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锋 扎根成都农村的规划师-人物访谈|园林新闻-中国风景园林网-中国风景园林领先综合门户
郭锋 扎根成都农村的规划师
[日期:2010-11-22]  来源:成都日报  作者:张婷婷 李影   发表评论(0)打印



  核心提示

  城乡规划一体化

  2003年,成都市委、市政府确立了城乡统筹、“四位一体”科学发展总体战略,以“三个集中”为根本方法,探索推进城乡规划一体化。

  2007年7月,成都市委十一届二次(扩大)会议提出了“全域成都”的概念。

  在灾后重建中,我市坚持“四性”原则。通过灾后重建的砺练,我市成为了科学重建的样板,并通过将灾后重建规划编制与实施的经验在新农村建设中推广,使我市小城镇规划和新农村规划编制水平得到很大提升。

  2010年,为总结7年来统筹城乡规划实践,借鉴灾后重建成功经验和有效做法,建立和完善基层规划管理体制机制,形成服务乡村、覆盖全域的规划管理长效机制,我市将再兴破题之举——乡村规划师制度。

  成都坚持规划先行,为统筹城乡确立了科学发展的路线图。

  即使在获得第三届“建设成都杰出贡献奖”后,郭锋还是一如既往地低调。记者见到郭锋时,他刚风尘仆仆地从都江堰赶回来。一身简装,皮肤黝黑,一说起农村规划,郭锋疲惫的脸上马上神采飞扬。

  和以前的工作状态相比,现在郭锋更忙了,每天除了跑农村,还有很多慕名而来的人找他和他的团队,为他们的镇村设计规划,打造世界现代田园城市中的美丽乡村。

  这些年,科学规划意识深深植入成都的农村基层,特别是灾后重建这两年,在科学规划的指导下,成都的灾区诞生了很多“中国最美丽的乡村”,这其中,有不少是郭锋和他所率团队的杰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指导和支持下,郭锋和四川三众建筑设计有限公司,践行着规划设计的“四性”原则,为中国第一本新农村规划建设技术导则提供了基础。

  从立足城市到扎根农村,除了开展专业的规划设计外,更多的时候,是带着一种发自内心的社会责任感,自发自觉地投入到对成都城乡统筹的宣传中。谈起这两年,郭锋说,“累并快乐着”。因为,他在广阔的农村找到了更大的舞台,他笔下的美丽画卷变成了现实。

  三易其稿的乡村规划

  曾以为规划师天生为城市而生,没想到,有一天舞台会转向农村。2008年5月13日,汶川大地震发生的第二天,郭锋带上60多名员工组成志愿者服务队伍赶赴灾区,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参与抗震救灾。按照“灾后重建,规划先行”的要求,从2008年5月25日开始,成都全面开展了灾后重建规划工作,并于随后启动了灾后重建规划大会战。三众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是参与农村灾后重建规划的众多设计单位之一,他们的第一份“作业”是为鹿坪村562户受灾群众设计一个统规统建居住点。

  2008年8月10日,郭锋和他的团队,开始为鹿坪村进行规划设计。看到郭锋们的到来,不少村民都诧异地睁大了眼睛:我们农村修房子一直都是比着脑壳里的框框修,哪用什么图纸哦。而对于搞了多年规划设计的郭锋和他的团队来说,做农房设计,也是头一次。但一想到设计过那么多大规模的城市居民小区,面积不大的农村居住点设计应该不在话下。没过两天,他们就拿出了设计方案。按照城市小区的设计模式,一栋5层高的楼房,装下了所有村民。

  方案在村里公示,却引来一片哗然,有人问:“我们的农具放哪里?我的鸡和猪在哪里养哦?”也有人质疑:“难道要我们把锄头扛上楼啊?”第一套方案不行,再改。第二套方案出来了,因为没考虑农村的生产习惯,也很快被否掉。眼见设计方案连续两次被否,郭锋有些六神无主。

  8月15日,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李春城来到鹿坪村调研,并在随后召开的座谈会上提出,灾后住房重建规划要突出产业支撑的发展性,务求空间布局和建筑形态的多样性,与当地自然环境和生产生活方式的相融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共享性——农村规划设计的“四性”原则由此提出。

  眼看着安置点就要动工,在办公室坐等下去不是办法。郭锋决定,把所有人都派下去,听听村民们的想法。第二天一大早,设计人员们兵分五路,分成建筑组、产业组、景观组、协调组,到鹿坪村摸情况。当天晚上,几路人马再次汇合。与以前的沉闷不同,这次大家都争着发言。当地干部是如何想的,农民们有什么需求……在你一言我一语的碰撞中,全新的规划设计思路慢慢清晰起来。

