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专访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前院长秦佑国教授-人物访谈|园林新闻-中国风景园林网-中国风景园林领先综合门户
独家专访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前院长秦佑国教授
[日期:2010-12-20]  来源:中国风景园林网  作者:汪仕豪   发表评论(0)打印



  三、在建筑技术科学实践与理论上做出众多贡献

  秦教授的学科领域是建筑技术科学。早年从事建筑声学研究,后来做过计算机在建筑设计中应用的研究,近10多年一方面从事绿色建筑研究,一方面致力于建筑与技术结合的理论研究,并对中国建筑和城市发展有自己独到的观点。

  中国空军第一研究所航空发动机试车台排气声工程是北京市单项规模和投资最大的噪声治理工程,秦教授主持了这个项目的设计。他的设计方案十分独到,技术措施也很周详,结果原计划500万元的造价,只用了150万元,而噪声控制效果却比国内已有的和引进英国的试车台还要好许多。这一成果获得了全军科技进步二等奖,得到了马大猷院士的好评。

  在北京王府饭店的噪声控制、清华大学图书馆新馆声学设计、西气东输工程金坛储气站压缩机站噪声控制,大庆大剧院、洛阳剧院、凉山彝族自治州剧院的音质设计上,秦敎授都做出贡献。

  秦教授还与江亿院士合作主持了科技部科技奥运专项的“绿色奥运建筑标准及评估体系研究",该项目成果2005年获得北京市科学技术一等奖。

  秦敎授于九十年代初曾发表了“建筑与数学” 的论文,这篇论文涉及了国内建筑学界尚无人涉足的领域。他在论文中提出:“可以预言,这些理论,这里指混沌、非线性、复杂性理论,很快会被引入到建筑理论中来,成为新一代建筑思潮的自然哲学基础。”英国著名建筑理论家詹克斯有关复杂性理论如何应用于建筑学的着作在1995年出版,詹克斯在书中印证了秦敎授三年前的这一预言。在建筑理论上能走在世界最前沿,探索前人与今人都没涉足的未知世界,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由于秦教授在中国绿色建筑上的成就,他荣获了国际住宅协会“绿色建筑杰出贡献人士"奖,此外还获得过全军优秀设计一等奖、国家教委优秀设计一等奖,北京市科技一等奖,精瑞科技金奖。

  四、对圆明园遗址公园未来发展的见解

  秦教授在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已工作了一生,他从一位建筑学教授的角度谈了自己对圆明园遗址未来发展的认识与观点。

  秦教授认为,圆明园遗址记录了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不仅记录了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更记录了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的罪行与满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圆明园被焚烧这件事,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和重要性,要超过圆明园本身。如果圆明园没有被列强烧毁,那么在中国近代史上,圆明园至多作为清代的建筑和文化中的一个皇家园林被提到,而不会具有今天这样的历史地位。实际上今天对于是否重建圆明园的争论焦点,其一就是用“保护遗址”来反映列强焚烧圆明园这一历史史实,还是用“重建”来反映。

  其二、圆明园遗址是文物,但其文物价值主要不在于是历史上一代名园的遗址,而是记录了英法联军罪行的被焚毁的圆明园的遗址。文物遗址是不能破坏的。如果在遗址上重建圆明园,就必然破坏遗址、破坏文物建筑。

  其三、当今世界上对文物建筑的保护,是保持原物的现状,但并不是保持现场现有的状况,对掩盖和可能损害原物的现场可进行清理和整治。但并不是重修、重建,当然这不排除做需要继续保存下去的维护和修理工作。文物建筑的文化历史价值,不仅仅在于当初是什么样子,也包括它经历的历史沧桑,不仅仅是起点,还包括过程。埃及金字塔、希腊帕第农神庙、罗马大斗兽场都没有用重修来恢复原来的样子,狮身人面像的鼻了被入侵者的大炮轰去了一块,也没有去补,但这一切看上去仍然很美、很自然。

  其四、从美学价值来讲,尤其是经历了这么重大历史变故的遗址,给人一种苍凉,悲怆之感,一种肃默的凭吊感,沉重的历史感,这也是一种美学的意境和价值。面对残柱断壁,令人浮想连翩。遗址留下了很大的让人想象的空间。从美学上讲,留下空间让人想象比一览无遗的“直白”要好。巴黎卢浮宫的维纳斯 雕像,手臂断失了,许多人想给她“重建”,但都不能使人满意,是这个雕像一开始就没有手臂吗?当然不是。如果当初挖出来时就有手臂,是不是就不美了呢?也不是。但实际上挖出来时就断了手臂,现在陈列在那里,会给参观的人留下无限的想象空间。于是,若真的重建了圆明园,人们看了之后,或许会说,圆明园也就是这样,与颐和园差不多。

  其五、重建圆明园,还有一个与颐和园的关系问题。圆明园就在颐和园旁边,颐和园是文物,己列为联合国人类文化遗产,重建的圆明园只能是一个“假古董”。

  此外,现在的管理体制和管理水平、社会的文化和道德水准、古建的施工水平与材料等都不具备把圆明园重建到康乾时代的建筑水平。

  秦教授表示,不赞同重建圆明园,并不是要维持圆明园现状,而是要把圆明园建成一个遗址公园。要整理和恢复圆明园的山形水系,调理现有绿化,清理圆明园的建筑遗址,在清理中尽量做到不扰动、不搬移,只求显露,同时要很好地规划和设计园中的道路和必要的配套设施。

  对于圆明园遗址公园今后怎样建设、怎样发展各方意见长期不能一致。记者不是研究圆明园的学者、专家,但记者愿将各派观点和认识完整、真实地表达出来,让更多的人了解各派的分歧实质,让更多的人来关心、参与,这样汲取了更多人的智慧,就一定能找到一条有利于圆明园长远发展的共识之路。

  记者告辞了秦佑国敎授,走在清华大学的校园中,记者想到,中国正是因为有一大批像秦教授这样的一生勤奋、一生贡献的知识分子,才有了中国今天的繁荣昌盛,他们是我们国家和民族的脊梁。 

 

编辑:jojo | 阅读:
【 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点击查看
网友评论(调用5条)  更多评论(0)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 请尊重网上道德,遵守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导致的法律责任
  • 本站有权保留或删除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评论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最新推荐
企业服务
');var k=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