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孟兆祯:承继前人精华 开创园林新篇-人物访谈|园林新闻-中国风景园林网-中国风景园林领先综合门户
专访孟兆祯:承继前人精华 开创园林新篇
[日期:2010-07-06]  来源:中国风景园林网  作者:汪仕豪   发表评论(1)打印



  二、丰富人生 五件大事终生难忘

  记者整理了一下思绪向孟老提出了第一个问题:"在您从事中国园林教学、科研53年丰富的人生经历中,哪几件事让您印象最深刻、最难忘?哪几件事在实施过程中最艰苦、难度最大?"

  孟老品了一口茶,思考片刻后回答道:"在我的人生中确实经历了许多、也做了许多,但有几件事让我印象最深,终生难忘。中国历朝历代的祖先给后人留下了博大深广的风景园林实体,园林、假山、亭台、回廊、水榭千姿百态的风景园林实体,像一个个美丽的万花筒展现在我们面前,这使我们搞园林教学的教师与园林设计的工程师受益匪浅,然而园林实体虽然丰富,但却没有一个全面、科学的大学园林学科体系与一本完整、系统的教科书,其它相关的专业书籍也少之又少。为此,汪菊渊、吴良镛两位老前辈在51年给教育部写了信,他们为建设这一学科做出了早期开创性的工作,在他们的努力下由清华大学与北京农业大学联合创办了园林规划设计专业。我是在该专业刚刚创办的第二年,也就是52年就入学了,毕业后留校当了教师。我走上工作岗位的第一件事,就是非常认真、诚恳地请我的老师告诉我,园林规划设计这门学科的基础是什么,掌握它的难点又在哪里?我将怎样做才能为这门学科做出成绩、贡献力量。"

  "那么您的老师是怎样对您说的呢?"记者问道。

  孟老回答道:"我的老师回答得简单,却很精辟、实用。老师对我说,首先要练好仿宋字,练好书法,会写美术字,会画辽汉图,要多看相关书籍,特别是要看、要学习《园冶》这本古书。在园林设计中最大的难点是设计假山,因为假山的设计完全要尊循自然,变化无穷、灵活多样,不易掌握。要学好园林这门专业一定下苦功夫,不怕吃大苦、不怕受大累,这将是一个长期坚持、长期探索、长期磨练的过程,同时也将是一个充滿了兴趣与乐趣愉快的成长与成熟过程。"

  "看来您今天在园林教学、学术与设计上能取得如此成就,与您刚走上工作岗位恩师的一席数诲不无关系。"记者说道。

  孟老点头后继续道:"我的成长、成功是与前辈不可分割的。我在园林学科上的贡献,就是承接前辈的成就,在此基础上对学科进行不断地充实、完善、创新、提高并发展。原本园林专业学科只设有素描、水彩绘画课程,并沒有国画课程,然而中国园林是用诗画创造空间的,学生不但需要很好的中文、古汉语、诗词的基础,还需懂国画、会欣赏国画,特别是会画国画的素质,于是我就在教学中增加了国画课;原本学生设计实习只是去苏州、杭州,我后来将实习地域扩展到北方,如承德,而研究生实习则扩展到了广州,这极大地扩展了学生的眼界,增长了他们规划设计不同地方、不同风格、不同特性园林的才干。在实践中老师与学生都懂得了加強规划设计实践、加强实际动手能力的重要性,为此经过努力,在有关部委的支持下,成立了设计院,使学生有了一个将书本专业知识用到实际规划设计中去的平台,也使老师有了一个一边与学生创新设计,一边在实际设计中指导学生的大好机会。这对提升教学水平、完善学科体系、培养实用型园林规划设计人才,起到了重大作用。"

  "这确时是一件意义重大、让人难忘的重要工作。"记者说道。

  "第二件让我深刻、难忘的工作是开创引领中国大学生走上国际园林设计的大舞台――IFLA国际风景园林师联合会学生设计竞赛。在此之前,中国人对这种国际大赛充满了神秘感,同时也对参加国际大赛缺少信心,甚至或多或少还有一些自卑感。"

