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森林”违背科学——风景园林专家座谈会观点要则回放-学术会议动态|园林新闻-中国风景园林网-中国风景园林领先综合门户
“城市森林”违背科学——风景园林专家座谈会观点要则回放
[日期:2005-12-30]  来源:中国建设报  作者:   发表评论(0)打印



  2005年12月24日,风景园林专家座谈会在京召开。30位著名风景园林专家就日前被某些单位“炒作”的“森林城市”、“城市森林”、“城市林业”等问题进行了理论探讨,大家纷纷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专家们普遍认为:“城市森林、城市林业、森林城市的概念和提法是违背科学的。”本报特将其中13位专家的主要观点辑录于此,以飨读者。——编者

  陈俊愉:今天参加这个会,很高兴。这些年,风景园林事业蓬勃发展,变化很大,建设部和风景园林学会做了很多工作,起了很大作用。但有些还是不够,许多问题要抓紧,互相沟通要及时。机遇是可遇而不可求的,错过了就不会再回来。

  中国的体制是官本位,因此建设部要与学术界多联系,协作很重要。对于现在出现的“城市森林”问题,我们不能掉以轻心,我提醒大家,我们要行动,要宣传,要写文章发表,宣传城市园林绿化事业。我们中国是世界园林之母,应当重振雄风。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林业大学教授 陈俊愉

  
  罗哲文:今天能够参加这个会议我感到非常高兴。我参加了许多次风景园林方面的会议,总的感觉就是:我们在风景园林方面取得的成绩非常多,这很好,但问题也不少。风景园林,特别是园林,是宝贵的世界文化遗产,我们应当把这个园林事业保护好,发扬光大。

  风景园林建设的综合性很强,几乎所有建筑类型都能从园林中体现出来。我建议建设部城建司要多做工作,多出些书,以利于宣传我们的园林事业。

罗哲文
国家文物局专家组成员教授 罗哲文
 

  郑孝燮:有些人把林业的加工、经营、管理基地叫做“森林城市”,这完全是两个定义,二者之间根本无法等同。
  
  一个城市的园林绿化系统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系统中的各个因素都是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而森林只有可能存在于城市的郊区,起到防止沙漠化、防止水土流失的作用。凡是通过完整统一的系统规划过的城市,它的城区内是不可能存在森林的,它只可能拥有一套完整属于自己的园林绿地系统。


建设部科学技术委员会顾问 郑孝燮
 

  孙筱祥:地球分为大自然和人类两个部分,而对大自然破坏最大的就是战争和城市建设。现在人们已经认识到了城市建设对大自然的破坏,开始了治理,而这项工作需要政府的行政机构来统一管理,这个机构就是建设部城建司。

  在《全英大百科全书》中森林的定义为:一个在5000~8000公顷宽的区域内能够自给自足的完整的生态系统,在城市中不可能存在森林,存在一个生态系统。如果城市里能够建森林,那么,没有一个地方不能够建森林了。


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教授 孙筱祥
 

  甘伟林:现如今,全国的风景园林事业正在生机勃勃的飞速发展,而且其发展的前景非常光明,但我们要清醒地看清形势。不要被表面成绩所蒙蔽,就必然会发现在光明前景的背后存在许多问题。

  如果出现了似是而非的概念,产生一些项目的归属性问题,那么就会给园林绿化事业发展带来十分不利的影响,如现在的“森林城市”、“城市林业”等概念,它们根本经不起科学的推敲,这就需要广大专家学者能够站出来驳斥这种或那种概念。同时,行政主管部门更应该坚决、强硬,更加明确整个行业的总体走向和行政机关的基本职能。如风景园林资源的归属问题,是我国城市园林绿化系统的关键问题,是属于我国的公共事业,是为大多数人服务的,是关系到国家资源的保护和整个城市环境治理的关键性问题。这是绝对不能混淆。按照国务院有关部委规定,建设部理所当然地承担起这份职责。


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副理事长 甘伟林


  梁永基:“城市园林绿地”顾名思义是在城市内,重点集中在市区;而林业宽泛上讲就是大地的绿化,双方的区别一目了然。
  
  森林城市的概念是不科学的,人是从森林里来的,但并不意味着要回到森林里面去。这不符合人类发展的规律。很久以前,人类生活在森林中,与自然是和谐共处的,随着进化,人类走出了森林,慢慢聚集起来,形成了城市,并建设自己的城市。在这时,由于战争、工业的发展等原因破坏了森林,可这也同时标志着人类的进步,社会的发展。这之后,人类慢慢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不应该去破坏森林,应该与森林和谐相处,否则将会受到大自然的报复。这也从另一个层面证明了辩证法的螺旋形发展规律。因此,在城市园林建设时,设计者、工作人员都不停地考虑并提出了“天人合一”的理念。这是符合客观规律的。

