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博物馆:四个设计方案等您评选(图)-建筑小品|规划设计-中国风景园林网-中国风景园林领先综合门户
济南博物馆:四个设计方案等您评选(图)
[日期:2007-08-21]  来源:中国绿风园林建设网  作者:霍晓蕙   发表评论(0)打印



      博物馆作为传承文化的载体与媒介,必将承载丰富的历史内涵与鲜明的理念,历史与今天对话,传统与超越共存。山东省博物馆新馆将以什么样的面貌出现在大家面前呢?记者从8月20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新馆建筑方案设计国际招标公告于2006年6月17日发布后,得到了国内外81家设计单位的积极参与,经过一年多的筛选、修改和深化设计,形成了4个备选方案。2007年8月13日,省领导李建国、姜大明、焉荣、王敏、李群、黄胜在南郊宾馆听取了省博物馆新馆建设情况汇报,审查了建筑设计方案,对省博物馆新馆建设工作作了重要指示。经研究决定,于8月21日至9月10日将4个设计方案向社会公示。

 

  全省各界人士可以通过电话、信件、网上投票以及在电视节目上面对面沟通等多种方式,踊跃参与,广泛发表意见,推荐出最佳的设计方案。

 


方案一:巧妙咬合,寓意齐鲁文化紧密相连
(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株式会社日本设计)
 

 

  该设计力图寻求简洁而优美的形态。建筑南北长161米,东西宽161米,高50米。建筑北部设有研究人员入口,东北部为藏品入口,内部办公、团队参观和VIP入口则设在东部,南侧设有直接面向经十东路的步行入口。

 

  在构图上,该设计将建筑的整体构思归纳为两个紧密咬合的U形建筑体量,在功能上分别对应博物馆展陈核心区块和公共服务区块,同时寓意齐文化与鲁文化的紧密联系与各自的个性特征。

 

  齐鲁文化大台阶展厅是一个阳光中庭,面向主入口,顶部覆盖了一个轻质玻璃屋盖,形成了整个博物馆庄严、宏伟的第五立面。它同时也是博物馆大厅的纵向延伸,人们面对分别在不同高度的展品,宛如进入历史发展的长廊之中,宏伟的气势让人们联想到攀登泰山。登上顶部的齐鲁文化平台,回首展望,展品一览无余。

 

  外墙设计采用半透明轻水混凝土墙,分为深灰色和浅灰色两种色彩,轻水混凝土墙体内含有透明的玻璃块,这样,无论在白天还是在夜间,整个博物馆的外墙都有一种细腻动人的光感,给人以既质朴又浑厚的感受。

 

  在展陈空间设计上,采取了有机的主题展览的分区模式,各层展厅划分为不同的主题:一层以公众参与为主题;二层以历史与文化为主题;三层以社会与艺术为主题;四层以自然与交通为主题。通过明确的主题划分,博物馆展示空间具有了清晰的空间序列。另外,还详细设计了不同的参观流线,包括学习流线、最短流线、浏览流线等,使得博物馆的展陈布局能够适应不同参观者的需要。

 

 

 

 
方案二:圆方互容,体现传统文化主体精神
(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株式会社日本设计)

 

  古人以为天圆地方,亦以圆方作天地的代称。圆,是中国道家的通变、趋时的学问;方,是中国儒家人格修养的思想境界。“智欲其圆道,行欲其方正”。该设计方案圆方互容,既呼应古人天圆地方的认识,又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精神,充分运用刚与柔的结合,表达建筑雕塑感与韵律感的统一与呼应。

 

  该方案在节能措施设计上有其独到之处:

 

  1.自然光源的应用。博物馆共享展示大厅通过采光天顶和倒锥体的反射充分利用自然光,穹顶内设一个随着日照方位自动调整角度的遮阳百板,防止热辐射,避免眩光。夜间玻璃穹顶成为一个发光的光顶,形成一道独特的景观

 

  2.自然通风系统。通过有效组织通风,将室外的新鲜空气均匀地经地板下的风道散发到大厅内,再从玻璃顶的顶部开口处排出,通风换气、通畅节能。

 

  3.能源与环保。大厅遮光与通风的动力来源于装在屋顶上的太阳能发电装置。

 