  "是您鼓舞学生勇敢地参与到国际大赛中去的吧?"记者问道。

  "是的,我一方面全力动员有实力、有才华的学生参赛,另一方面积极帮助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准备,具体地指导他们拿出什么样的创新优秀设计去参加国际大赛。"孟老说道。

  "第一次参加国际大赛获奖了吗?"记者追问着。

  "不仅获奖,而且是在法国巴黎获得了大奨!"孟老继续道:"当时就连我们这些当老师的都极少有出国机会,但这些年轻学子第一次就飞到了巴黎。万事开头难,有了第一次,就会有第二次,但当第二年选派学生参赛时,学生产生了畏难思想,去年刚拿了大奖,今年那能大奖又给中国人!"

  "这个思路能理解,不可能将大奖年年给予中国。"记者说道。

  "这里有一个自己是否相信自己实力,是否具有自信心的问题。我在关健时刻坚定了参赛学生的信心,告诉他们去年的实践告诉我们,IFLA国际大赛并不是高不可攀的,中国大学生有这方面专业知识、有园林设计才华、有独特的创造新思维,而且取胜是有基础的、有很大可能的。事情的发展,比我想像还要更好,我们中国园林大学生不但拿到了第二个IFLA国际大赛大奖,还拿到了第三个、第四个大奖。在我指导下,中国园林大学生不但走上了国际大赛舞台,而且还在这个舞台上发出了耀眼的光芒。这之后,后来的老师,又指导后来的大学生又为中国拿到了这个大奨,这已成为中国园林的荣耀,北京林业大学的光荣传统。"孟老充满激情地说道。

  "这第二件事确实大长中国人的志气、大长中国园林人的胆气与豪气,确实是人生中不该忘却的大事。"记者认真地说道。

  "这第三件事是我为我的学生开了'园冶例释'这门课程。"孟老继续道:"中国园林的著作方面,有份量的著作极少,大量论述园林的文章都分散各种、各类书中,要从这浩如烟海的知识、论著中发现、汇总、聚集起来,这可是一件浩大的系统工程。因此,《园冶》这部集中反应园林方面的重要古书,就显得特别重要了。书中对中国园林的历史进行了总结与概括,其精华是传授传统理法,并通过借景的手法来讲述理法,这可以说是中国园林方面难得可贵的一部优秀好书。但年轻一代大学生在学习这部好书中遇到了两个拦路虎,一个是文言文,文言文使许多大学生阅读发生困难;另一个是书中的概括性太强,学生不易理解。学者陈植出版了'园冶注示',用白话文扫除了大学生学习《园冶》的第一只拦路虎;而我则拜了三位高师,认真学习了三遍《园冶》,在自己弄清、搞懂、学会的基础上,从89年开始给大学生们开'园冶例释'这门课程。我用园林行业中的许多实例来解释《园冶》中的内容,为大学生们扫除了第二只拦路虎,得到了一届又一届大学生的欢迎与喜爱,许多在美国留学的留学生对这门课也十分喜欢,这对开阔大学生的视野,增长他们知识与才学,具有举一返三的好处。"

  "您人生第三件难忘的大事,对培养中国年轻一代园林大学生,打下中国园林人才的百年基业,有着特殊的意义,我想第四件难忘之事一定也与培养园林大学生相关。"记者说道。

  "您说对了。"孟老继续道:"我编著了一部《园林工程》大学教科书,从50年代末开始使用,直到现在全国各大学仍在使用之中,因此这第四件事不仅难忘,由于现在天天看到,想忘也忘不了。50年代清华大学编著了一部《市政工程》教科书,但书中给排水知识与其它许多专业知识与园林规划、设计、施工并不适合,为了适应园林规划与设计需要,更是考虑到大学生走上工作岗位,能适应园林规划与设计的实际需求,因此由我担任主编,编著了《园林工程》这部大学教科书。在编写此书中,我与其他老师一起到园林施工工地去参加了劳动,大家与工人一起抬山石、一起打绳结、一起堆假山,虽然流了许多汗,但却补充并丰富了许多书本中未学到的知识,这对从实践经验的角度来丰滿这部敎材是起到重要作用的。"

