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奥斯本杯国际景观设计大赛”回顾-学术会议动态|园林新闻-中国风景园林网-中国风景园林领先综合门户
“首届奥斯本杯国际景观设计大赛”回顾
[日期:2008-03-04]  来源:中国景观网  作者:   发表评论(0)打印



  首届奥斯本杯国际景观设计大赛历时半年,受到国内外景观设计师、国内各大知名院校广大师生的广泛关注。大赛期间向全国几十所拥有相关专业的院校发出邀请,在同行业重要杂志及网站上发出作品征集广告,从收集作品数量及来源地来看,这股景观风潮刮遍整个神州大地,被中国媒体誉为“迄今为止的中国最高规格的景观设计大赛”,大赛评审团也由海内外享誉盛名的学术界泰斗人物组成。包括有着“世界创意产业之父”之称的约翰·霍金斯,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主席佩里·霍华德,世界著名建筑设计师、欧洲RPAX建筑设计公司创始人、首席设计师莱纳·皮尔克,欧洲景观大会秘书长、欧洲部长会议负责人、欧洲空间区域规划负责人马格洛妮·德彦本等国际权威专家、政要。

  首届奥斯本杯国际景观设计大赛启动之初,大赛组委会在深圳市委、区委的支持下携同深圳卫视辗转国内各大名校、专家,得知大赛的主题和宗旨国内院校、专家均给予了较高的评价。大赛组委会还邀请高校学术界众多大师、专家共同探讨中国景观设计,各学术流派关注角度不尽相同。其中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副院长陈效逑教授从设计理念方面提出了当今城市环境“同质化”的现象,他指出景观园林设计要遵循差异化,要充分考虑地域差异、自然环境差异、人文差异、社会经济差异等多方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景观设计系主任苏丹教授肯定了大赛做了一些前人没有做过的事情,介绍了清华大学景观设计教育的特色,推崇在学术的高度将理论应用于实际,并邀请组委会摄制组参与清华大学与韩国首尔大学合作的实际项目课堂研讨会;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设计学院院长张国良教授提出了大力发展创意文化产业的方向和景观设计文化传承的概念,他指出景观设计要和不同学术交融,培养“手脑并重”的设计师人才;国务院学位委员北京林业大学博士生导师苏雪痕教授从专业角度阐述了植物在景观设计中应用,并指出这次大赛将会促进不同设计从业人员在一起相互交流、相互学习。此次学术采访活动促进了景观设计界南北对话,集各学说流派之精华,真正体现了首届奥斯本杯国际景观设计大赛“海纳百川”的主题。

  首届奥斯本杯国际景观设计大赛在征集的作品中涌现出了一大批具有创新精神的设计人才,其中不乏有未来中国园林景观界的明星人物,为中国园林景观人才发掘提供了一个理想的平台。譬如一篇名为“元的演变”——遵从一个既定的设计法则,在此法则下通过加减法创造一个虚实结合的空间,再通过加减法将元进行无限组合,以此得到景观的多种可能性。这一集园林景观、建筑设计、绿色能源为一体的作品得到评审团的一致肯定,被评为“最具创意的奖项”。由于东西方观念、国家、行业差异的存在和中国园林设计的发展局限性,有些作品也成为中外学者争论的焦点,在评审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东西文化的摩擦。在一幅名为“会说话的田字格”的作品当中,设计者构建了一个从农村到城市移民人群的居住环境,这幅作品诉求将移民群体集中在城市的特定规划区域,充分利用环境空间。这幅作品结合了当前中国的实际情况得到国内专家的一致好评,然而欧美学者认为这种设计风格体现出了一种设计的误区,称其为“贫民窟”式的设计方向。他们认为设计主导思想要以人权为本,人人都有享受舒适生活环境的权利。诚然,中国有自己的现实国情存在,欧美无法体会到中国设计师这种设计方案的初衷。诸如此类的争论在作品评审会上屡见不鲜,经过多天的激烈讨论,评审团对入围作品的评审意见达成共识。“未来中国景观的发展方向”、“景观设计人才的成长之路”、“中国风VS世界风”、“理论VS实践”等诸多课题值得我们深究,这也赋予了今后奥斯本杯国际景观设计大赛更高的使命。

  回顾往昔,展望未来,我们蓄势待发。2007在摸索中前进,在此过程中有过理念交融的汪洋,也有观点冲突的激流。新的一年对奥斯本杯国际景观设计大赛来讲是沉淀的一年,我们将对参赛理念、大赛规程、评审机制、组织架构等做重新规范,奥斯本将以“海纳百川”之势,秉承推进行业发展的理念促进中国景观设计的发展。
编辑:jojo | 阅读:
【 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点击查看
网友评论(调用5条)  更多评论(0)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 请尊重网上道德,遵守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导致的法律责任
  • 本站有权保留或删除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评论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最新推荐
企业服务
');var k=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