  在展陈空间设计上,采取了主题展览的分区模式,各层展厅划分为不同的主题:一层以公众参与为主题;二层以历史与文化为主题;三层以社会与艺术为主题;四层以自然与交通为主题。

 

 


方案三:方正稳重,融合传统与现代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德国约旦和穆勒建筑设计事务所) 
 

 

  该方案借鉴了中国古代的九宫格布局,规划方正稳重。布局采用轴线对称的空间构成手法,强调建筑庄重大气的风格。

 

  博物馆主体建筑位于地块中心,环绕主体建筑布置广场、文化铺地、绿地等,整体规划壮美有序。博物馆主入口位于用地南侧,面对城市主干道,宽阔的入口广场适合举行重大活动,同时设置了贵宾行车路线。入口两侧的文化广场以及雕塑、绿地,有效地避免了广场的单调性,为市民营造出丰富的文化休闲空间。博物馆东侧是科普宣教中心入口,后勤出入口布置在建筑的北侧,同观众分开。观众车行出入口主要集中在用地东北侧,西北侧设置疏散出入口,充分实现人车分流。

 

  博物馆建筑造型吸取中国建筑的美感和精髓,运用现代的艺术手法,体现博物馆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时代特征,整体建筑的尺度、比例经过细致的推敲与考量,造型雄伟大气,意在突出山东面向未来的宽广胸怀和伟大抱负。屋顶造型借鉴中国古典建筑的特点,采用重檐屋顶,递进的空间层次突出了建筑的恢弘气势,同时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延续与升华。

 

  博物馆主立面东西宽180米,高50米,建筑材料主要采用富产于山东的石材。入口大厅高大、有震撼力,观者顺缓坡可直接上到二层,沿路缓缓的流水将人们引入历史的长河。

 

  建筑按照“国际先进、国内一流”的理念进行设计。在纵向分区上一层至四层主要为展陈开放区和宣教功能区,五层为小型科研展厅和行政办公区。展陈开放区和其他附属功能区流线上下互不干扰,充分体现山东历史人文特色,创意合理,参观流线简洁实用。

 


方案四:古朴典雅,展示山东性格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德国约旦和穆勒建筑设计事务所)
 

 

  该方案整体规划轴线对称,造型雄伟庄重、简明有力,强调序列的连续性与完整性,同时更强调对现代文化引领的追求,力求形象地展示出山东文化的独特性格。

 

  在整体规划上,该方案遵循中国建筑哲学中轴线对称的布局思想,将博物馆主体建筑置于用地中心,围绕主体建筑布置台阶、广场、文化铺地、绿地、水面等。整体规划方正庄重、井然有序。博物馆主入口位于用地南侧,面对城市主干道,入口广场宽阔,适合举行重大活动。建筑北侧为后勤出入口,东侧为科普宣教中心入口,西侧为参观次入口。同时在建筑的两侧设有文化广场,为市民提供丰富的文化休闲空间。

 

  建筑造型雄伟高大,气势恢宏。建筑高度为50米,东西长约160米,南北长为130米。建筑体量方正厚重,具有强有力的纪念性形象特征。屋顶造型采用有主次的重复,形成有层次感和韵律感的屋顶造型。建筑入口处的柱廊气势磅礴,不仅是烘托博物馆气氛的要素,也成为界定博物馆空间内外的重要元素。空间序列运用“转”、“承”、“起”、“合”的传统手法,由广场进入博物馆分别经过水面、列柱、大台阶、平台至柱廊,展示空间一步步被引导序列推向高潮。

 

  进入博物馆内部,功能分区明晰,流线组织合理,以中庭为核心空间,来组织安排不同的展示功能和体量。中庭空间高大开敞,文化氛围浓郁,成为室内的文化核心广场,围绕中庭布置的展示功能空间与附属功能空间分区清晰。在纵向分区上,一层至四层主要为展陈开放区和宣教功能区,五层为小型科研展厅和行政办公区,流线设计上下互不干扰,使各个功能区形成较为完整的功能区块。

编辑:admin | 阅读:
【 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点击查看
有关 设计  的新闻
网友评论(调用5条)  更多评论(0)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 请尊重网上道德,遵守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导致的法律责任
  • 本站有权保留或删除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评论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最新推荐
企业服务
');var k=9; -->