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国务院参事、全国政协委员、园林专家刘秀晨-人物访谈|园林新闻-中国风景园林网-中国风景园林领先综合门户
访国务院参事、全国政协委员、园林专家刘秀晨
[日期:2010-07-19]  来源:中国风景园林网  作者:汪仕豪   发表评论(1)打印



终身难忘的大学生活

 

  北京隆冬的一个上午,记者如约来到了这个普通小区的居民楼中,近距离深入采访刘秀晨参事。进门后,刘秀晨热情地请记者在客厅入座,还特意泡了一壶他刚刚从南方出差带回来的名茶。

  刘秀晨性格直爽、快人快语,采访很快进入主题。

  “听说您很喜欢音乐,还会作曲,为什么您选择的终生职业却是园林?”记者首先问道。

  “这是由于我的家庭出身所造成的。”刘秀晨爽快地回答道:“我祖籍山东,祖父是个盐商,到我父亲时,一方面由于日本侵华、商业经营受到重大影响,另一方面我父亲特别喜欢艺术,对经商并不感性趣,因此家业也就破产衰落了。我从小学时代开始就酷爱音乐,14岁时就能谱写出有一定难度的乐曲。1961年艺术院校提前招生,我报考了上海音乐学院理论作曲系,我对音乐很好的悟性、对音乐的理解,以及对作曲表现出的才华给考评老师留下了良好的印象,本来已被上海音乐学院录取,但由于出身不好,政审不过关,没能走进这所大学。于是高中毕业时的班主任老师就给我指了一条路,报考北京林业大学,这里政审不太严,于是我就按照老师意见报考了当时的北京林学院。”说到此,刘秀晨情绪十分兴奋,他继续道:“实际上我对绿化是很有感情的,我来北京林业大学入学报到时,一路上铁路两侧的绿树让我心情格外激动,给我留下了美好的记忆,我感到能将祖国的山山水水都披上绿装,这是一个很好的专业。”

  “可以说您既爱音乐,也爱园林,因此,您虽然没有上音乐学院,但您的音乐天赋一点也没被埋没。” 记者说道。

  “是的,我把音乐与园林设计融合在一起,提升了我的园林创作水平;另一方面我把这些直接应用到了专业宣传中。”刘秀晨继续道:“刚考上北京林大时,由于我才17岁,61年又是三年自然灾害时期,饭都吃不饱,又是从当时的山东穷省来的,因此有些自卑,我在大学能成功吗?不料我人瘦小,但读书的兴趣与创作音乐的能力却让我在北京林大小有名气。第一学期,我的学习成绩就名列前茅,这使我有了很强的自信心。”

  “当时有没有专业文艺团体请您去演出?” 记者问道。

  刘秀晨继续道:“我当时已是校文工团乐队的队长,1963年我在复习功课时,从《光明日报》上看到一个关于‘忆苦思甜’的歌词,我当时看了这个歌词激动万分、百感交加,激情支配着我,以这个歌词为基础,写了一部十七、八分钟的清唱剧,由“哥哥”和“妹妺”领唱,由校合唱团的一百名合唱队员伴唱,一百名民乐与西乐队员伴凑,最后参加了北京市高校文艺汇演,并获得了创作一等奖。北京林大过去名气小,很少获得奖项,因此学校对我十分重视。在那个极其重视家庭出身的极左思潮年代,我虽然出身不好,但由于表现好,学习上优秀、思想上要求进步,并为学校赢得了荣誉,因此,我一是加入了共青团,二是考上了研究生,那时研究生非常珍贵,整个北京林大园林系、园林史,在我之前只培养了一个研究生,我是第二人。但后来因为文革‘暴发’,我上研究生的事也就泡汤了。三是我居然大学分配留在了北京,当时一般出身不好的大学毕业生都被分配到了边远地区。”

  “我也经历过那个年代。”记者诚恳地表达着自己的观点:“许多出身不好、但学习优秀的高中毕业生,不要说上差一些的大学,甚至连大学校门都进不去。就算上了大学,入党入团、留在北京、读研究生更是难上加难,只能是一个永远不可实现的梦想,您算是很幸运的了。

  刘秀晨表示赞同:“在那个年代,一个出身不好的大学生,能在学习上、荣誉上、社会地位上都获得收获与尊重是非常不易的,正因为不易,因此四年的大学生活很有意义,也让我终生难忘。

 

 

编辑:jojo | 阅读:
【 已有(1)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点击查看
网友评论(调用5条)  更多评论(1)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 请尊重网上道德,遵守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导致的法律责任
  • 本站有权保留或删除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评论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第 1 楼
匿名 发表于 2010-7-22 15:01:36
高人
最新推荐
企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