  三天后,那是个星期天早上——对于这个特殊的时间节点,郭锋至今印象深刻——鹿坪村设计方案的第三稿最终成稿。

  高票通过的鹿鸣荷畔

  新的方案有个美丽的名字:鹿鸣荷畔。方案中,之前的房屋由四层改成了两层,院落之间增加绿化带,由“一心、一带、两环、多聚落、发散式”构成。

  “鹿鸣荷畔”的规划在节约土地、相对集中的前提下,又适度分散居住点。令人称道的是,“四性”原则在“鹿鸣荷畔”的规划设计中得到充分体现,住房重建根据鹿坪村的地形地貌,顺势而建,不再是整齐划一,做到了与周边环境的相融性;每个聚落的建筑形态,甚至每家每户都各有不同,做到了多样性;村落里不但规划了通畅的道路等基础设施,还配套了医院、文化活动站等公共服务设施,做到了共享性;充分考虑了当地的产业因素,利用观景荷塘,规划出旅游休闲区以及农业观光区,利用当地的特产,大力发展经济作物,做到了发展性。

  这个后来成为全市农村灾后重建规划样本和典范的方案,刚一推出,就获得了村民高票通过。

  如今,这个名叫“鹿鸣荷畔”的美丽画卷已经变成现实,“悠悠鹿鸣,荷浮萍”的意境,从诗歌中走进了生活。

  与美好新生活一脉相承的是产业发展。猕猴桃产业区、金银花产业区和藕鱼共生产业区生机勃勃,依托这些经济作物,居民们的生活过得有滋有味。散落在鹿鸣荷畔的农家休闲点,让游客们流连忘返。

  而在都江堰天马镇向荣新村安置点,三众设计团队则根据平坝地区资源现状,以当地蔬菜产业发展为龙头,结合耕地保护和林盘保护进行规划设计,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规划不只是建房子,不是只管一两年,而是要为当地发展指明一个方向。”在郭锋看来,一个地区的产业状况决定百姓生产方式,生产方式决定了他们的生活方式,生活方式才最终决定他们的居住方式。

  两年来,郭锋、三众设计团队,以及和他们一样投身农村规划设计的规划师们,把“四性”原则落实到每个安置点的规划设计中,为成都的农村大地增添了一道道美丽的风景。两年来,一大批布局合理、配套齐全、特色鲜明的小城镇和农村新型社区逐渐成形,现代城市与现代农村和谐相融的新型城乡形态正在由图景变成现实。而对于受灾群众来说,他们不仅搬进了美丽的新家,更为重要的是,他们有了产业支柱生活无忧,还享受到与城市一样的公共服务和配套设施。

  扎根农村的规划师们

  如今,全市农房重建任务已经完成,“四性”这一农村规划设计原则,将继续运用到成都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实践之中。

  灾后重建的砺练,使我市村镇规划水平得到很大提升,很多好的工作经验也成为工作的常态。规划师参与农房建设成为惯例,在成都每一个区(市)县,每个村镇的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都开始拥有属于自己的住房建设规划、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规划、产业发展规划。

  因为,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不仅要建设国际化、现代化的都市,而且要构建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和谐相融的新型城乡形态,更要建设和打造产业发展、环境优美、特色鲜明的小城镇和村庄——这一切目标的实现,都要规划先行。

  前不久,市规划局召集了在蓉规划设计单位开“动员会”,通报成都市即将推行的乡村规划师制度,鼓励大家积极投身世界现代田园城市规划,为成都城乡发展尽一份社会责任。

  郭锋应声而答,他的团队报名参加机构志愿者,投入到乡村规划师这项新的创新制度的落实当中。乡村规划师,就是希望通过制度性安排,让乡村跟城市一样拥有具备规划管理、规划技术的机构和人员;再通过他们的工作,把统筹城乡、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理念变成具体规划、具体建设。

  郭锋说,对他们而言,规划人员不但是设计师,更是统筹城乡政策的宣传员。在成都,对规划有着这个说法——“是画图,又不是画图”。这种解释,意味深长。在郭锋眼里,规划,就是村民们美好未来的开场。

  背景点击

  成都坚持规划先行

  为统筹城乡确立科学发展路线图

  (一)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成都坚持规划先行,为统筹城乡确立了科学发展的路线图。

