樟个木虱种群的季节波动及发生为害风险的初步研究-科学研究|园林科技-中国风景园林网-中国风景园林领先综合门户
樟个木虱种群的季节波动及发生为害风险的初步研究
[日期:2006-04-17]  来源:国家林业局  作者:徐颖 刘向东 池杏珍   发表评论(0)打印



徐颖1 刘向东2 池杏珍1

1上海市园林科学研究所 2002321  2南京农业大学 210095

  摘 要:研究表明,樟个虱种群在上海新建绿地的季节性波动呈现出春季最多、秋季次之的马鞍型规律。种群的空间分布表现了集中在植株上部片的聚集分布,而东、南、西、北四个方位上的分布无显著差异。上海的气候能很好地满足樟个木虱的发生,适生性风险值平均为80%左右。在5年为害资料基础上,运用信息扩散论方法,初步预测出该虫在上海为害率达30%的情况约2年发生一次,属于为害风险较高的一种害虫。
  关键词:樟个木虱种群为害风险
  樟个木虱Trioza camphoraeSasaki属同翅目Homoptera个木虱科Trioidaze,危害香樟,造成香樟叶面褪绿、组织增生,形成红色虫瘿,影响香樟的生长观赏价值。樟个木虱在我国原分布于浙江、福建、江西、湖南、台湾\[1\],并且有报道表明其在福建和江西南昌危害香樟较为严重\[23\]1999年在上海有发生的首次报道\[4\]。目前,该虫在上海的发生情况、种群的季节性动态及发生与为害的风险性大小等均没有研究。本文采用定点定树调查方法对樟个木虱在上海新绿地上的数量动态进行了研究,并且结合其生物学特性及上海的气候条件,对其在上海的发生与为害风险进行初步定量的分析,旨在明确该虫在上海的发生规律及风险性,从而在防治上提供理论指导。
  一、材料与方法
  1、樟个木虱种群发生量的调查
  20023月至20042月于外环线蒲星路,选取固定的5棵香樟,每隔7天或14天进行调查。利用高枝剪在每棵树上分别从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剪取香樟枝条23根,记录其上樟个木虱的数量和虫态。
  2、樟个木虱适生性风险的模糊评判
参照范京安(1999)在桔小实蝇适生性评估的方法,并根据樟个木虱和其它木虱的生物学要求,建立不同气候条件下樟个木虱适生性隶属函数(具体见文中)。根据不同环境因素在适生性中的作用大小,依据经验及文献资料确定出各因子的权重值,从而建立各气候因子组成的风险大小模型μ。如果μ≥0.85为最适宜;0.85>μ≥0.70为适宜;0.70>μ≥0.55为次适宜;0.55>μ≥0.40为可能适宜;μ<0.40为不能适宜\[5\]。由此判断樟木虱在上海的适生性大小。
  3、利用信息扩散论进行为害风险的评价
  参照张润杰等(2000)对稻飞虱灾害风险评方法\[6\],选择的灾害指标论域为u=00.020.040.06……1),观测到的灾害样本为Y=(y1,y2,……,ym),j12345,即1999年到2003年的樟树的叶为害率,通过编程进行各为害指数的发生概率值,即为害的风险性大小。
  二、结果与分析
  1、种群数量的季节性波动
  对2002年和2003年樟树个木虱种群数量的季节动态进行曲线拟合,经决定系数显著性比较得出,2002年和2003年拟合曲线的决定系数分别为R2=0.46230.6261,拟合曲线与实际相符合。由实测和拟合曲线(图1)可知,樟个木虱在上海城区每年以春季出现的数量最高,秋季次之,而夏季最少,种群在数量上的季节性动态为马鞍型。2002年有三个高峰,该年度樟个木虱发生2代,而2003年为两个高峰,该年度只发生一代。种群数量的季节性动态与发生世代数相吻合。这种夏季数量相对较少,而春秋两季数量相对较多的规律与樟树抽梢及樟个木虱喜好在新梢上产卵生活有关。图1 20022003年樟树个木虱的季节性波动曲线及拟合曲线
(实线为实测值,虚线为拟合曲线)
  2、种群的空间分布
  樟木虱在香樟上下部的分布情况见表2,从中可以看出,大部分若虫集中分布在寄主的上半部分危害,上半部每叶片的平均带虫量要比下半部高出287个百分点。统计分析表明,不同处理间差异极显著(P<0.01),这说明樟木虱的危害明显集中在寄主的上1/2部位,而下1/2部位的危害则较轻。分析原因,推断可能与樟木虱喜产卵于香樟上部嫩叶而若虫孵化后爬动距离又相当有限有关。该结果可为今后在樟木虱的防治工作中集中喷药部位,减少用药、提高防治效果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樟个木虱在植株不同部位的分布(详见《园林科技信息》)

