当于250多个原子弹爆炸的威力。地壳断裂只是地球能量释放的一种方式,地壳断裂处叫震源。

  地下4公里到200公里内都叫地壳,70公里以内的地震都属于浅层地震,破坏性很大。然而现在人类对地壳的认识非常有限,目前人类最深的钻探技术深入地下也不到10公里,中国只有5公里,也就是说,人类对地壳的认识还非常肤浅。

  我们还可以通过地壳断层的分类,来说明为什么地震预报这么难:地壳断层分为活动断层和非活动断层,有地震危险的是活动断层,但二者会相互转化;活动断层又分为危险性断层和非危险性断层,活动断层会形成地震,这也是我们的关注点,但危险性断层和非危险性断层也会互相转变。我们难于预测地震,也和难以预测地壳断层的变化有关。哪里的地壳何时会发生哪种断裂,我们搞不准。

  导致地震的因素复杂,也造成预报难。历史上四川大部分地区都不是地震活跃地区,但这次却发生了大地震。

  任何地方都有可能地震

  记者:中国是个地震灾害挺多的国家,为什么?

  周福霖:中国东部沿海是环太平洋地震带,东西还贯穿着一条地震带,经中国新疆、西藏到印度北部,直到欧洲,我国正处在这两条地震带的交叉点上,因此,中国是世界上地震多发国家之一,同时也是地震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上个世纪,中国因地震伤亡的人数占世界伤亡人数的60%左右。 

  记者:广东、广州是不是属于地震较少的相对安全的地带?

  周福霖:广东、广州人同样不能盲目乐观!历史上广州也曾有大地震的。就算历史上没有,也不一定不会发生。唐山历史上也没有大地震,可是后来发生了,而且一发生就那么大。

  记者:您觉得,这次汶川地震给我们的提醒是什么?

  周福霖:任何地方的人,都不能有侥幸心态。地震的因素非常复杂,每个地方都可能发生。日本也是个地震多发国家,以前,日本人曾经认为,日本东部才是地震带,西部则比较安全,于是大批向西部搬迁,没想到西部就突然爆发了大地震。现在,日本人有一句格言:“地震最危险的时候,就是人类忘记它的时候!”这是有道理的。

  政府和各级有关部门应该让民众充分了解地震,人们知道了,也就不可怕了。日本每年都搞一次地震演习,大家有很多应对灾难的办法。

  援助灾区须有心理医生

  记者:对于救灾和灾后重建,您经历过很多,有没有什么建议或提醒?

  周福霖:我有一个重要提醒:一定要重视对受灾群众的心理辅导。

  地震灾害的破坏性和社会影响很大,不仅是经济的,更是对生命的威胁,会造成社会不稳定,也造成人心理的伤害。尤其是那些在瞬间失去了亲人的人,精神处于崩溃边缘,常人是无法理解他们的心理创伤的。地震后幸存的人们最需要心理辅导。因此我强烈建议,各地医疗援助灾区,应增加心理医生,帮幸存者医治心理的创伤。

  防震减灾主要靠工程

  记者:我们无法苛求地震预报水平在一夜之间突飞猛进,可我们怎么才能降低地震危害,减少人民的生命财产损失呢?

  周福霖:必须明确一个思路:在目前尚不能准确预测地震的情况下,要减小地震危害,最可行的是加强抗震技术研究,想办法建造在地震中不会倒塌伤人的房子。我现在做的就是这个工作。

  记者:采用抗震技术,让一两座重点建筑“坚固”起来似乎不难,可那么多的普通民房怎么办?老百姓花得起这个钱吗?

  周福霖:我们的任务有两个,一是造出一种房子,无论多少级的地震,都不会倒;二是给普通民居提供可行的防震技术。现在第一个任务已经完成了,技术已成熟,全国已经有600多栋隔震样板房。我们所关注的,是第二个问题,研究一种价格相对低廉的抗震技术。目前,这种技术世界上还没有。 

  记者:美国“9·11”恐怖袭击事件发生后,个别屹立不倒的建筑或建筑构件,成了防震专家的研究对象。您是不是也特别留意那些地震摧不倒的建筑?

  周福霖:我当年去唐山的目的,就是去找那些没倒的房子。其中有两幢,我们进行了研究,发现当地人为了防潮,在墙体下“垫”了两层油毡,地震发生时,油毡以上的墙体发生了滑动,缓解了地震对房子的破坏。受这个启发,我们后来研究出了隔震房技术。在实验中,我们曾经想用沙层代替油毡,但发生墙体受力后一旦在沙层上发生滑动,要想复原就很困难。10年前我们采用了橡胶,终于取得了成功。

  记者:加一层橡胶就能隔震?这么简单?会不会很容易被人家“盗版”?

  周福霖:这只是形象地归纳,真正的技术含量不会这么简单。

  至于是否担心人家“盗版”,我可以这么说,虽然我已将此技术申请专利,但这是救命的技术,我希望有人推广它、应用它,希望它在每一间房子上应用!我现在采用的隔震房技术,是一层橡胶加一层钢板,再加一层橡胶,再加钢板……如此多层,像“三明治”一样,既能隔震,又不影响承载力。实践证明,这个隔震层有承受力不亚于混凝土,承受十几层楼的压力没问题。加了隔震层后,房子就像在海上漂的船,来自下面的震动不会使它倒塌。

  目前这种技术正在国内一些大城市推广,不过造价太高,不适合普通民房。我们现在研究的是低造价的通用技术。 

  记者:您在广东工作,研究成果是不是也“近水楼台”,在广东应用得最多?

  周福霖:这倒不是。用得最多的是新疆、云南等地。广东不算多,这和传统的地震频发程度有关。不过这种认识也应该改变,地震具有新生性和潜伏性,哪里都可能突然爆发,没有绝对安全的地方。

  要防震,关键是要有好房子。我选择住房时,是认真考察过楼房的防震性能的,它的立柱是钢管混凝土的,有地震时,立面受重会慢慢弯曲,而不是突然断裂倒塌,能给人们逃生避难争取时间。我建议以后大家买房子也要学会一点:不能只看重房内结构和装修,房子的抗震能力很重要。 

  记者:您的普通民房抗震技术何时能够研究出来,能不能给个时间表?

  周福霖:三五年吧。目前已经小立项。不过我想,推广和人们认识需要个过程,可能要20-30年。

编辑:jojo | 阅读:
【 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点击查看
网友评论(调用5条)  更多评论(0)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 请尊重网上道德,遵守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导致的法律责任
  • 本站有权保留或删除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评论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最新推荐
企业服务
');var k=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