  2003年,成都市委、市政府确立了城乡统筹、“四位一体”科学发展总体战略,以“三个集中”为根本方法,探索推进城乡规划一体化。

  2007年7月,成都市委十一届二次(扩大)会议提出了“全域成都”的概念。所谓“全域成都”,从规划上来说,就是把成都1.24万平方公里的市域范围作为一个现代化城市进行规划,不再区分城市与农村,而是强调城市与农村的和谐发展。打破了过去城乡分割的传统做法,按照城乡一盘棋、各项规划高度衔接和“三个集中”的要求,认真搞好城乡规划的编制。确定了“一区两带四基地六走廊”的城市发展格局,首次从空间规划上实现城乡统筹。

  2009年,基于6年来城乡统筹发展基础,成都市委、市政府确立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历史定位和长远目标,以体现自然之美、社会公正、城乡一体为核心,全面提升和深化成都城乡一体化规划实践。

  (二)

  在实施城乡统筹发展战略的实践中,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科学规划是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基础和龙头,强调要以科学规划引领城乡统筹发展、科学发展。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市委、市政府对我市统筹城乡规划工作的要求,我市努力构建以科学规划引领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探索建立城乡一体配套衔接的规划体系,不断夯实完善规划信息化基础平台,高水平建设城乡规划宣传展示窗口。

  (三)

  探索建立城乡一体配套衔接的规划体系,制定“一规定四导则”,形成了以《世界现代田园城市规划建设导则》“九化”要求为总体指导,《成都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成都市中心城区城市设计导则》、《成都市小城镇规划建设技术导则》、《成都市新农村规划建设技术导则》对中心城区、城镇和农村地区规划管理分类指导的规划技术体系。

  市域按照“布局组团化、产业高端化、建设集约化、功能复合化、空间人性化、环境田园化、风貌多样化、交通网络化、配套标准化”要求规划建设;在中心城区,塑造人性化、生活化、特色化的城市空间;中心城以外区(市)县小城镇按照“产业支撑、特色鲜明、配套完善、安全实用、经济省地”的原则编制城镇总体规划;农村地区遵循“发展性、相融性、多样性、共享性”的“乡村营造法式”编制新农村规划。

  (四)

  我市将灾后重建与新农村建设统筹推进,“四性”逐渐体现。通过灾后重建的砺练,我市成为了科学重建的样板,并通过将灾后重建规划编制与实施的经验在新农村建设中推广,使我市小城镇规划和新农村规划编制水平得到很大提升。

  2010年,为总结7年来统筹城乡规划实践,借鉴灾后重建成功经验和有效做法,建立和完善基层规划管理体制机制,形成服务乡村、覆盖全域的规划管理长效机制,我市将再兴破题之举——乡村规划师制度。作为一项创新制度,乡村规划师,不仅健全了城乡规划,解决了上下结合,满足了个性特色,还为全市规划理念得以贯彻提供了保证。乡村规划师参与所在乡镇政府工作,负责当地乡镇发展定位、整体布局、规划思路和实施措施,参与乡镇规划和投资把关,负责规划管理和实施等。按照部署,全市223个乡镇,除纳入各级城市规划区的27个乡镇外,196个乡镇将全部配备乡村规划师,实现乡村规划师全域满覆盖。本月底,首批40名乡村规划师将正式上岗。

  成都电视台

  今晚,成都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成视新闻》、《今晚800》两档栏目播出的“成都人说七年”大型电视新闻专题综合报道,将为您讲述四川三众建筑设计有限公司设计师郭锋参与全域成都科学规划的故事,中国人民大学城市规划与管理系主任叶裕民教授将对此做出点评。

  成都商报

  阳振辉,成都市城镇规划设计研究院规划一室主任,都江堰市天马镇的乡村规划师。成都建立覆盖城乡的规划体系,对城市而言是追求科学发展的实践,对阳振辉这样的规划师来说则是提供了发挥所长的广阔空间。他说,作为规划师,他很庆幸自己能赶上这个时代。

  成都晚报

  从2003年以前单一的城市规划,到后来的全域成都规划,再到世界现代田园城市规划,成都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胡滨形容,那是一个从在成都地图上做规划,到在世界地图上做规划的过程。

编辑:daodao712 | 阅读:
【 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点击查看
网友评论(调用5条)  更多评论(0)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 请尊重网上道德,遵守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导致的法律责任
  • 本站有权保留或删除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评论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最新推荐
企业服务
');var k=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