  在林业的建设中,一般都是采用人工造林,可目前,有科学研究表明人工造林并不都符合生态要求,也存在破坏大自然的现象。现在的首要问题是应该搞好用于水土保持、防止沙尘暴、防止沙漠化等事业的植树造林工作,而不是把森林搬进城市。在城市里造林,那样不仅无法发挥森林的作用,反而会严重地破坏城市绿化系统建设工作的有序进行。


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教授 梁永基

  
  包满珠:园林和森林,哪个是城市中的主体,应当引起我们的关注。在城市中,主体包括建筑、道路、园林和人群。城市园林绿化系统不等同于城市森林。一般城市的人口密度非常大,在人口密度这么大的城市中,根本不可能存在森林。

  我国城市建设发展迅速,针对森林发挥作用的地方,主要应该集中在城市的郊区。在城市的城区中,只能存在园林。园林在城区中不仅仅起到绿化的作用,还含有非常深的文化内涵。森林相对于园林来说,过于简单。园林系统建设是需要建筑、规划、花卉、林业等多专业共同结合完成的。

  关于城市的生物多样性的构建问题,相比之下,园林工作者对生物多样性方面的考虑和体现会明显好于从事林业工作的人员。总的来说,城市中所存在的树,不管多少,都应该是属于城市园林绿地系统中的一部分,而且目前在城市郊区所出现的林地,大部分还是用于改善环境的作用,只有少量作为人为制造的植物景观来使用。

  城市中的园林建设与城市造林工程完全是两个定义,不论是从理论依据还是从技术手法上说都存在明显的差异与分歧。在造林时,主要讲究对环境的改善效率,而园林建设则要考虑在不影响城市整体系统规划的基础上从美学角度出发,更好地实现“天人合一”理念,体现出一定的文化内涵。

  一旦提到“林业”,那么,其中就必然包含经营在里面,而近期,在个别媒体上频繁出现的“城市林业”也就没有任何的道理可言。难道城市中,发展经济还不够,还要生产出木材吗?


华中农业大学园艺学院院长 包满珠


  
  张国强:在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以后,就必然会出现多种行政权力“交叉”的现象。这主要是由于,各个行政管理部门都在强调自己的系统和权力,以发挥自己的最大职能,从而引发行政权力“交叉”的现象。

  在社会中,城市建设过程中遇到多边的行政权力冲击的情况还是经常出现的,从学科上讲,如:风景园林建设与社会三大学科有紧密的关系,自然科学是基础、人文科学是导向、工程技术是手段。在中等学科上也存在三个职能“交叉点”:建筑学、城市规划、风景园林三个学科。这三个学科的交叉现象是在城市园林建设中普遍存在,三者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从产业上讲,也同样存在“交叉”。

  从行政角度上讲,“交叉”的现象更为明显,条框的交叉非常复杂。如前一段时期出现的花园工厂的现象,归根到底是由于个别房产商的原因,以建花园工厂的名义,大量圈地,致使大量的土地流失。某单位马上推出条例,规定工厂中的绿地面积不能超过总面积的30%。这条规定就与建设部的有关规定正好相反,原有的文件中规定工厂中的绿地面积不得少于30%。这就产生了“交叉”。建设与交通、水利等方面经常出现“交叉”现象。

  要想系统解决好这些“交叉”问题,就需要能够很好把握各个方面的关系和发挥系统综合统筹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解决好这种“交叉”问题。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风景园林所高级工程师 张国强
 
 
  王浩:在《辞海》中对“森林”的定义是:“覆盖大面积土地,并以乔木为主体的植物群落。是集生的乔木,即与共同作用的植物、动物、微生物和土壤、气候等的总体。不仅提供木材和其他林产品、副产品,还具有保持水土、调节气候、防护农田、卫生保健、有利国防等作用,也是天然的基因库。”而《环境科学大辞典》中对“园林”的解释是:“在一定的地域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种植树木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路园等途径创作而成的美的环境场所。园林不仅作为游憩之用,而且具有保护和改善环境的功能,有益于人的心理和精神生活。”“森林城市”是想在城市中多种乔木,加大绿化面积,营建丰富完备的绿地系统,使城市具有像自然森林所具有的良好而稳定的生态系统。然而,我国大多数城市目前正在实行的园林绿化系统也正在发挥着这种效能,而且,比“森林城市”更具人文性。所以,城市郊区所存在的森林充其量即园林中的不具文化景观小面积植物绿化。

