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园林设计|园林规划-规划设计频道 → 作品交流|规划设计 → 公园绿地|规划设计 | www.chla.com.cn 中国风景园林领先综合门户 |
专家:城市公园绿地规划应重视减灾避险
城市绿地减灾作用 Focus on key role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近些年来,我国的自然灾害频发,从08年的512汶川大地震,今年年初的西南大旱到玉树大地震,入夏以来的洪涝灾害到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这些极端气候引起的自然灾害已严重影响我们的生存环境,这些或多或少与人类对绿地生态系统的破坏有关。城市绿地系统可以说是城市运营唯一有生命力的基础设施,也是改善和维护城市生态安全的重要载体。一方面,城市绿地作为城市开敞的公共空间,在地震、火灾等重大灾害发生时,能够作为人们紧急避险、疏散转移或临时安置的重要场所。另一方面,城市绿地系统占有其他类型的城市空间无法替代的作用,城市绿地系统不仅是城市规划和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还具有美化环境、净化空气、平衡城市生态系统以及为城市居民提供休憩游乐场所等多重功能。 城市绿地防灾网络 Constructiono 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and disaster prevention network 实际上,城市公园绿地在空间形态上本身就具有防灾、减灾的功能。因此,在城市总体规划阶段,就应对城市绿地的布局做出安排,使其在城市不同区域均衡分布,形成网络,充分发挥绿地的防灾、减灾作用。例如,上海城市公共绿地系统中的环、楔、廊、园、片、带等公共绿地,厂矿及居住小区内的专用绿地,就是充分发挥绿地抗震救灾功能的一个重要条件。在具有公共绿地面积的街坊或居住小区,灾害发生时,居民为应付突发火灾、地震等灾害,可就近到街坊或小区专用公共绿地上紧急避险,然后再视灾害程度,考虑是否转移到附近的大型城市公园去,这样就提高了居民之间的自救能力,争取到了宝贵的时间。同时,城市绿地减灾系统应该分布均匀,位置适中,服务半径适宜,一旦发生地震,人们可迅速疏散到开敞的绿地上,同样为避震抗灾争得了时间。同时,科学配备应急避险设施。 防灾公园的设计和建设要按照“平、灾结合”的原则,兼顾生态、游憩、观赏、科普和防灾避险功能的要求。大小不同的公园绿地在防灾、避灾、救灾及灾后重建过程中应承担不同的任务、发挥不同的作用,形成一个广泛分布于城市各处的、面积由小到大的、层级结构合理的防灾绿地网络,如紧急避险绿地、过渡避险绿地、长期避险绿地、救援疏散通道、隔离缓冲绿带等,保证绿地系统防灾避险功能的实现。 城市安全减灾意识 Raising awareness of public safety mitigation 目前,上海普遍存在公园绿地数量较少,人均绿地指标偏低,老城区和中心城区绿地更见缝插针;以前在城市公园绿地规划、设计、建造过程中较少涉及对防灾减灾的考虑,因此,城市绿地系统防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足,防灾减灾投入不足,灾害防御和应急基础设施建设薄弱。相形之下,更让人担心的是,广大群众对城市绿地防灾减灾认识还比较模糊。因此,要大力开展城市绿地系统防灾避险的科普教育,向城市居民积极宣传城市绿地系统的应急避险功能,广泛告知防灾公园、紧急避险绿地等避难场所和防灾避险应急设施的具体位置、功能及使用方法等,要利用防灾公园进行广泛的科普教育,增强居民的应急救援避难意识和行为能力。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越来越多的人将聚居到大城市里来。城市和社区的安全、防灾和环保问题权重逐渐增强,城市绿地防灾减灾的建设、运营、管理势在必行。因此,当务之急是对公众和普通市民加强城市绿地防灾减灾功能的宣传和忧患意识教育,提高灾害自救能力。 提示:文章作者顾凌云是上海彩云轩景观工程有限公司首席设计师
编辑:joe |
阅读: 次
网友评论(调用5条) 更多评论(0)
最新推荐
企业服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