  孟老说到这儿,略微停顿片刻后,继续道:"第五件,也是最后一件难忘之事仍然是著书之事。"

  "还是为大学生编著园林教科书?"记者问道。

  孟老摆摆手,说道:"仍是著书,但与大学教科书无关。英国人里约氏编著了一部题为《中国古代建筑技术史》的书籍。中国古代的建筑技术历史,中国人自己未能编著出来,却被一个外国人编著了出来,这对中国建筑界实在有些嘲讽。为此,周总理指示,中国人一定要编著出一部自己的《中国古代建筑技术史》书;并且暗示,中国人自己编著的这部《中国古代建筑技术史》,一定要在水平与质量上超越外国人编著的那部《中国古代建筑技术史》。我接受的任务是要编著园林内容部分所涵盖的'假山'章节。在编著中我遇到最大的困难是我不仅要撰写文字,还要画许多园林假山插图。我从小就最喜欢音乐,而最怕画图。在大学读书时,常常因为怕画图、画不出图而被搞得十分狼狈。为了出色地完成周总理关注的《中国古代建筑技术史》,我一方面下苦功夫,在我身体能承受的前题下,努力学习绘画;另一方面,出版社也帮我想了一些办法,一些假山图先由我画出图,然后再请专人加工。通过努力,我终于圆满地编著了《中国古代建筑技术史》书中关于'假山'的章节。以上五件事就是我一生中印象最深刻、最难忘,也是实施过程中最艰苦、难度最大的往事,可以说这五件往事我一闭上眼睛就会浮现在我的脑海中,历历在目,终生不忘。"

  三、中国特色 非博士生培养出优秀博士生

  "由于历史原因,您这一代教授没有博士学位,但你们却要培养出博士、博士后,你们怎样看待并认识这一中国特有的现象?"记者问道。

  孟老爽快地回答道:"培养硕士生、博士生,建立学位体制,这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本科生是打基础,硕士生是在本科生的基础上,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而博士生则完全具备了独立的研发能力。我们这代教授,工作了二十多年,现在虽然并没有博士学位,但自己要了解、认识自身的实际专业与业务水平,现在决不是当初的本科生水平了。我们培养的学生接连拿到国际大奖,中国园林一旦登上国际舞台,中国园林回归了世博会,从此,日本人再也无法独揽第一的宝座,而是中国频频获得了第一。这些都从一个侧面证实了我们这代教授、学者虽然自身不是博士、博士后,但不仅他们自身已创造了国际一流的业绩,就是他们培养的博士、博士后也已创造出了国际一流的业绩。"

  "您培养的博士生,一定做出了很多成就,您能谈一下吗?"记者问道。

  "有成就的学生很多,朱育帆就是之一,他现在是清华大学建筑系副主任、副教授,他的绘画基础很好,而且他的古文基础也很强,特别是他坐得下来、能静心研究学问,这点十分重要。他的论文'艮岳景象研究'吸收了考古科研人员的挖掘成果,取得了很好的实效,用这一研究成果制作的模型现在已经收藏在北京建筑博物馆中,艮岳园林在中国园林史上是一个重大转折,因此,朱育帆的研究已对中国园林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编辑:songgaofeng | 阅读:
【 已有(1)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点击查看
网友评论(调用5条)  更多评论(1)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 请尊重网上道德,遵守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导致的法律责任
  • 本站有权保留或删除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评论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第 1 楼
匿名 发表于 2010-7-7 23:45:23
教育家,孟先生堪舆其内涵,是我们的师宗更是我们的航标
最新推荐
企业服务
');var k=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