  通过以上分析可见,园林是城市绿地的总称;森林主要是为了在取得木材及其林产品生产的同时,起到城市周边区域性环境的保护和改善作用,而城市绿地并不具有生产功能,所以森林并不属于城市。森林城市是园林中对不具艺术文化特征的植物绿化的形象性描述。

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副院长 王浩
 
 
  近期,在个别媒体上频繁出现诸如“森林城市”、“城市林业”等词语,而且,它们还被细化为工厂林业、居住区林业、机关林业等方面。林业的概念是“许大不许小”的概念,是一个庞大的整体的概念。总的来说,森林城市就是一种倒退现象。

  早在1998年,某市就曾提出搞“森林城市”,当被问及“为什么不搞园林城市”时,市领导说,“不敢提那么高的目标,因为自身的水平太低,除了林地多,其他的基础设施、技术支持都不够”。由此可见,城市园林要比造林复杂得多。园林建设是人类和自然高度协调、融合的产物,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工程。如果把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单纯地理解为建设“森林城市”的话,那么肯定无法达到人与自然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实现真正的“天人合一”的目标的,而且到那时,还会产生多种多样的问题。如景观单调、城市色调不够等问题。同时由于大量城市用地被森林所占用,土地必然会相应地减少,诸如:住宅、建设、经济等方面的用地,这就会给城市的发展带来相当多的负面影响。

  而园林除了能够起到保护生态环境的作用以外,还能表现出设计者艺术构思,体现较深的人文思想,并能够拥有很深的文化内涵。

贾建中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风景园林所所长 贾建中
 

   林源祥:“森林城市”这个概念是站不住脚的。森林,是林木的总和,是聚集生长的林木组成的群落,具有相当大的空间,并能够影响周围地区的环境。林木的特征就是高大,通直,树冠小。如果把这样的森林搬到城市中来,那么这个城市的城市建设必定会一团糟。

  森林分为几个林种:运采林、防护林、经济林和特殊林种,没有艺术性。而城市园林和历史、文化、艺术、人性化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园林植物景观和森林景观也有很大的差别,园林植物景观与城市中的建设景观、历史、文化、艺术融为一体,这就形成了如皇家园林、江南园林等多派系的园林景观,是一种综合性的复杂系统,而森林景观相对简单、直接。从外貌上看,两者也不尽相同,园林的外貌是复杂的,景观多样,如树林、地,是高低错落的,而森林单调,景观惟一。

  总的来说,园林是一个复合、复杂的生态系统,其中包括经济系统、社会系统、自然系统等,而森林则是一个单一、简单的生态系统。所以,“森林城市”这个概念是没有科学依据的。


上海交通大学教授 林源祥
 

  王磐岩:城市园林绿地系统,除了能够为城市的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治理工作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外,还能够体现这座城市自身所拥有的、传承的历史、文化底蕴;能更好地表现出设计工作者的设计思想、意图和自身价值。同时,还能够赋予这座城市一种新的社会意义,成为这座城市的一个新的景观、坐标,甚至成为这座城市的参照物,成为这座城市的旅游事业的助推器,为城市的经济建设发展发挥出自己的作用。


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副院长 王磐岩

  任春秀:现如今,城市园林绿化建设正在飞速发展,园林城市建设越来越深入人心,这是因为城市的绿色,是为了老百姓,所以市民和市政府都很关注。可是,就是在这么好的形势下,却出现了“森林城市”这一类新名词。“森林城市”的提法不符合科学发展观。从城市的规划的角度来说,在一个城市里能有多少土地可以建成森林?城市的土地能否满足“森林城市”所要求的绿地覆盖面积?答案是不能。一个城市当然需要绿色环境、需要林带、需要许多许多的园林植物,但也有自己的用地结构。一个城市需要居住用地,需要交通用地,需要工业发展用地,还有多少用地用来建“森林”。从这一点上来说,要建森林城市就根本不可能。一个城市的建设,需要有科学的发展观,要全面的发展。一个城市的60%~70%的土地都用来植树,这是根本不可能的。

  现在首要的就是大力地、积极地宣传正确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这个规划必须最适应城市发展,可使城市最大限度地可持续发展。在系统中,包括许多品种,它们的性质、作用都不尽相同。在当前的形势下,要坚定信心,积极地疏导,努力地工作。


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副理事长 任春秀
编辑:jojo | 阅读:
【 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点击查看
网友评论(调用5条)  更多评论(0)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 请尊重网上道德,遵守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导致的法律责任
  • 本站有权保留或删除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评论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最新推荐
企业服务
');var k=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