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学者威瑟斯特姆复旦演讲-学术会议动态|园林新闻-中国风景园林网-中国风景园林领先综合门户
著名学者威瑟斯特姆复旦演讲
[日期:2009-03-16]  来源:中国侨网  作者:   发表评论(0)打印



    威瑟斯特姆认为,2010年上海世博会将成为一个重大契机,世博会将极大地改变上海的建筑环境和国际形象。上海应该加强创意文化产业的建设,使其与上海的文化历史背景和发展前景相符。

  “未来已经来临——只不过它的分布不均而已。几乎所有人都会遇到的未来,最终都会出现在人口稠密、经济发达的大都市中,而上海这个神奇的城市,显然已经分享了比其他城市更多的未来。”昨天,著名历史学家杰弗里·威瑟斯特姆教授用科幻大师威廉-吉布森的名言,开始了他在复旦大学高研院的演讲——《关于21世纪上海的10个遐想》。

  演讲前,就上海的未来这个话题,威瑟斯特姆教授接受了记者专访。

  作为美国加洲大学欧文分校的历史系教授,威瑟斯特姆是知名的亚洲研究学者,曾经多次来上海进行研究工作,甚至还为自己起了个中国名字叫“华志建”。他眼中的上海,上世纪80年代时“还是一座略显乏味的城市”,而进入新世纪后,每次来都有一种“文化休克感”,尤其是即将到来的上海世博会,对全世界来说,都将是一部精彩的“上海连续剧”。

  上海必须寻求特殊性

  全球化过程中,上海的未来将会如何?威瑟斯特姆教授坦言,全球化让世界上的很多大城市趋于“同化”,上海的特殊性到底在哪里,让人担忧。

  在他眼中,上海是对中外文化人、尤其是电影人十分有吸引力的城市:“过去,电影人到上海来,是为了拍摄标志性的外滩场景,然后放入上世纪初时代背景的电影中,后来,另一类电影人将他们的镜头对准了外滩的对面,将浦东陆家嘴太空时代般的摩天楼景观,融入到以未来为背景的动作片和科幻片中去,但是很遗憾的是,上海本身至今还没有什么有创意的文化产品。”

  不过,他认为,2010年上海世博会将成为一个重大契机,世博会将极大地改变上海的建筑环境和国际形象。他建议,上海应该加强创意文化产业的建设,使其与上海的文化历史背景和发展前景相符。

  世界关注上海的“再全球化”

  仅仅将上海视为欧美与中国的东西交汇之处,这样的看法显然已经过时了,相反,现在全世界都在关注和期待的是上海的“再全球化”。

  威瑟斯特姆教授向记者解释了“再全球化”的涵义,所谓“再全球化的都市”,就是指那些曾经拥有、后来又失去,现在正努力重新获得世界领先国际大都市地位的城市——“就上海而言,她显然已重新获得了这种地位,但必须进一步稳固这种地位。”

  他举例说,巴黎就不是一个“再全球化”的城市,因为她几百年以来都是一个国际性都市。有趣的是,在“再全球化”城市中,上海并不是唯一有“东方巴黎”别称的城市。布加勒斯特、布达佩斯、伊斯坦布尔和贝鲁特等城市都曾有过这种美誉。他认为,就“再全球化”来说,上海是成功的,现在印度的孟买也在开始学上海。“不难想象,2020年的哈瓦那或河内,也会试图创造出融合曲折历史和伟大未来的‘新天地’。”

  上海进入未来城市之列

  “将上海归入未来城市之列,也是充满价值的思考——所谓未来之城,是人们在试图了解这个世界在向何处去时首先关注的地方。正因为如此,上海才是举办世博会最理想的地方”,威瑟斯特姆教授说,巴黎和伦敦是十九世纪的未来之城;纽约、东京和洛杉矶则在20世纪进入了该行列。现在迪拜和上海也已进入未来城市之列。

  威瑟斯特姆教授解释说,未来之城是一个常常能激发梦想的城市,也是具有潜力和希望的城市。她不再被认为是城市之林中的奋起直追者——上海在1990年代仍是如此——而是成为了其他城市的潮流引导者。

  威瑟斯特姆最后表示,在重续国际大都市的历史方面,上海与其他城市有着共同点。上海也与其他具有未来特征的城市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他披露,最近《洛杉矶时报》刊登了著名建筑评论家霍桑所写的一篇关于“新一代超级城市”的文章,其中伦敦、纽约和上海赫然在目。对此,上海有理由感到自豪。

编辑:Aggie | 阅读:
【 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点击查看
网友评论(调用5条)  更多评论(0)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 请尊重网上道德,遵守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导致的法律责任
  • 本站有权保留或删除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评论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最新推荐
企业服务
');var k=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