  3、种群适生性的风险评价
  选择用年均温、年最低气温、12-2月均温、4-9月平均湿度、最热月均温、年降雨量和总有效积温7个指标,根据樟木虱及其它木虱的相关生物学特征,初步建立出各气候条件与樟个木虱发生概率的模糊隶度模型:
平均温度:P(aT)=1-0.104×(16-aT)-1.023(aT<16℃)
年最低温度:P(LT)=6×(1.4-LT)-1.18(LT<-1℃
)
12-2
月均温:P(cT)=1-0.12×(7-cT)1.08(cT<7℃
)
生长期相对湿度:P(RH)=1-0.0103×60-RH1.05(RH≠60%
)
年最高温度:PhT=1-0.052×27-hT1.23(hT≠27℃
)
年降雨量:P(R)=(2000-R)0.74/118(R<2000mm
)
年有效积温:PK=1-6000-K/50118.7(K<6000日度时),其余条件的概率值均为1。如果计算出的概率值大于1或小于0则按10处理。根据经验观察及历史资料,运用权重法建立出气候因子与樟个木虱适生性风险值评估的初步模型:P=0.0661×P(aT)+0.2058×P(LT)+0.027×P(cT)+0.1298×P(RH)+0.1014×P(hT)+0.2979×P(R)+0.172×P(K)。利用该模型对上海200120022003年气候条件对樟个木虱的适应性进行测定,得到2001年为较适合年(适合率约为87.4%),2002年为最适合年(适合率达92.3%),而2003年为次适合年(适合率约为59.1%),平均的适合率在80%左右。预测结果基本与实际发生数量相符。由此说明上海的气候条件适合于樟个木虱的发生,因此需注意防治。

  4、樟个木虱在上海市区的为害风险
  2001-2002年对上海市城区新建绿地上樟个本虱发生情况进行调查,已查到35块新建绿地的樟树上有樟个木虱发生。1999年到2003年对城区新建绿地樟个木虱发生为害情况进行调查,得到各年份樟树叶最大受害率分别约为5%12.5%50.78%41.56%20.66%,采用信息扩散论方法,初步预测出樟个木虱在上海市新建绿地上的发生风险程度值(见图2)。上海新建绿地受樟个木虱为害达到5%的概率为91.03%,即几乎每年的受害率均会达到此值;造成10%为害率的概率为80.82%,而造成15%为害率的概率为73.61%;造成30%为害率的概率为45.32%,即大约每两年则会造成叶片受害率达30%。由此说明,樟个木虱在上海发生为害有较大的风险,须谨慎管理。
2樟个木虱产生不同为害率的风险(详见《园林科技信息》)
  三、小结
  樟木虱在上海城区的发生呈现出了一年一个大发生高峰,即出现在第一世代,并且全年虫量均集中在该高峰期。因此,对该虫的防治应重点在第一代的高峰期。该虫在盛夏发生为害较少,并且夏季阶段若虫持续时间很长,这意味着该虫在上海地区很可能在高温季节进行休眠越夏,不过这还值得进一步证实。
樟木虱种群生存和繁衍后代所需的气候条件,上海市城区均能满足,因此,该虫大发生的可能较大,在各绿地中均需监测与防治。研究还表明如果防治不当,很可能每年造成10%叶片的受损,从而影响城区美观。

 

编辑:admin | 阅读:
【 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点击查看
有关 的新闻
网友评论(调用5条)  更多评论(0)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 请尊重网上道德,遵守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导致的法律责任
  • 本站有权保留或删除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评论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最新推荐
企业服务
');var k=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